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道教名山,曾因一名中兴其宫观的蔡姓道长而更熠熠生辉;一轴妙笔丹青,曾因其两首原唱律诗而更声名远播;一场风雅唱和,曾因一百五十人倾诚题咏而更意蕴非凡。
诗歌题咏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种特有的文学表现形式。众所周知,凡古迹名胜、古画法帖、善行要事,都不乏文人雅士的组团纪颂,因体裁上以专题共咏、同题甚至同题同韵唱和为主,故名“题咏”,且诗词佳篇多为志乘、宗谱所重。在传统文化史上,黄岩委羽山俨然是一座仙山,更是一座诗山。早在明代,兵部郎中金立相(字道夫,临海人)在其《重建大有宫记》中这样写道:“尝观十大洞天志,委羽居其二,邑虽斥鹵,已擅名于天下矣。往昔仙人逸士、骚客贵卿,或韫声匿迹,或畅饮赋诗,徜徉其中……”
遗篇钩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而坐拥“道教第二洞天”的委羽山更以诗名。但有一册结集于民国时期的诗歌唱和集,却因印数不多、识者有限、岁月淘洗等众所周知的原因,其存世已凤毛麟角,内容自然也鲜为人知。即便民国庚辰年《续纂龙门宗谱》“诗赋”一目选录的“羽山听松图题咏”诗作,亦仅十八首(另选录有蔡理鉴道长在温岭仙化洞结集的《芝圃唱和集》诗作五首)。
《羽山听松图题咏集》《黄岩县志》《黄岩经籍志》《道教第二洞天资料汇集》等惜无搜集记述,仅《黄岩道教志》(黄岩道教协会编,2002年8月第一版)中有简略记载,称“《委羽听松图题咏集》,民国24年(1935)大有宫道人蔡理鉴编,记30个市县149人诗咏,蒋鼎文作序。已佚。”短短三十余字的描述,讹误有三:一是此集印行题名应为《羽山听松图题咏集》,二是蒋鼎文并非作序者,而是为此集赐墨题签者,撰写主序者实际是黄岩乡贤朱文劭。三是此题咏作品集即便在黄岩民间,亦未散失殆尽。
若论羽山听松图题咏的“始作俑者”,当推被黄岩“史上第一位大学毕业生”朱文劭先生喻为“人仙”、不负重望中兴大有宫的“龟道人”蔡理鉴大师(1881—1941)。王卡、汪桂平主编的《中国本土宗教研究(第一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3月第一版)这样介绍“龟道人”:
蔡理鉴(1881—?),字心斋,别号龟道人。浙江太平县(今温岭市)人。父至敬,入道紫皋枕流宫。侍父出家,居雁荡山道松洞。光绪二十六年(1900),随父回本县,栖居仙化洞。光绪二十九年(1903),赴镇海渊德观受戒,考取第三名。嗣任瑞安集真观住持,又任鄞县佑圣观、镇海渊德观等处监院。民国19年(1930),任委羽山大有宫监院。募缘重修殿宇,至民国22年(1933)竣工,观貌焕然一新。同年请蒋宗瀚律师在该观开坛传戒,四方来受戒者甚众。民国29年(1940),约蒋宗瀚同修《委羽山宗谱》。修道精进,曾先后闭关十二年。
民国时期黄岩乡贤、举人王松渠先生在其所撰《蔡大师传》中,则称“羽山人仙”蔡理鉴“大师善绘事,山水人物无不工妙,尤精松鼠。户外之履常满,云行水流,应之无滞。居乎手不释卷,闲涉吟咏,亦吐属清新,如具肝胆。”诚然,“龟道人”善绘画。《续纂龙门宗谱》的“像赞”部分的五幅道祖像,均为蔡大师亲笔所绘。《羽山听松图题咏集》中除《羽山听松图》外,尚收录蔡理鉴道长所画人物、龙、虎各一幅。
