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州黄岩新兴产业基地的建设工地上,总能看到一个身影穿梭于钢筋水泥之间,他就是台州市黄岩高新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琦。二十余年来,他一步一步地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管理者,始终以专业和担当奋战在城市建设第一线,用智慧和汗水为高新产业园区发展和民生改善贡献力量。
作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总工程师”,郑琦深知安置房建设关乎百姓切身利益。在他的带领下,他所在的新兴产业基地开发建设专班先后完成了新兴产业基地一期安置房A、B地块、院桥浦口杨安置房、高桥璀星佳苑安置房等4处安置房的建设,总计约5000套住房。这些项目的顺利竣工体现了我区安置房建设的“加速度”。
“安置房不是简单的钢筋水泥,而是老百姓未来的家。”回忆起建设过程,郑琦常说。为此,他坚持每周至少三次到工地巡查,从户型设计到材料选用,从施工质量到基础设施配套,每个细节都要亲自把关。那段时间,他的办公室成了临时指挥部,墙上贴满进度表,桌上堆着厚厚的资料,时刻想着如何优化设计方案,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为后期高新产业园区内拆迁户的安置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面对新兴产业基地一期安置房A、B地块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拆迁难题,郑琦展现出了一名优秀党员干部的智慧与担当。由于部分拆迁户对政策理解不透彻,加之对故土的眷恋,项目初期就有居民明确表示拒绝搬迁,工程进度一度陷入停滞。郑琦深知,拆迁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绝不能简单粗暴地“一刀切”。郑琦没有采取强硬措施,而是和新兴产业基地开发建设专班成员一起,联合街道、村居干部挨家挨户走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讲解政策。针对行动不便的群众,郑琦还提供上门服务,有时解释清楚一个条款,要在村民家里坐上大半天。对于暂时不愿搬迁的村民,他采取了柔性措施,允许其暂住原处,逐步化解抵触情绪。同时,他还认真监督施工质量,加快过渡房建设,确保拆迁群众有处可去。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最终该区块实现了和谐拆迁。
产业发展,基础先行。除了安置房建设,郑琦还统筹推进了高新产业园区内各类市政配套设施的建设。纬二路钢便桥的建成打通了园区交通“毛细血管”;纬三路的贯通连接了产业区块;电力迁改工程和输电线路迁改工程的完工为项目落地扫清了障碍。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提升了园区承载能力,更优化了营商环境。
如今的黄岩新兴产业基地,道路纵横交错,厂房鳞次栉比,安置小区里洋溢着欢声笑语。在这片热土上,郑琦这样的建设者仍在继续奋斗,用匠心筑就精品工程,用真情服务百姓民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当夜幕降临,郑琦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映照着一个建设者永不褪色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