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新闻在线  >  外媒看黄岩
“青年瓜农”牟森林
2023年10月09日 17:13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第一次见牟森林,春节刚过,黄岩茅畲乡的瓜农陆陆续续出门种瓜。在他的巨丰农资经营部,里里外外围满了当地的瓜农。牟森林站在人群里,笑容憨厚,熟练地给乡亲们推荐西瓜种子。说是闲聊,但大伙儿的眼里都透着认真。对于这些瓜农来说,西瓜的品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今年的收成。

  牟森林1986年生人,微信名叫“务农青年”。长于家家户户种瓜的茅畲,他接过父辈的锄头,种过瓜卖过瓜,后来,又在家乡的群山间开了种子店。如今,入行已近20年。

  这通常不是他这一代人的选择,身边的同龄人大多闯入钢筋水泥的城市,过上远离农田的生活。而18岁时,生活的洪流,将他席卷至四川远离人烟的荒野上,面朝黄土背朝天,当起了瓜农。

  从一个完全不懂种瓜的愣头青,到日后的种瓜“专家”,再到台州市人大代表、黄岩区瓜农协会副会长,这20年里,牟森林在人生的瓜田里,蹚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小径,并越走越远。而昔年栽下的“种子”,也从茅畲这个山村出发,向更广阔的世界蔓延开来。

  一

  2004年的冬天,四川成都彭山县的一片土地旁,停了一辆大卡车。车上下来一群人,有老有少,协力搬运机器、家具、物资,他们即将开垦这片田地,撒下西瓜种子。未来一年里,这片田地的收成,将决定大伙儿吃不吃得饱饭。

  牟森林是年纪最轻的那个。他的祖父牟锡育是茅畲最早的一批瓜农,父亲一度走出茅畲办厂。但那两年,家里生意衰败,无奈只好重新捡起老本行。

  牟森林大一没念完就辍学,跟着家里人踏上种瓜之旅。种瓜的地点距离城市100公里,附近基本没有外人。白天,他跟着长辈们劳作;夜晚,睡在西瓜棚的旁边。周围是漫无边际的农田,一眼看不到边。

  对于那时的牟森林来说,人生的前景是灰色的。唯一的盼头,是次年,家里能靠这片瓜田赚到钱,扭转家里的困境。

  对于种西瓜这件事,他说不上陌生,毕竟西瓜,是茅畲的支柱产业,左邻右舍都是瓜农,从小到大,耳朵都听出茧了。但真到了现场,他才发现自己一窍不通,最初根本帮不上手。

  父亲给了他最简单的任务,每天早晚关棚、放棚。

  “早上起床,要给西瓜散热,要把盖在西瓜上方的棚头放下来。到了晚上,则要把棚头放上去保温。”牟森林解释。

  虽然简单,但也是最累的。第一年,家里包了60亩地,400个大棚,800个棚头。牟森林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等他放完棚头,天刚蒙蒙亮。晚间则要看着天开始关棚,从6点半—7点开始,等关完棚,天也就黑了。

  晚上睡在田边,蛇虫鼠蚁不少。牟森林还记得,四川的雷电打得很低,常常直接打到人边上,半夜连床都在震。这样的日子,他过了差不多十年。

  第一年,家里没赚到钱。

  因为缺乏经验,瓜田选址选在了低洼的地方,当年7月,彭山发了洪水,牟森林一家只收到第一茬西瓜,后两茬的收成直接泡汤。一年的辛苦几乎白费,牟森林清醒过来,不能只会苦干、傻干,要从错误里吸取教训。

  次年,他们选择了高地,从头开始。牟森林对西瓜的栽培、长势入了门,开始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如何种好瓜。这一钻研,他才发现,气候、土壤、地形、品种都会影响西瓜的生长,内里学问诸多,从此更是着了迷。没两年,在种瓜一途上,他已经得心应手,可以独当一面了。

  二

  2007年是分水岭。那一年,不少老乡种的瓜都得了枯萎病。牟森林的父亲牟云翔是茅畲西边村的党支部书记,在外种瓜时,在附近的瓜农里名望颇高,当时不少瓜农就请他们一家去地里勘察。

  在现场,大片感染镰刀菌的西瓜坏死,这让牟森林大受震撼。原来西瓜在所有的农作物里,对枯萎病的抵抗力是最弱的之一,当同一品种的西瓜在同一片土壤里种太久,抗性更会变弱,从而引发大面积病变。

  这让牟森林的兴趣从种瓜转移到了西瓜种子上。对于枯萎病的抗性,会不会因为品种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呢?

