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部门纵横
黄岩生态环境分局:多点发力 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
2025年11月14日 10:13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清晨的长潭水库波光粼粼,澄澈的水面倒映着岸边苍翠的林木,微风拂过,带着草木的清香;永宁江两岸绿意盎然,飞鸟不时掠过水面,激起层层涟漪……如今的黄岩,抬头是湛蓝天空,俯身是清澈碧水,放眼是满眼翠绿,这份生态之美,已然成为这座城市最鲜明的底色。

  近年来,黄岩生态环境分局始终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探索生态治理新路径,通过科技创新、严格执法与制度创新,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步跃升,让绿水青山的生态成色愈发鲜亮,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绿色动能。

  科技创新摸清家底

  “从水中提取生物的‘指纹’,不用撒网捕捞,就能摸清水里的生物家底。”近日,在长潭水库监测断面,黄岩生态环境分局监测人员手拿采样瓶采集水样,运用eDNA技术开展生态安全评估。

  什么是eDNA技术?“简单说,就是从水里‘读取’生物留下的‘分子脚印’。”区生态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葛勇打了个比方,“每条鱼游过,都会脱落皮肤细胞、排泄物并留下DNA片段。我们采集一瓶水样,就能从中提取并识别出特定物种的基因信号。”这种生物释放到环境中的DNA片段,就像“雁过留痕”的生态印记,都能成为监测依据。

  “传统水生生物监测依赖底拖网、捕捞等方法,存在明显局限。比如底拖网受网目限制,漏检小型及浮游生物,监测流程繁琐、周期长,还破坏栖息地,这与水源地保护的初衷相矛盾。”葛勇坦言,而eDNA技术通过分析水样中的遗传物质,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提供了同样甚至更为精确的结果,数日内就能完成从采样到分析的流程,还能避免干扰栖息地。

  目前,14个监测断面已在永宁江流域与长潭水库形成空间监测网络,其中永宁江设有6个监测断面,长潭水库设有8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设3个采样点,春夏季和秋冬季各开展1次调查采样。“我们会结合影像和现场踏勘布设点位,并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数据分析,摸清流域水生生物组成情况,根据DNA检测分析结果构建永宁江和长潭水库环境DNA条形码数据集。”葛勇介绍,后续还会比对历史资料,结合环境因子开展水生态安全评估,形成物种种类组成、物种丰富度和外来物种入侵状况评价,并提出相关水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议。

  长潭水库作为台州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保障300万人用水,连续6年被评为省水源地水质“优等”,兼具供水、防洪、灌溉、发电及生物栖息地功能。永宁江与水库构成“源—流”生态系统,流域内鱼类、底栖生物、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是反映水质与生态健康的核心指标。“有了eDNA技术,我们就能更好地守护好这方碧水,让长潭水库更清澈。”葛勇说。

  此外,黄岩生态环境分局还在台州鉴洋湖省级湿地公园、长潭水库等鸟类热点区域和黄岩佛岭省级森林公园维管束植物热点区域开展2025年度黄岩区生物多样性热点常态化调查监测项目,动态了解生物多样性变化。

  在强化生态基础监测的同时,黄岩生态环境分局更以科技创新赋能生态治理,推进智慧化管控升级。通过长潭水库水环境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整合水质、水文、气象等数据,实现水质水华实时监控、短期预测及预警报告自动生成,为防控与应急预案制定提供技术支撑。立足“大生态”格局,美丽黄岩·全域生态智治平台以“一张图”“一个库”为理念、“三端联动”为架构,融合大气、水、土等多领域监测数据,实现生态环境实时掌握、快速预警、协同处置。

  制度赋能生态跃升

  今年5月,区政府完成2024年度黄岩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编制,并向区人大常委会作了报告,这也是我区首次全面覆盖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的综合性报告。

  “以往的报告,核心聚焦污染防治、环境质量等具体治理成效,而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的覆盖范围大幅拓展,囊括生态环保、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等多个核心领域,为全方位保护生态环境筑牢了根基。”黄岩生态环境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天雄说。

  今年以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政府、法院、检察院向本级人大报告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制度,实现区乡两级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全覆盖,有力推动我区生态环境、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等重点领域先行示范,为建设美丽黄岩提供强大制度保障。

  在制度监督的强力护航下,黄岩生态环境分局紧扣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聚焦污染防治关键领域,系统谋划、精准发力,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攻坚硬仗,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跃升。

  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印发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年度计划,更新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清单;落实近源管控,核实、更新、治理近源点管控点位103个;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推进结构、工程、管理三大减排,截至目前,全区1000余个项目全部完成。强化噪声污染防治,新建成宁静小区5个。1—10月份,我区PM2.5为19.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2%;空气优良率达96.4%,同比上升1.3%。

  此外,在水环境质量提升上,推进电镀行业污染整治;加强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及监督管理,完成浙里碧水入河排污口数据填报,分类推进问题排口整治,工业企业问题排口已全部进行整改。强化饮用水水源地隐患整治,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回头看,启动江口工业污水处理厂项目,持续推进电镀园建设。1—10月,“一点一策”保障省控以上断面稳定达标,全区13个地表水断面优良率100%。

  与此同时,持续深化治土清废,落实固废网上平台转运,执行电子转移联单,推动医疗废物电子转移联单启用。“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深化,新创建8个“无废细胞”。开展江口医化园区地下水污染整治,黄岩轻化投资区地下水治理工程已完工验收。深化减污降碳工作,组织碳排放企业编制提交年度碳排放核查报告;培育2家单位申报省级减污降碳标杆项目。

  全方位守护生态安全

  近日,黄岩生态环境分局执法人员在巡查中发现,某企业存在无许可证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的经营活动的违法行为。执法人员立即固定现场证据,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现场污染物进行采样鉴定,结果显示现场污染物为危险废物,总重量远超3吨。经查,该企业无许可证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的经营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依法对该企业作出罚款255万余元的行政处罚,这是我区截至目前为止涉生态环境案件中作出的最高处罚,起到了很强的警示作用。

  生态环境是民生福祉,严格执法是护绿底线。今年以来,黄岩生态环境分局聚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以“零容忍”态度重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通过规范涉企执法、严打污染行为、严把准入关口等多项举措,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体系,用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屏障。

  在规范执法的基础上,为有效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该局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梳理年度涉企检查任务,全面落实“亮码入企”、合并检查、“双随机”抽查、跨部门事项联合实施等规定要求,实现执法监管“无事不扰、违法必究”。

  该局始终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严抓环境违法行为查处,1-10月份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数38件,行政处罚立案24起,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19件。办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3件。

  除了严打违法行为,该局还注重源头管控,严把环境准入关口。1-10月,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29件,按照“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备案33件。完成排污许可发证57家次;排污许可证登记3586家。

  同时,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五水共治”及黑臭水体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和执法监测等工作。监测人员精准采集数据、科学分析研判,及时提供准确的监测报告,为环境执法、污染治理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确保污染防治工作靶向精准、推进高效。

  “我们将持续深化生态环境执法,不断提升执法精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常态化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同时优化涉企执法服务,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以高水平生态环境执法护航高质量发展。”黄岩区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队副队长冯继玄说。

  (图片由黄岩生态环境分局提供)

【作者】: 记者 周丹艳 通讯员 朱雪萍 【编辑】:朱慧益
推荐阅读
最新热点+更多
我区召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
徐礼辉专题督导“奋战四季度、夺取全年胜...
徐礼辉赴乡镇街道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
我区召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
浙东芳养谷北洋蓝莓谷项目建设进度过半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培根铸魂 文化强区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
永宁产投:以产兴城,绘就幸福黄岩新图景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