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地处浙江黄金海岸线中部,自古以来,繁华富庶、人才辈出,享有“中国模具之乡”“中国塑料日用品之都”等美誉。九曲如练的永宁江,作为母亲河,孕育了千年橘乡文明,哺养了一代又一代奋力争先、勇立潮头的橘乡儿女。其中,有这样一群银发族,他们参与并见证了黄岩日新月异的变化,品尝了这座城市的绵甜、鲜甜、醇甜。
“千年永宁”的绵甜
黄岩的“绵甜”,来自文脉绵长的历史底蕴。
一座博物馆往往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黄岩博物馆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黄岩城市的历史文化地标,展现着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黄岩博物馆收纳馆藏文物8545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01件。2016年发掘了距今800多年的南宋赵伯澐墓,墓内丝绸文物被称为“宋服之冠”,G20峰会期间作为主要展品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展出。
“赵伯澐墓出土的是我们省内第一批完整的丝绸服装。”说起馆里的文物,原馆长罗永华如数家珍,眼里泛着自豪。他回忆道,自己是看着博物馆从图纸一点一点建造起来的,也是看着馆内的国家一级文物从84件增至如今的101件。
平日里,黄岩博物馆还有诸多时新的活动,如手绘青瓷、巧绣月兔、制艾草锤等等,吸引了一大批市民前来参与。“我很开心看到现在有这么多市民走进博物馆,我认为,博物馆不仅满足了百姓的文化需求,对增强百姓的文化自信也起到很大的作用。”罗永华说。
“中华橘源”的鲜甜
黄岩的“鲜甜”,来自最负盛名的橘子。
黄岩是中华蜜橘的始祖地,也是世界宽皮橘的始祖地,有着1700余年的柑橘栽培历史,这里现有500多个品种品系,亦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区林业特产局原果树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领香,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橘乡儿女,她把毕生心血和汗水都融进了心爱的柑橘事业,致力于果树技术的推广和研究,为发展黄岩的柑橘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在职期间,经王领香推广的近10项新技术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柑橘省力化栽培15万亩次,仅大枝修剪一项每亩可节省劳力2—3个工时,总计为橘农节省成本1350万元;她推广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使橘果质量普遍提高,1995年、1997年连续获省农博会金奖。
回忆起那些岁月,王领香感慨道,“我们的栽培技术是与时俱进的,可以说是全国领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黄岩人到外地办事,常常会带上蜜橘。”
与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技分离,王领香有些割舍不下。退休后,她和几位专家一起成功培育出“富硒蜜橘”,这种橘子因为硒含量高,对人体健康有益,售价比普通蜜橘要提高20%—40%。目前,“富硒蜜橘”在我区澄江、南城等地推广。
“模具之都”的醇甜
黄岩的“醇甜”,来自活力勃发的民营经济。
如今,黄岩以“中国模具之乡”享誉全国,模塑产业是第一支柱产业。谁曾想在过去,黄岩不产钢材、不产塑料,机械工业近乎为零,是几代模具人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书写了这一行业的传奇。
从低端制造迈向高端智造,从低小散的块状经济转变为高精尖的产业集群……关于黄岩模具产业的发展,黄岩区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章显林再熟悉不过了,他说,黄岩模具已经走过了不寻常的六十多个春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手工作坊制作到机械化、数控加工,产品从日用家电到摩汽配件、医疗、电子器材,从模仿制造到开发创造。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当时,明确分管工业的区政府领导抓这项工作,并建立了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章显林说。
面向未来,黄岩锚定了“模具之都”产业坐标,力争到2025年,黄岩模具产值规模达到500亿元,基本建成为高端塑料模具制造基地、智能模具创新基地和新智造“产业大脑”示范基地,成为具有国际领先和国内引领地位的世界级智能模具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