再看朱文劭先生简历,以及他与委羽山大有宫的道缘。朱文劭(1880—1955),字劼成,黄岩城关司厅巷人(后迁双桂巷),其父朱谦系光绪乙酉举人,历任定远知县、安徽凤庐同知,辛亥革命后曾任浙江省参议会副议长。朱文劭光绪二十八年(1902)二十二岁时中举人,两年后中进士(二甲第四名,同科者有沈均儒、谭延闿等),选翰林院庶吉士,1904年与沈均儒、居正等赴日本法政大学留学至1907年毕业,成为黄岩历史上第一位大学毕业生。回国后任刑部主事,继调广西省提法司提法使。辛亥革命后任浙江省民政司长、国会议员等职。他挂冠归里后,1944年7月2日黄岩县参议会成立,其任议长。
那么,朱文劭与“龟道人”蔡理鉴是如何结缘委羽山的呢?据朱文劭《听松图诗序》曰:“吾邑羽山洞大有宫,相传为刘奉林羽化之所,自三国吴赤乌中建,垂今千数百年矣。宫殿为风雨所侵蚀,古迹为荆棘所湮埋,邑人士及羽流,咸恐名胜沦亡,爰作重修之议。顾主持乏人,就商于余,余以道人荐,议遂决。”此事当年蔡理鉴还专门写有一首七绝纪之,诗云:“欲藏鸠拙闭林关,不意云栖委羽山。道德紫阳侔泰斗,接邻足可起衰颜。”诗前另有题记称“庚午夏予意欲闭关守拙,因朱劼成先生相邀,到委羽山大有宫主持,偶成一绝。”而后来蔡道长亦不负众望,《听松图诗序》中如此赞述:“道人主是洞三年,举凡宫殿之修葺、道友之管教、院产之整理,无不悉心筹度,一一经营,而诸古迹更由废以兴,由没以存,焕然一新者,道人之力也。”以致朱文劭自感“余每眺览,欣然而喜。”
欲知当年“羽山听松图题咏”的缘起,且看朱文劭先生为此集所作之《听松图诗序》:
听松图者,蔡道人心斋所作图也。道人性果毅,善擘划;律身严正,治事不苟。寺观之经其规划而复兴者,如宁波佑圣观、温岭仙化洞,及吾邑羽山洞,皆其著者。琳宫绀宇,功迹常留。写画吟詩,乃其余事……今夏来闽,道人以羽山听松图并诗见寄,而嘱为之序。其诗和者甚多,已裒然成集。感念畴昔,悠然神往。余今耳之所听,甲马之奔驰声、萑苻之啸聚声、哀鸿之呼吁声、閭閻之愁叹声,而谡谡之松声,远在仙境,不得闻也。余羡道人,余为道人序之。
从序言及落款“民国廿四年秋月,黄岩朱文劭于闽之漳州”可知,其时朱文劭尚供职于福建漳州。
得道多助
《羽山听松图题咏集》由浙江镇海人、清末至民国时期学者、光绪二十年甲午科浙江乡试第一名(即解元)获得者陈修榆(1858—1942)题写书名。翻开是集扉页,首先所见是浙江诸暨人、国民党高级将领、曾被称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之一,军阀混战中以“飞将军”名震一时的蒋鼎文(1895—1974)之书法题签“羽山听松图题咏集”。紧接着是浙江吴兴(今湖州)人、民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实业家、慈善家、海派书画名家王一亭(1867—1938)题词“金丝引和”,落款“白龙山人(王一亭之名号)题”。
淮安吴三峰道长在其松风琴楼所撰的《委羽山听松图序》中,这样赞扬他的好友“龟道人”:“独羨蔡君心斋,立志嗜学,怀抱道德,人所崇仰,每于玄功参罢,輒好作画吟诗,或游绝顶奇峰,览胜探幽,啸傲自适,而韵士骚人无不慕其高风。黄岩士绅,素重其雅尚,缘公推为委羽山大有宫主持,未几重新殿宇,向之荒涼景况,一时焕然壮丽。然其志庶不矜功伐善,事成身退,而襟怀磊落可想见矣。”
