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是东魁杨梅的始祖地、全国唯一的“中国优质杨梅之乡”。近年来,我区潜心于东魁杨梅种植技术创新,研发大棚杨梅速生等技术,成功攻克了杨梅生长周期长的难题,实现幼龄东魁杨梅快速投产,助力杨梅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在江口街道东魁村的大棚杨梅种植基地里,一棵棵幼龄东魁杨梅树,整齐排列,一米多高的枝头结满了紫中带黑的杨梅。
“36.1克,比乒乓球都要大得多了。”杨梅种植户解仙利正和农技人员一道对成熟期的东魁杨梅进行品控测试。重量、糖度、果形等各项数据一一出炉,一番操作下来,这位“新农人”欣喜异常。
“真是想不到今年3月份种的杨梅,现在能结果了,一棵树挂1到2公斤,产量不错。”解仙利兴奋地告诉记者,“科技创新让我们农民再也没有难种的杨梅。”
杨梅苗进行嫁接栽培后,一般需要4至5年才会挂果,8年后进入盛果期,生长周期长,极大限制了杨梅产业的发展。“杨梅嫁接好了首先要在地里培育5年,移栽时枝条修剪完,所以起码要养3年以上才能结果。”区农业农村局果树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徐建军说。
近年来,我区成立技术攻关专班,瞄准杨梅种植投产周期长的难题,从全面改变杨梅的生长环境入手,初步研发出“东魁杨梅大树移栽快速投产技术”。
“我们建起了智能化温室大棚,可以模拟出植株的最佳生长条件。”徐建军介绍,大棚里设置了气象站、土壤墒情监测站、虫情预报灯等一系列监控设备,并将数据实时传送到种植户的手机里,打开手机应用之后,手机里就显示着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实时监控,随时随地就能根据情况进行控温、控湿和控水操作。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凭经验、靠感觉,而在智能化温室大棚,光线、空气、土壤、水质,一切与杨梅生长有关的因素都成为了可控制的数据,不仅实现当年种当年产,该技术还能通过平原密集种植、机械化操作等方式带来成倍的收益。
“以前一亩地种十几棵,现在种50棵,虽然一亩地投入要八九万,但估计3年就能回本。”解仙利还给记者算了一笔旅游帐,“以前请人摘杨梅,有风险、成本高,而且山坡地不适合老人小孩,现在平原地带的幼龄东魁杨梅速生投产后,最适合全家老少一起采摘了。”
“味道和品质都不错。数据可控制的快速成长,将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标准化种植经验,这是杨梅种植技术的重大突破,对杨梅的产业发展影响深远。”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杨梅产业促进分会(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绿色农业专业委员会)科技下乡(黄岩东魁杨梅)活动中,该技术得到了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杨梅产业促进分会会长戚行江的高度肯定。
“我们将继续加快技术创新,力争达到杨梅当年移栽、当年结果、次年稳产丰产,彰显高品质、高效益。”区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总农艺师王立宏表示,接下来还将在建好标准化基地的基础上,把技术创新落实到每一个种植主体,达到品牌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