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在北洋镇山下街村水稻种植基地,一片片金色稻田在风中摇曳,一株株稻穗被饱满的谷粒压弯了腰。工作人员驾驶着收割机在田间往来穿梭,割稻卷穗、脱粒进仓、粉碎稻秆等工序一气呵成,乡村田野呈现出一片丰收景象。
“去年‘非粮化’整治耕地喜获丰收以后,村民们提振了信心,今年扩大到135亩,其中浙优8号亩产350公斤以上,糯米稻亩产150公斤以上,两个品种都长势喜人。”山下街村党总支副书记陈建敏介绍。
在收割完的稻田中,对剩余的秸杆和稻草,村民自发组织打包拉回村中统一晒干,冬季用作覆地给蔬菜防虫、保暖、保湿,提高土壤肥力。
“去年我们种过大豆、玉米、红薯,因品种多、耕地分散经济效益不是很好。今年全部改种水稻和小麦,水稻全部收割完以后,马上接着种小麦,两季种植一年能为村集体增加10万元收入。”陈建敏说。
据了解,山下街村通过“非粮化”土地整治、农田灌溉系统升级改造,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北洋镇在深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中,全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恢复粮食生产功能区种粮属性为着力点,研讨优化方案、周密部署、有序推进、集中整治,合理把握耕地种植用途,加快了土地流转,促进了规模化种植,让“低效地”变“粮田”,使农田景观与美丽村庄、自然风光有机融合,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把“低小散”土地建设成为美丽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