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乡镇聚焦
北洋岙里村:竹韵绕山铺富路 文旅赋能绘新篇
2025年10月27日 16:40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在北洋镇岙里村,千亩竹林漫山叠翠,风过处竹浪翻涌,不仅送来沁人清香,更藏着村庄发展的密码。从村口驶入,不远处的昌湾?云顶农业观光园,山塘波光映着绿意,景致动人;竹制品加工共富工坊里,村民们熟练地将毛竹切割、打磨,一派忙碌景象。群山怀抱间,村庄正以竹为笔、以旅游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勾勒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共富版图。

  抱团发展筑牢集体经济“压舱石”

  岙里村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村,共有村民1100余人。过去,受资源匮乏等因素影响,村庄发展缓慢,许多村民或外出打工或外出种瓜。

  随着村庄青壮年的外出,村庄一度陷入沉寂。这样的沉寂,直到2019年才被打破。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当年,区委区政府制定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区级抱团联购项目实施方案。由全区14个乡镇街道的5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各出资10万元,集体购置院桥镇繁荣村小微园12251.32平方米工业地产,不足部分由区财政补齐,交给第三方物业管理公司管理,每年获取的出租收益平均分配到各个联购村,以此实现资源互补、优势互补、多方共赢的集体经济抱团致富。岙里村作为50个薄弱村之一,紧紧抓住了这次机会,搭上了抱团发展的“首班车”,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2022年,岙里村更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一年,北洋镇在省、市、区三级移民、民政、财政部门的支持下启动黄岩区水库移民飞地抱团第四期(小里桥村新建厂房)项目,通过创新“1+21”产权与股权相分离的运作模式,带动周边21个资源相对匮乏的移民村共同参股,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渠道,推动移民扶持模式再创新,实现了“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的新突破。岙里村参股其中,让村庄发展底气更足。

  如今,岙里村持有繁荣村小微园区、联化科技小微企业创业园、黄岩区水库移民飞地抱团第四期(小里桥村新建厂房)项目的股份,每年稳定获得12万余元租金分红,带动村庄摆脱发展困境。曾经沉寂的小山村,村集体经济日渐壮大,村民生活越过越有盼头,往日活力重新回到这片群山环抱的土地上。

  在靠着参股小微园区攒下发展底气后,岙里村开始探索“内部造血”的共富路。2021年,村属共富公司——台州市黄岩昌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潘守国兼任公司董事长。公司按照生态资源开发机制,以“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实现真正的“资源从农民手里来,资金到农民手里去”,为村里的共富之路筑牢根基。

  在该公司带动下,今年,岙里村进一步盘活闲置土地,种植了香椿、太子参。其中,香椿作为春季特色时令蔬菜,因香味独特、口感鲜嫩深受市场青睐,有着生长周期短、收益快的优势。“香椿一年能采摘2季,今年种下后,预计明年就能迎来首次收成。”潘守国介绍道。而太子参则结合当地生态条件,种植于落叶林下,虽然生长周期较长,却能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

  与此同时,村民的“钱袋子”也随之鼓起来。“我们从村民手中流转闲置土地,每年每亩给800元,而像拔草、施肥、浇水这些田间管理工作,也聘请村民来做,每天每人给150元。”潘守国说。如今,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参与种植管护等方式,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共富路上,不能让一户掉队。公司还向村里10名低保户赠送股份,让他们每年获得35%项目收益分红。“让村民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潘守国说。

  “点竹成金”激活绿色资源“新动能”

  清晨,岙里村的山间还带着几分晨露的清凉,年过六旬的村民潘守学便早早来到竹制品加工共富工坊基地,开启新一天的工作。潘守学熟练地走到剖竹流水线前,按下启动键,拿起刚运到的毛竹对准进料口,“咔嚓”一声轻响,粗壮的毛竹瞬间被均匀剖成竹条。

  “在这里,我每天都能够赚200元,还包一日三餐。”潘守学说,每月的收入不仅足够支持家庭生活,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此处,像他这样实现“家门口”就业机会的村民有20多名。

