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暑期至。转眼间,孩子们迎来了2025年暑假。在这个属于孩子们的悠长假期里,如何确保他们既能享受快乐,又能安全健康地度过,成为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日前,黄岩公安分局、区教育局、区消防救援大队、区水上救援协会等共同携手,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一份“暑期安全套餐”,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
筑牢防溺“安全墙”暑期安全不松懈
随着暑假的到来,气温持续升高,溺水意外事故也进入易发期、多发期,为切实筑牢防溺水安全屏障,全力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我区各部门积极谋划、深入学校、社区开展防溺水知识宣传。
暑假前夕,区教育局未雨绸缪,召开了专题部署会,将防溺水工作责任层层落实,确保每一项措施都能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各中小学校也积极响应,利用宣传橱窗展示防溺水知识海报,组织主题班会进行防溺水教育,通过微信公众号、家长微信群推送防溺水专题文章等方式,让防溺水意识深入人心。
“学校真的很用心,每年暑假前都会给我们发《致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学生家长陈赛说,“通过阅读这封信,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防溺水的重要性。作为家长,我们一定会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监管,确保他们度过一个安全、健康的暑假。”
与此同时,区水上救援协会也发挥专业优势,为孩子们送上了生动的水上安全教育课。在黄岩水上救援协会基地开展的“珍爱生命谨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中,40多名来自区新纪元学校的黄岩人子女受益匪浅。救援协会的成员们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解、自救措施的演示以及救援设备的展示,让孩子们对防溺水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特别是当水下机器人出现在孩子们眼前时,他们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这台水下机器人是我们在水下救援时的得力助手。”区水上救援协会会长黄国正向孩子们详细介绍了机器人的功能和使用方法。通过黄会长的演示和讲解,孩子们不仅了解了科技在救援中的应用,更感受到了生命的宝贵和防溺水的重要性。
活动的高潮部分莫过于落水救援演练和互动环节。孩子们在区水上救援队员们的指导下,观看了落水救援的全过程,并亲身参与了救援演练。“大家在投掷救生圈时,可以利用绳索绑住救生圈,这样不仅方便我们后续的救援,万一没有投掷到救援人员的前方,也可以迅速拉回再次投掷,提高救援效率。”学生们在黄国正的指导下,纷纷尝试投掷救生圈,通过实践加深了对救援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这场活动,我们真的学到了很多。”来自区新纪元学校的学生纷纷表示,“我们不仅知道了如何预防溺水,还学会了如何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和互救。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
此外,区水上救援协会还联合社区、乡镇街道等多方力量,共同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据统计,今年以来,区水上救援协会已累计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课数十场次,惠及学生数千人。
小手拉大手共筑暑期消防“安全网”
7月2日,10多名来自东浦社区的小朋友,在家长的陪同下走进区消防救援大队,开启暑期消防安全实践课。
一走进区消防救援大队,孩子们立刻就被眼前火红的消防车所吸引。宣传员耐心地为孩子们介绍各类救援车辆的功能用途,以及破拆工具、空气呼吸器等装备的作用,让孩子们对消防工作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在战斗班和荣誉室,看着摆放整齐的奖杯和锦旗,孩子们感受到了消防员们的担当与奉献。
而在消防教育体验馆里,孩子们迎来了更加精彩的学习时光。“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发生火灾时,我们报警时要告知哪些信息吗?”随着讲解员的提问一出,孩子们纷纷举手抢答。“我知道,要告诉接警员火灾发生的具体地点,还有火灾的大小……”现场讲解员通过一问一答的互动形式,让孩子们学习了正确的报警流程、火场逃生技巧以及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孩子们纷纷参与实践,掌握了“提拔握压”等实用技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筑牢了安全防线。
在“大家来找茬”环节中,孩子们热烈参与。讲解员精心准备了一系列场景图片,如私拉电线、电动车室内充电、一边充电一边玩手机等常见火灾隐患,都被孩子们一一找出。每找出一个隐患点,讲解员都会详细解释其危害,并引导孩子们思考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
“这个环节很有意思,不仅让孩子们识别出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火灾隐患,也让大家了解了这些错误做法的危害性和正确的预防措施。”陪同参观的一名家长表示以后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会更加注意消防安全,避免这些错误做法,同时也会积极向家人和朋友宣传消防安全知识。