  他在自家的田里挑了一块地,选了四个品种试种,记录每个品种的生长情况。后来,试验的品种又扩张到20个,到2006年,已经增长到300个品种。这过程中,牟森林愈发体会到种子的重要性。

  2005年,四川成都一片的瓜农流行早春红玉的西瓜种子,牟森林家的120亩地里,这类品种占了1/3。但那一年,不少瓜农都买不到种子。当时,牟森林就尝试联系种子的源头新农人种子科技有限公司。这一举动,解决了一部分瓜农的用种难题。

  2007年,对种子的品种、培育已经有所了解的牟森林,又拉着父亲直接跑到新疆农科院。在此之前,那里的种子几乎都是渠道出售,极少卖给个人。

  “当时为了谈下来,跟我父亲咬牙谈下了300公斤的种子。”至今回想,牟森林还是有些苦笑,“原本的出发点,其实是想帮茅畲的乡亲们搞定货源。”

  这一年,牟森林一家只卖出去160公斤的种子。但一来二去,反而积攒了进出货的渠道和经验。刚刚20岁出头的牟森林,已然跟着父亲走遍大江南北,与各大种子公司沟通、谈判。

  牟森林印象最深刻的是2009年的一次安徽合肥之行。那一阵子,台州瓜农的主栽品种是黄子金玉甜瓜,这一品种的种子,主要出自安徽江淮园艺公司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但当时江南地区的代理权在一家嘉兴公司手里。

  那几年,茅畲乡从事种瓜事业渐渐形成集群效应,农资一条街已经起步。当牟森林向对方负责人讲述茅畲的情况后,负责人大吃一惊。之后,对方不仅授权了黄子金玉甜瓜的种子,牟森林还拿下了银蜜等新兴品种。

  他载着50公斤种子,驱车900多公里,日夜兼程赶回茅畲,将一袋袋种子摆在自家的新农村种子经营部柜台上。当天,乡里的瓜农差点踏破牟森林家店门。

  三

  随着接触的种子公司增多,许多公司都知道牟森林会做试种。很快,牟森林家的瓜田里,又增添了不少试验田。

  到2014年,牟森林一家正式结束了四川的种瓜事业,回到茅畲,主攻种子买卖。但牟森林的试验田不仅没有变少,反而开始遍布全国各地。

  那时候,茅畲已经基本形成了完整的西瓜种植产业链,除了浙江本省,山东、四川、安徽、云南等各地瓜农也纷纷不远千里入山拜访,俨然已是西瓜产业界的“华强北”。因为茅畲农资一条街的特殊性,牟森林总能第一时间接触到全国各地瓜农的需求。他与那些种子的合作延续了下来,在全国各地设立试验田,每年观察不同地域、气候和环境下的西瓜生长,记录产量、瓤色、甜度和口感。

  虽说大本营从四川搬回了茅畲,但牟森林着家的时间并不见多。

  “全国各地的西瓜成熟期各有不同,能够排满全年。”牟森林介绍说,“华北地区的瓜6月—9月上市,云南的秋季瓜9月—10月底上市,广东、海南等地则是11月到次年1月,福建是2月,紧接着3月—4月,云南的秋季瓜接力,之后到6月,则是长江流域的瓜。”

  为了确保试种能够普及各个季节,试验田也自南到北皆有,每到试验田收获的时间,牟森林就得赶过去勘察。此前十年的种瓜生涯,让牟森林养成了事必亲为的习惯,“瓜是需要精心呵护的,要时刻关注,仔细管理。”到后来,互联网已经十分方便,早年的客源稳定下来,都通过网络下单,但他每年仍有大半时间在全国飞来飞去。至今,他的航班行程,已到过121个城市,跨越2150173公里。

  自家的种子生意当然重要,但这日复一日的南来北往间,依然藏着一份他对家乡的责任感。

  “西瓜种植对土地敏感,每隔几轮就要换地耕作,不同地域的生长情况、市场动态,都变化很快。”牟森林说,“我们在全国设置试验田,也想通过这种方式,给乡里乡亲提供一些选择方向。”

  尤其是这两年,前阵子茅畲流行的麒麟瓜忽然受到了市场的冷落,许多瓜农辛苦了一整年,最后大量西瓜滞销。这让他嗅到了危机。通过调研,他推测是因为茅畲原本的“套路”,如今已被各地的瓜农掌握,同时,各地也都推出了新的品种,抢占市场。