  岙里村这份热闹的“烟火气”,源于2024年启动的竹制品加工共富工坊基地项目。彼时,岙里村已经靠着股份有了稳定分红,村“两委”在北洋镇的推动下,开始琢磨“把分红变资本,让资源变财富”。

  竹林不仅固碳效果十分显著,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据悉,我区竹林丰富,藏着不可估量的多元价值。然而近年来,随着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这片“绿色宝藏”一度陷入被忽视的困境。在岙里村,同样如此。

  如何唤醒这片沉睡的“绿色宝藏”,将生态价值转化为发展动能?2022年,岙里村村“两委”看中竹林背后的潜在效益,在区农业农村局、区移民工作中心、北洋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400余万元建成了竹制品加工共富工坊基地。2024年引进台州市新瑞竹业有限公司,生产毛竹粗加工产品。厂区内设有12条竹材粗加工流水线,工人们运用专业机器设备,对竹材进行精细的切割、剖分、切片等处理,为竹木精深加工企业提供高品质的粗加工产品。

  “毛竹一身都是宝。新鲜的毛竹砍下来之后,经过粗加工、碳化、烘干等步骤,变成竹地板、竹签、竹筷等销往全国各地,加工时产生的竹粉也可以销售,一点都不浪费。”台州市新瑞竹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旭黎说。而岙里村的竹林资源,为共富工坊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既有效地利用了当地的竹林资源,还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双重效益。

  竹制品加工共富工坊基地不仅为本村村民提供了毛竹砍伐、运输、切割等多样的就业岗位,还通过租赁场地,为村里带来了46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

  “除了本村的毛竹,共富工坊基地还收购周边村庄的毛竹。”潘守国说,如今,竹制品加工共富工坊不仅让岙里村受益,其辐射效应还延伸至富山乡、屿头乡等乡镇的产竹村,实现了村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与竹木产业发展。

  生态打底探索多元共富“新赛道”

  岙里村生态环境优越,成片竹林摇曳生姿,岙里溪水清澈见底,这份自然禀赋为村庄发展文旅产业提供支撑。去年,村里依托这份生态底色建起一座紫藤长廊,直通岙里溪,“这里成了村民日常休闲之地,也成了过往游客驻足拍照的打卡点。”潘守国说。

  2025年,随着黄岩昌湾·云顶农业观光园项目在路廊外山塘拉开帷幕,村庄更是按下了产业升级的“加速键”,从过去依托竹资源的单一发展模式,积极迈向“多元产业”融合的共富新路径。

  沿着北平线往路廊外山塘走去,山塘周边的土地被划分成不同功能区域,其中垂钓平台的基础已初具雏形,隐约能看出未来游客临水垂钓的惬意场景。“这片山塘以前主要用于灌溉,现在要打造成集餐饮、休闲、娱乐、体验、观光、度假于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潘守国说。

  观光园总占地100多亩,除了保留山塘的生态底色,未来将建设营地,“现在游客来了不仅能赏美景还能钓鱼,未来建成后还能体验其他项目。”台州黄岩路廊外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林洪斌说。

  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根据规划,未来园区将新增多个趣味游乐项目。园区建成后,还将雇佣村里的闲置劳动力,“像营地的一些服务型岗位,我们可以对接村民,并进行相应的岗位培训,这样村民既能照顾家,又能多一份收入。”潘守国说。

  如今的岙里村,正沿着“生态+文旅”的共富路径稳步前行。在当下发展的基础上,村庄还着眼于长远,计划未来通过竹产业与乡村旅游的深度结合,既带动竹产业的发展,又促进乡村旅游,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作者】: 记者 周丹艳 通讯员 章晓佳 【编辑】:朱慧益
推荐阅读
最新热点+更多
市委召开县(市、区)工作交流会
区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重点建议督办暨人大...
黄岩区模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垂直整合...
郑庆国:大山深处的“医”靠
环卫工人节:致敬城市“美容师”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以“千万工程”为牵引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
永宁产投:以产兴城,绘就幸福黄岩新图景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