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鼓励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眼下,我区“外摆经济”火热。街头巷尾的外摆摊位不仅给市民带来便利与美味,更让城市的“烟火气”愈发浓郁。
“烧鸭是现做的吗?给我来一份。”“这个小龙虾看上去也不错,我要三斤。”在东城街道,新鲜出炉的菜品飘散着香气,引得过往路人驻足购买。
家住周边的市民徐阿明,经过熟客邻居的推荐特意前来购买。“确实好吃啊!用来招待客人特别方便,美味又便捷。”
同样的时段,在我区另一家酒店门口的外摆餐食摊位前,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为顾客介绍产品。
“我们就是想让消费者用最实惠的价格,尝到我们店里的好味道。所有菜品均为当天新鲜加工,确保顾客打包回家就能吃。自出摊以来,每天营收在六至八千元左右。”该酒店店长徐卫来介绍道。
自5月起,我区不少临街餐饮店纷纷在店外开辟外摆摊位,将原本仅限堂食的菜品“搬”到街头。这些外摆摊位以熟食、半成品为主,价格和分量都贴合家庭用餐需求,每天出摊时长约2小时,既灵活又便民。
这股“外摆热”的背后,是政策的有力支撑。今年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公布的《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中明确,支持大型商贸企业利用自有场地开展外摆促销,允许符合条件的临街商铺进行外摆经营,还有针对性地协调解决外摆集中区停车难问题,为“外摆经济”松绑护航。
“我们也是乘上东风了,这给我们餐饮行业增加了一条营收渠道,对我们店来说也是一种宣传,提升菜品的曝光度,潜移默化中也能吸引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徐卫来坦言。
【作者】: 记者 杨培烨 【编辑】:朱慧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