  “比方说河南商丘那边的瓜农,他们这几年喜欢种强者711共富品种。这个品种成熟期早,土地抗性强,很有市场竞争力,现在我这边一年能卖给他们10万包,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牟森林说,“其他各地也都在形成新的种植倾向。所以我们也必须改变,推陈出新,去适应目前市场。”

  去年,他在与各地瓜农交流中,发现体型较大的西瓜卖不出去,客人反而喜欢挑些小的,这与传统西瓜越大越好的观念截然相反。这一现象引起了牟森林的注意,深入调查后,他发现如今三口之家众多,还有一些年轻人自己在外居住,西瓜买来太大,吃不完也是浪费,因此越来越多人开始青睐个头小的礼品瓜。于是他向瓜农们推荐一款喜秀6号的种子,这个品种的西瓜只比成年男人的手掌大上一些,微一用力即可掰开,很符合当前的市场需求。

  不出所料,今年,那批小个头的喜秀瓜供不应求,栽种的瓜民都赚到了钱。

  四

  “森林,你说我明年去哪个产区好啊?”

  “去长江流域产区吧,适合你。”牟森林笑着回复电话那头的老乡。

  他解释说:“这是有些经验的瓜农。西北气候易种瓜,但依赖华中地区的市场,南边多台风,而且品种类似,容易扎堆上市。长江流域市场大,竞争激烈,但对他而言,其实更保险。”

  不知不觉,当年那个只会盖棚头的外行小伙,成了乡民眼中的“专家”。如今,似乎只要牟森林给出的意见,大伙儿总觉得可以仔细推敲,俨然成了茅畲种瓜的“风向标”之一。

  随着时间推移,他也被冠上了各种头衔:茅畲乡贤、黄岩区瓜农协会副会长、黄岩区劳动模范、台州市人大代表、台州市人大农业农村委员会委员。那份原本对茅畲乡亲的责任,渐渐变重,为台州的瓜农做些事,成为他自加的任务。

  于是,牟森林每年又多了一些行程——四处奔波为在外的瓜农解决困难。

  有一年,宁夏吴忠市因非粮化政策,禁止台州瓜农在当地种瓜。牟森林连夜赶到,发现是手续办理过程中协调出了问题。他立即以台州市人大代表的身份,联系当地政府,阐述台州种瓜产业的规模、分布和详情,扭转了当地对台州瓜农“外来农民”的粗暴印象,恢复了瓜农们的种瓜生计。

  还有一年,在常山的台州瓜农遭遇假种子事件,发往安徽一处苗厂代育的瓜苗被以次充好。收到消息后,他及时介入,将瓜寄往有资质的检测部门,发现其中30%都是杂瓜,最后通过法律途径,成功为瓜农维权。

  2020年初,赴武汉种瓜的瓜农才到当地,新冠疫情就开始了。瓜农们只能步行前往田里,又拿不到瓜苗,后来饮食都成困难。他又紧急联系苗厂,协调物资和车辆,为瓜农运送过去。这一年,即便受疫情影响,这批台州瓜农的收成,却保住了。

  他也逐渐从更深的层面想问题:“现在都在说地瓜经济,藤蔓向外蔓延,但根上不能出问题。”

  这两年,茅畲在产业化上加大力度,准备建立西甜瓜种业科创园。他积极参与谋划,并准备在种业创新上尽己所能贡献力量。

  “我们几个人集资100万元,用在种子培育上,只有品种有竞争力,台州的西瓜产业,才能更好地延续发展。”牟森林说。

  当被问及,这100万元何时能回本时,他大笑:“谁还想着回本,最好是5年能亏完,出些品种创新的成果,让咱们的瓜农有好瓜种!”

  (转载自台州日报)

【作者】:  【编辑】:朱慧益
推荐阅读

高温,对于很多室内工作的人而言,或许只是一个数...【详细】

近日,北洋镇康山村的村民牟永胜,种的南瓜大丰收了...【详细】

在橘乡,“全民健身日”这天,城区的大街小巷也...【详细】

最新热点+更多
全区三季度经济指标调度会召开
“双节”期间 我区共接待游客45.38万人次
黄岩下方村逆袭记
我区召开重点建议督办暨人大政府工作面商会
区医疗卫生中心将于11月正式投用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
“青年瓜农”牟森林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