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着本地特色的宁溪麦鼓头告别了街头散装模式,以标准化包装姿态跻身特色新土特产行列,开启了产业化发展新路径。
在宁溪特产店内,焕然一新的宁溪麦鼓头成为了货架上备受青睐的本地新特产。市民蒋义军跟朋友正在兴致勃勃地为家人挑选伴手礼。像他这样慕名而来,每天在这里采购“宁溪味道”的食客络绎不绝。
“现在麦鼓头是真空包装,对我们来说是很方便。”蒋义军说。
宁溪麦鼓头以皮薄馅足备受食客喜爱,但长期以来,“现做现卖、难以存储”的短板,让这一美味始终局限在台州本地小圈子,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鑫旺农产品负责人赵阿卫,这位吃着麦鼓头长大的“80后”,一直从事黄岩西部山区农副产品的精加工和销售,致力于让当地特产走出大山。
为破解难题,当地建成无菌化生产车间,规范麦鼓头制作的原料配比与卫生标准,从源头保障品质稳定。重点攻关冷藏保鲜技术,搭配真空密封包装,让宁溪麦鼓头的保质期延长到了9个月。如今,身披“新衣”的宁溪麦鼓头不仅走进了本地商超,更借助冷链物流发往全国各地。
“以前一天只能卖几百块钱,现在销量翻了几十倍,主要卖到上海、杭州这些城市。”赵阿卫说。
从单一产品到完整产业链,宁溪麦鼓头的产业化之路,不仅让地方特色美食焕发新生,更通过"企业+农户+手艺人"的模式,实现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技艺传承的多赢局面。
“我们通过建立统一的品牌形象、包装标准,把我们当地的‘宝贝’都带出去。接下去,我们还会上新番薯庆糕、乌饭麻糍、宁溪豆腐等产品,将宁溪的土特产以全新的面貌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赵阿卫说。
【作者】: 记者 王小青 【编辑】:朱慧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