《黄岩道教志》载有“蔡理鉴二事”,其中一则题为“道家无缘又有缘”,称当时“重修大有宫需要一大笔资金,大师坚定信念,不辞劳苦,日以继夜,四出募化。”一次大师去城内方策(字定中,黄岩中巷人,系民国中将师长,后改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家募化时,“在门口看到‘道家无缘’四个大字,一连数次去方家,都被管家拒之门外。”后来大师以一幅《委羽听松图》打动方策,从而募集到银洋100元,在他影响下,城乡绅士和信众纷纷解囊相助,满足了重修委羽山大有宫殿宇的资金需要。

风雅唱和
“潇洒清奇道貌,襟怀旷达无求。本是蓬莱仙谪下,谁知贞白同俦。写出羽山画稿,征题海内名流。读破五千道德,闲听松籁危楼。一枕黄粱尘梦断,烟霞寄傲优游。竹杖芒鞋物外,孤云野鹤千秋。”孝义王敬庵此阕《题心斋玉照·调寄河满子》词,和闻理朴(1892—1997)道长署款为“冠弟,东瓯闻理朴拜题”的“相是老之貌,察是老之心:力学不倦,能惜分阴;处事不苟,履薄临深;随力教化,吾道甘霖。”这一高分像赞,无疑为“羽山人仙”蔡大师成功画了像、作了双重印证,使之“潇洒清奇道貌”历经历史烟云,尚能在我们心目中鲜活起来。
且看蔡理鉴《委羽山听松图原唱二首》(署款“心斋龟道人初稿”)七律诗作,其一:三年务观累吾生,煞费经营幸告成。绿竹碧檐相掩映,小桥虚阁并空明。闲云来往无须约,仙鹤迴翔合再鸣。却喜于今尘事了,登楼竟日听松声。其二:山间惟静最相宜,偏值松风振响时。添得登楼弘景兴,写成隐背邺侯枝。作斋何地须钟植,清耳有声感李诗。纸上宛然征逸趣,信哉真性弗羁词。
岁在乙亥小阳月,高平方子才先生的《羽山听松图诗叙》在其梧竹轩中脱稿,他发自肺腑地褒扬了“龟道人”的原唱诗作:
“茲读蔡君心斋原唱,立论高远,用意超脱,揆其所以能臻此境者,殆由于高隐名山灵气所钟,诗怀旷远,岂非山水之助耶?然其闲居危楼,焚香静坐,爱听松风,超然有出尘之概,或对月而吟诗,或挥毫而作画,令人有不禁欣慕者矣!读其诗,想见其人……”
《羽山听松图题咏集》收录省内外七十八名诗人的依韵唱和七律一百四十九首,并入编征诗七绝四十六首、七古十一首、五言排律一首、五律四首、五绝七首、五古二首,以及不步韵诗作十二首、不拘韵诗作二首,另入编词作六阕,楹联一副。全集共涉及一百二十多名诗人的诗词作品二百四十二首。这些诗人中台州籍的共四十名,其中黄岩本土诗人二十三名、温岭诗人十六名、天台诗人一名(朱希盦)。
集中所录朱文劭先生的诗作,为不步韵作品,诗曰:惨淡经营大有宫,退休宏景一楼中。笔端浅黛前山霭,枕上轻涛昨夜风。韵答幽篁三径寂,声随清磬万艨空。茯苓刚得千年实,还愿分餐与我同。
和韵诗中,黄岩乡贤、举人王念劬先生的七律二首,敬录如下。其一:未会片石悟三生,闻道崆峒下广成。金箭东南欣结撰(此处有注:道人主“大有宫”三年,力征经营,规复旧迹不少,气象一新),芒鞋来去故分明。一邱培塿容龟息,百鸟啁啾作凤鸣。堪笑山中耽寂靜,日归却带步虚声。其二:后事无师前事宜,听松应记种松时。砚田小驻邻高躅(注:道人现住镇海长河塘,与甬上相距不远),琳宇长生过别枝(注:道人所住名“长生殿”)。守拙一庐图委羽,远从四海索题诗。怪他雀角穿墉日,偏有参商决绝词(注:住宫时少有讼事)。
