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官河古道工程,邬文聪几乎雷打不动,每天早晚都要到施工现场巡查一番。作为黄岩城投集团下属公司城建集团的总经理,邬文聪在城建技术领域已经打拼了30年,他从一名施工单位的技术员做起,再到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业主方驻场代表、工程科长、集团总工程师,再到现在的职位,这一步步都留下了他努力的汗水。
自参加工作以来,邬文聪严以律己,严抓安全生产,通过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近年来,邬文聪由于表现突出,获得了诸多荣誉。2014年和2016年,他获得黄岩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2019年,荣获2018年度台州市高质量发展风云榜招大引强先进个人;2022年,荣获2021年度黄岩区高质量谱写“永宁江时代”发展新篇章先锋榜破难攻坚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我
今年48岁的邬文聪是黄岩城投集团下属公司城建集团的总经理,负责技术和项目管理工作。初见邬文聪时,被晒得黝黑的他正和员工说着手头上几个项目的技术问题。
1993年7月,18岁的邬文聪从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毕业,由于学习成绩优异,直接被分配到了浙江省水电第一工程处工作。
初出茅庐的邬文聪对于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充满了热情。但毕竟学校和社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圈子,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而言,由于经验不足,难免会四处碰壁,邬文聪也不例外。
“刚开始的时候,我每天充满了干劲,早早地起来到工地,什么都冲在前,可渐渐地我发现从课本里学到的知识已经不够应付工作上出现的一些问题。”邬文聪回忆道。
为了不拖大家的后腿,于是,邬文聪利用业余时间一边加强个人能力的提升,不断学习新知识,一边虚心地向单位里的师兄和老技术员请教。
“对于我们干工程的人来说,有时候为了赶进度,节假日基本无休。所以,我也只能在睡前抓紧时间来回顾一下当天从前辈们那里学到的东西,再看会儿书学习新的知识弥补自己的不足。”邬文聪告诉记者,那时候住的是集体宿舍,为了不打扰工友们的休息,他都是争分夺秒地利用好睡前这难得的空余时间,很多时候都是拿个手电筒躲被窝里学习。
邬文聪的虚心好学大家看在眼里,每每碰到不会的,大家也愿意教这个勤奋好学的小师弟。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助,1993年8月,邬文聪在领到第一笔工资时拿出了一部分请科室里的同事吃了一顿饭。
“那时候除了请吃饭的一部分开销外,我还给家里寄回了一部分钱,剩下的部分就成了我下个月的生活费。但为了尽快赶上大家的步伐,我又从生活费里面拿出一部分去新华书店购买了跟工作相关的书籍,以便及时汲取新的知识。”邬文聪说,虽然那段时间的生活比较艰苦,但也是他成长最快的阶段。这一待,他就在杭州待了近8年。
1998年4月,邬文聪从杭州回到黄岩休假,有一天他走在黄岩街头,突然看到了一则学历提升的广告,这让他萌发了继续深造的念头。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的学历是越来越高,之前我由于工作忙忽视了自己学历的问题,那现在有机会,我就想是不是可以提升一下自己?”邬文聪说,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升自己,才不会被时代给淘汰。于是,他给自己报了个培训班,一边上班一边学习,在2003年7月,获取了“土木工程”函授本科文凭。后来由于工作性质的改变,由一线转为管理岗,觉得自己管理能力欠缺,他又报考了浙江大学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函授班,最终通过努力获得本科文凭。
严抓管理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今年8月2日上午,为应对台风“卡努”,邬文聪到西城街道罗家汇安置房区块开展防汛防台准备情况检查。
“这次的6号台风移动路径仍存不确定性,还不能完全排除登陆的可能性,我们的防台工作不可松懈。目前,苗木的加固、建筑材料等的堆放情况怎么样?应急物资储备好了吗?值班人员安排下去了吗?”邬文聪一边查看堆放在旁的建筑材料一边说。
