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五洞桥、古朴的青瓦白墙、错落有致的廊檐、精工雕刻的木窗与素雅的墙面花坛,这些都为桥上街这条历史老街增添了一抹江南水乡独有的水墨韵味。桥上街区块,是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乡愁。随着区块有机更新工程的启动,一个跨越千年的黄城繁华之地正在延续新的传奇……
商贸之街自古繁华
桥上街,原名镇宁街,东依西江,南临西官河,紧连五洞桥。因其坐落在五洞桥上首,故得名。
“因桥上街地处水陆通衢的始终要地,自古以来,桥上街都是繁华的商贸之街,是黄岩县城最热闹繁华的集市之一。”区历史协会会长陈建华介绍着,500多米长的桥上街曾经酒肆菜馆林立,遍布各种商号,有大小数百种商品交易,每逢集市日,人流如潮,成为黄岩城区最热闹的街市之一。南宋时,这里为赵氏宗室定居地,又是著名人物如南宋赵师渊、赵师雍的故里。现为黄岩历史街区,桥头的五凤楼目前作为特委机关旧址纪念馆和黄岩非遗展览馆。
古往今来,桥上街和五洞桥相依相伴。走过五洞桥,西岸连接着桥上街。紧挨着桥上街的,是易地复建的五凤楼。它的屋顶轮廓像展开的凤翼,共有五对,一眼看去,像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因而得名。五凤楼本是清末绅士林元荣的宅第,林元荣的儿媳林卢云,1915年时在这里创办了黄岩县第一所私立淑德女子初级小学,后改为淑德小学。
据资料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淑德小学改为公立,并迭次更名为工农兵小学、中西小学。林卢云年高引退,仍心系学校。1968年临终前,嘱咐养女,把房产捐赠给政府,作为校产。1987年9月,为纪念这位捐资办学的先贤,城关中西小学经批准复名为淑德小学。2000年,因旧城改造,原校址拆迁而并入西江小学和锦江小学。
“以前的桥上街可谓是热闹非凡,路两边有各种商铺,什么丝线店、杂货店、中药店、蜡烛坊、烟酒店、咸货店、豆腐店、服装店应有尽有,每当三、六、九赶集日,黄岩各地的人都从这里过,我在家从楼上望下去,全是密密麻麻的人。80年代的时候,副食品市场也在桥上街,可想而知这里的人流量了吧!”家住桥上街的施根土感慨,“我在这里住了有70多年了,现在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但是今年只要这附近举办活动,来这里逛逛拍照的人还是有不少的。”
沿着老街继续向前行走,你会发现这里开了好几家茶室。听附近的老人说,茶室基本在晚上开放。胡小辉就在桥上街9号开了间茶室,“我在这开茶室的初衷也是觉得桥上街的位置比较好,位于五洞桥旁,闹中取静,感觉在这样一个有历史气息的地方开一间茶室非常的应景,旁边还有官河古道,天气好时还可以沿着古道散散步,放松一下身心;另外,我也想有个可以和朋友聚一聚、聊聊天的地方,这里正好符合,所以就在几年前把这里租了下来,重新进行了装修变成了茶室。”
有机更新再续活力
岁月和风雨涤荡着桥上街,这条老街串联起五洞桥等历史文化古迹,也是周边居民出行的重要巷道。
漫步在桥上街,可以看到房子的屋檐大多是统一的古色古香,屋外还有居民自己装饰的花草,别有一番韵味。西城街道双江社区网格员赵冬桂介绍,“大概四五年前,桥上街沿江采取‘局部改造、有机更新’方式进行改造提升,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部分建筑及危房进行修复,其中工程修复内容范围从五凤楼(原淑德小学)到金带路一带,涉及危房改造、道路路面铺设,房屋立面修复、电线杆拆线拔杆等内容。”该工程的完工不仅保护了原有街巷格局和建筑风格,延续桥上街历史文脉,又提升了当地群众的幸福指数,构建了更加良好的人居环境。
“桥上街景观改造提升,建设宋韵文化特色街区,是区委区政府实施文化复兴战略、打造宋韵黄岩的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为推进桥上街景观改造提升,在建设前期,区住建局委托同济大学杨贵庆教授团队编制了《五洞桥传统街区有机更新规划研究和设计》,并陆续对该区块进行了路面改造修复,对桥上街两侧房屋进行了初步的立面修缮。”区住建局工作人员叶俊杰说。
2023年3月26日,桥上街滨水段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开工。目前,几个重要节点都已完工。