自称“冠弟”、与“龟道人”同为龙门律宗第二十二代传人、曾担任委羽山大有宫住持的闻理朴道长,在题咏集中留下了他的《步和委羽山心斋道人听松图二首》。其一:缘君佑圣结三生(注:佑圣观在甬江北城),福地重来建筑成。松列千株秋露润,星罗万点夜珠明。楼台盘郁凌云耸,鸾鹤迴旋舞月鸣。山秀水清饶雅趣,冷冷天籁发涛声。其二:高隐名山亦最宜,菜根味永淡尝时。不沾流俗清尘垢,惟爱拈毫写桧枝。扫叶林间堪煮茗,剔苔石上每题诗。输君白雪难赓和,自愧无才赞一词。
细览《羽山听松图题咏集》,发现集中共收录有四位女诗人的八首作品(含七绝四首,五律、五绝各二首)。其中黄岩邱玉梅女史所作七绝一首,诗云:丹房竟日了无事,静听松声入耳根。红叶白云诗料足,图成妙景淡秋痕。此绝句写得恬淡脱俗,别有新意。此外,汾阳郝桂花女史作七绝一首,署名“孝义惜花女史”者作七绝二首,其余五律、五绝各二首均为孝义程韵香女史所作。
“万壑涛声谡谡,一钩月色清清。携筇爱听虬龙吼……莫问空山鹤舞还。”《羽山听松图题咏集》中收录词作仅六阕,且均为外籍诗人所填之词。
逸响绕梁
题咏集里黄岩诗人任心尹先生的一首七古诗作,有着“委羽山头云气青,百万苍龙尽现形。道人有道能训龙,游龙满山化为松。鳞开甲动号秋风,道人坐听心从容。乍听疑夺松亭关,千军夜袭喊叫还。谛听又疑赤松子,步虚有声行不止……”之佳句,其诗思奇巧,游龙化松、鳞开甲动,吟诵间令人仿佛身临仙境。
所谓“秀才人情一张纸”,道家亦如此。淮安紫霄宫住持吴三峰为《羽山听松图题咏集》赐墨“风韵清绝”,钤印“三峰道人”;淮安孙际平先生赐书“啸月吟风”,款署“淮安八三老人孙际平题,岁次乙亥小阳月”,钤印“孙埮”;横湖吴秉汉先生赐书“觉耳清心”,钤“吴秉汉印”;高平方之才先生赐书“高卧松云”,款署“乙亥再展重阳”,钤印“子才”。上述四家之题辞言精意赅,端的到位。
此外,《羽山听松图题咏集》中还留下了四桢特别珍贵的委羽山摄影档案,依原题分别是《蔡心斋大师近影》(照片中“龟道人”悠闲静坐、手执道书,左立一眉清目秀、同着道袍的小道童)、《黄岩委羽山大有宫之图》(系宫观俯瞰视角)、《大有亭之图》(路口立有一招牌,匾额题“委羽仙踪”)、《薜萝亭之图》(为亭前四立、亭内一坐共五位道人之合影),这些作品忠实记录了史上委羽仙山的道家、道境、道人风貌,唯一可惜的是摄影者大名已无从考查。
“昔欧阳子因听秋声而作赋,今山人听松声而绘图,后先辉映,佳话流传,使海内文人,览其图诵其诗恍然如临其境,可知山人超然物外矣,岂世俗之士所可同日而语耶。此集寿名山,当与山人共传不朽矣。”——正如彭城李沧江先生在其《委羽山听松图序》所述,《羽山听松图题咏集》的文献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不言而喻。
追怀岁月,景仰先贤;松风道韵,逸响绕梁。无论是对于千年永宁,还是对于委羽仙山,《羽山听松图题咏集》无疑因其鲜明的道文化色彩,以及颂扬道家善举盛事的时代风雅面貌,成为传承黄岩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与发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