当天邬文聪除了对该区块进行检查外,还先后到西城街道雅林商办楼、岙岸安置区块,北洋镇移民安置小区等十几个在建工程进行检查,以确保无任何安全风险。
“安全生产无小事,我们只有主动排查风险,完善应急预案,对事故易发多发、易造成人员伤亡的重点环节进行自查自纠,才能将事故扼杀在摇篮里。”邬文聪说,作为城市建设主力军,公司上下始终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强化各项举措,全力实现项目建设“零事故”“零伤亡”。
在邬文聪眼里,就算再简单的操作,只要心存侥幸,不按要求做,都可能造成事故。因此,一有机会他就给员工念起“紧箍咒”。“为了自身安全,安全帽要戴牢、系紧。”“要牢记操作规程,严格按规程操作。”……在邬文聪的影响下,员工人人牢记安全,时时提醒身边同事注意安全。
“邬总对于安全生产有一抓到底的狠劲和韧劲,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平时除了不定期到施工现场开展安全检查外,还会组织我们开展每月一次的安全生产会议。每当有职工安全帽佩戴不规范,他都会再三叮嘱,一定要按标准作业,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作为共事多年的同事,林琪对邬文聪重视安全生产这件事印象深刻。
协同攻关突破技术瓶颈
2018年9月,邬文聪接到了吉利手拉手汽车运动文化小镇项目。该项目位于北城街道马鞍山村,由于所涉及的建设用地所处位置比较特殊,在工程建设上存在一定难度。
“我们这边属于软土地基,在沟槽开挖过程中如果挖得太深太长就有可能出现坍塌的情况。而该区块附近有一家农药厂和一个中国石化的加油站,在施工中,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造成污染或者油气泄漏等安全事故。因此,我们特意邀请了国内水利方面比较权威的一家施工单位,还有区建筑质安事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起来研究、探讨方案。最终推动新工艺‘柔性阻隔’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邬文聪告诉记者,为了顺利完成工程,那2个月的时间里他和同事们24小时轮岗蹲守,随时检查工程的进度及基坑的情况。最终,他也因在该项目顺利推进中的突出表现获得年度台州市高质量发展风云榜招大引强先进个人。
2020年初,“官河古道”项目开工建设,作为我区城市建设“一号工程”,该项目是打造“千年永宁”文化坐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工程历经3年多,目前已初步成型,成为黄城市民休憩、游玩的好去处。
邬文聪介绍:“根据设计方案,官河古道工程建设范围涉及‘一江三河’沿岸区域,总用地面积约32万平方米,总长约5.6公里。该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我们是边设计、边预算、边招标、边施工、边修改,成熟一块施工一段。另外,由于该工程为‘带’状工程,施工场地狭小,特别是西江河沿岸和水街区块,大型机械施工进不去,边上又是住宅小区,这给我们的工作增加了难度。”
作为官河古道建设管理的主要负责人之一,邬文聪说,那时候他们经常会接到周边住户的投诉,因此,他们在尽可能少扰民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同时做好解释工作,倾听群众的合理诉求,比如由施工造成的渗漏水的修复和合理的赔偿(经第三方评估)。
“官河古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谓困难重重。当时,由易兰(北京)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结构设计方案不符合我们南方的地质要求,如老水厂文创园的游步道,3米宽70米长的一个平台,竟然配了48根灌注桩,在我的建议下进行了优化,最后经过我们当地设计单位的复核,只需配17根灌注桩。同时,把桩径600毫米改成800毫米,不用承台转换直接一次性桩连立柱施工,节省了四分之三的建设时间(45天)和三分之二工程造价(约60万元)。另外,在水街北侧商业用房桩基础建设中,特别是城外洲片,最近的离民房只有4米左右,而施工战线200米左右,如采用传统的回旋桩机不仅震动、噪音大,还会对北面第一排民房造成较大影响,经反复与各参建单位讨论确定,采用相对震动、噪音较小的‘干取土’工艺成桩,尽可能减少扰民。”邬文聪说。
由于邬文聪在安置房、官河古道建设管理过程中,始终冲在一线,积极协调各参建单位,较好地完成区委、区政府和黄岩城投集团交办的各项任务,获得2021年度高质量谱写“永宁江时代”发展新篇章先锋榜破难攻坚工作先进个人的称号。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