“桥上街滨水空间与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将打造多个生活场景,包含桥头议事、林下对弈、浣洗、集散、休憩、会客等空间。”桥上街滨水段景观改造提升工程负责人方律告诉记者,“我们通过优化原有亲水平台,建设沿河绿廊、慢行步道,以及商铺、廊亭等服务设施,完善城市绿色路网,带动片区城市功能的提升以及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的改善。”
“该工程的打造将有机更新再续官河古道文化活力,打造古代市井与商贸文化融合的场景,让千年宋韵在桥上街流动起来,成为我区标志鲜明的文化地标,营造朴素闲适、具有幸福感的街区生活空间。”叶俊杰说。
桥上街滨水段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建成后,将有效贯通沿河慢行步道,改善桥上街区块基础设施,同时将有机串联起卷洞桥和五洞桥这两个官河古道的重要文化节点,进一步完善官河古道沿线的空间形态和机理,营造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市风貌,提高老百姓幸福感。
“当然是现在好,以前这里都很乱,现在干净又漂亮。”蔡桂芬是桥上街的老住户,她在桥上街住了60多年,眼下,古朴清新、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让她觉得日子越来越好。“我家后院以前很破旧,现在翻新后,好看又结实。而且,我们老人家都喜欢热闹,以前这里人很少,现在环境好了,傍晚来乘凉散步的人很多,有时候我女儿外孙女也喜欢来坐坐,我很开心。”蔡桂芬乐呵呵地说。
“万物有所生,而独守其根。”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改掉的是破败和落后,留下的是历史和文脉,独特的宋韵文化被留在古街上,必将焕发出它的独特魅力。
人间烟火尽展魅力
今年以来,“‘黄岩Citywalk·傍晚去五洞桥’散步生活节”“黄岩里·官河市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暨非遗市集活动”等活动精彩纷呈,也给桥上街区块注入了新活力。
近日,五洞桥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水上舞台乐队表演,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伴随着歌声,岸边的围栏处挨挨挤挤地全都是人,市民们热情地跟唱,时不时拿起手机记录。“我家就在这边上,我发现今年以来,举办的活动多了起来,来这一片区域闲逛的市民也变多了,特别是晚上,没有活动的时候也能看到有不少人在散步纳凉。”市民许林菊告诉记者,“基本上每个周末都有乐队在这里唱歌,我们吃完晚饭就从家中出来,散散步,吹吹晚风,听听音乐,好不惬意。”
从桥上街往外走,逛到五洞桥,再到老水厂文创园,市民们可以尽情地感受宋韵魅力。仲夏之夜,散步纳凉是市民最为喜欢的一项活动。“我觉得这种活动很有意思,过来散散步,买点小吃,之前还有戏曲和乐队演奏,特别是很久没来过这边,没想到现在这里改造得这么好。”市民王萱萱说。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热闹的市集,不仅在夏日给市民提供一处好去处,也为商家提供了一个展示产品、增加收入的平台。“现在这里改造更好了,大家傍晚都会过来散散步,我的生意也变好了。”住在街口81岁的钱元培告诉记者,“现在这里隔三岔五的举办活动,来往的市民也多了,举办市集活动的时候,我的生意火爆的得很,洋菜膏每天都是售空的状态。”
“节假日,这里相对热闹点,不少人会带上一些零食,在临江的石桌旁围坐,下下棋、聊聊天,附近学校的学生也会来这边写生,画一画五洞桥和桥上街的美景。上个月,五洞桥边还举办了纳凉晚会,吃的、玩的、看的什么都有,也让桥上街热闹了不少。夏天更不用说了,最近晚饭后,附近的居民或游客都会来这边逛逛,看一看夜景,坐在桥边吹吹风、乘乘凉、聊聊天。”施根土表示,虽然老街已经不复古时的繁华,但现在的桥上街却仍有自己的独特魅力。
(图片由王卫峰、梁雷宾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