此外,记者了解到,区消防救援大队的消防安全教育馆也在这个暑假期间对外开放,感兴趣的市民都可带着孩子前来体验参观学习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方法。
据统计,今年以来消防安全教育馆已开放24场,接待市民超千人。许多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体验,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将消防安全理念传递到每个家庭,为暑期安全增添了一道坚实的防护网。
区消防救援大队监督执法人员罗昊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提高整个社会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未来,他们将继续开展更多有趣、生动的消防安全教育活动,让消防安全知识深入人心,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警惕虚拟世界“甜蜜陷阱”守护孩子网络安全
随着暑假的到来,孩子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自由时光,他们纷纷投身于电子屏幕的虚拟世界中,享受着游戏、社交和学习的乐趣。然而,在这份自由与欢乐的背后,却潜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危机——电信网络诈骗。
近年来,暑期已成为针对青少年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期。不法分子利用孩子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缺乏足够的防范意识,通过各种手段诱骗他们上当受骗。近日,我区发生了2起针对青少年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7月5日,家住院桥镇的戴先生突然接到了96110公安机关反诈劝阻专线的来电,电话那头传来的信息让他心头一紧——“您可能正在遭受电信网络诈骗”。戴先生一时之间有些懵,自己最近并未在手机上进行任何可疑操作。然而,当派出所的劝阻人员迅速赶到并与他见面后,真相大白:原来,是戴先生的孩子为了购买心仪的游戏装备,不慎落入了诈骗分子的圈套。所幸,经过紧急拦截,警方成功为戴先生一家止损了2000余元。
无独有偶,仅仅相隔三天,我区又发生了一起针对学生群体的诈骗案件。小蔡在浏览网络时,被一则“捐款十倍返现”的虚假广告所吸引。出于好奇,他添加了广告中的陌生微信号,并在对方的诱导下,下载了一个小众APP。接下来,小蔡在对方的引导下,一步步泄露了家属的身份证、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最终导致银行卡内1857元资金被盗刷。
“这几起案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青少年在暑期中享受数字生活的同时,往往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在网络世界中,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没有所谓的‘轻松赚钱’之道。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网络行为的监管,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孩子们也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诱惑,更不能随意泄露个人及家庭信息。”黄岩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民警胡霄芝介绍。
在数字时代,家长不仅是孩子生活的引导者,更是他们数字安全的守护者。胡警官强调,家长应首先加强设备与支付管控,确保孩子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中成长。具体而言,家长应关闭免密支付功能,避免孩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大额支付,从而减少经济损失的风险。此外,家长还应谨慎处理支付密码,切勿轻易告知孩子,以免他们因好奇心或误操作导致资金流失。同时,要定期检查手机账单及安装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不仅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还能有效防范恶意软件的入侵,保护家庭数字资产的安全。
另外,学生应牢记“三不”原则。不轻信、不透露、不操作。大家应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对于陌生广告(如“低价充值”“扫码领福利”)一律忽略,不予理会。凡涉及个人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绝不能轻易透露给任何人。在下载APP或点击链接时,也应保持警惕。拒绝下载、点击或扫描任何非官方的APP、链接或二维码。同时,在进行游戏账号或装备交易时,应仅通过官方平台进行,拒绝任何第三方渠道或“押金”要求,确保交易的安全与合法性。
“尽管我们采取了诸多预防措施,但网络诈骗仍然防不胜防。大家一旦遇到可疑情况或发现自己被骗,应立即报警,并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及时报警不仅有助于挽回经济损失,还能为警方提供宝贵的线索,助力打击网络诈骗犯罪。”胡警官提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