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新闻在线  >  黄岩新闻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中共黄岩县委领导抗日救亡运动与黄岩军人参加战场作战实录
2025年09月03日 17:01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八十年前,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这一胜利,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到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在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凝聚起强大的民族精神,形成了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为内涵的伟大的抗战精神。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战岁月里,黄岩这方古老而坚韧的土地,从未沉默。中共黄岩县委挺身而出,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引领民众掀起全县抗日救亡的汹涌浪潮。与此同时,黄岩的热血军人奔赴正面战场,在枪林弹雨中浴血拼杀,用生命捍卫国家尊严。回溯那段烽火连天的历史。我们能看到县委组织的宣传活动,唤醒民众的爱国热情;能见证黄岩军人在淞沪、南昌等战场的英勇身姿,感受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这些历史画面,不仅是对往昔抗战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对黄岩人民不屈抗争精神的崇高礼赞。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一、至暗时刻:日军空袭、入侵黄岩

  从1938年9月24日至1945年6月,日军利用飞机8次对黄岩城乡进行狂轰滥炸,2次入侵黄岩城乡,大量的政府设施及民舍被焚,民众被任意虐杀。日军对黄岩犯下了滔天罪行。

  日军空袭及地面入侵黄岩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38年9月下旬至1941年4月中旬。这一阶段是日军敌机空袭黄岩的时期,对黄岩城乡各地进行狂轰滥炸。1938年9月24日(农历八月初一),3架日机自杭州起飞,第一次对黄岩县城进行狂轰滥炸。从1938年9月24日至1941年4月17日,日机出动8次31架,投弹51枚,对黄岩城乡进行8次轰炸,炸死炸伤平民126人,炸毁、烧毁、震倒房屋383.5间,炸毁大商船、小民船各1艘,炸毁西江闸桥的一部分。第二阶段是1941年4月中旬至5月初。这一阶段是日军首次从陆地上入侵黄岩时期,县城第一次沦陷。1941年4月19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上午,日军在海门登陆,派遣一支约600人的队伍,由水陆两路进犯县城。县城沦陷后,日伪军以北门天后宫为指挥部,在城内大肆烧杀掳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5月2日晨2时,乘汽艇撤回海门,旋下海逃窜。第三阶段是1945年6月中旬至6月底。这一阶段是日军第二次入侵黄岩,实际上是日军撤退过境黄岩时对黄岩的最后掠夺。6月22日,日军分两路北上,其中先头部队窜抵院桥。各小纵队自西至东横列成五路,鱼贯的小纵队起讫历约一周。五路所经大致路线:一是十里铺,药山转弯沿方山麓进东门;二是沿三童乡大路入小南门;三是鼓屿转羽山大路入大南门;四是鼓屿转羽山经五洞桥进西门;五是横泾转三洞桥、余家屿、葛村、石柜岙、焦坑、山头舟,去七里。6月29日,日军在海门渡江离开。此次日军过境先后计万余人。这次总计31个乡镇受害户数5400户,受灾房屋366间,有许多人被日军抓走。

  下面简述一下日军入侵黄岩的一些细节。

  1938年9月24日,即农历八月初一,是日寇残酷杀害黄岩人民的罪恶日子。

  八月初一,3架日机自杭州起飞,早晨6时轰炸海门后,即于7时左右,飞越黄岩县城东方山,对黄岩城区牛场头、羊头塘(山亭街西北)、前巷、天长街、寺后巷、道义巷、东禅巷、赵宅池、福民医院、三板桥等处实施狂轰滥炸,计投弹13枚,炸毁房屋48间,炸死民众49人、伤19人。一时,黄岩城内硝烟弥漫,弹片横飞,血肉四溅。炸弹的爆炸声、逃难者的哭喊呼救声,响彻千年古城,黄城人民遭到了空前未有的一次大浩劫。

  红色标记为日军在黄岩县城的轰炸点

  福民医院(原福民大楼东北)院长汤祝三被炸成三截而死。道义巷(今青年东路)天主堂后也有多人被炸死、炸伤,其中3个小孩被炸得粉身碎骨。药山村许仙根和邻居来城里掏粪,脚被炸伤。东禅巷一个妇女被炸得血肉横飞。

  为了保障城区学校师生安全,1938年9月,县立简易师范学校迁乌岩东岳庙上课,1939年2月迁回原址,8月又迁至院桥横泾禹王庙,附小部迁鼓屿文昌阁。1941年1月迁九峰书院。同年“四一九”县城失陷,撤退乌岩。1939年2月,县立中学迁至灵石上课,并于下岙设分部。

  1941年4月19日晨,4架日机窜至黄岩城关上空侦察,居民大都避祸城郊亲友家,商店仅留工役、学徒看店。城外人已不敢进城。上午,日军在海门登陆,派遣一支约600人的队伍,由水陆两路进犯县城。陆路以3辆小型坦克车开道,循黄椒古官道经义士街、葭沚、栅浦至上辇蛟龙闸。西上的官道多处宽狭凹凸,逢屋弯角而障碍行车,日寇就离弃车,去当地乡民家拆布帐代擦车布擦车,过一夜,翌日返椒。步兵继续西进山下郎、闸门头,折柔桥直扑城关。

  水路日军分乘3艘汽艇至三江口,遭当地自卫队伏击。自卫队阵亡3人,伤4人。海门日军续派4艘炮艇,以飞机掩护至水角村登陆,也向山下郎挺进,与陆路之日军会师。尚有3艘汽艇溯澄江,于下午3时首先抵北门湖广码头,载日军约百兵,开炮示威,蜂拥呐喊,直扑县府,与陆路前来之日军先后到达,黄岩城关沦于敌手。

  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都是奉行“以华制华”战略,通过“维持会”管理民间。“维持会”出面动员大街等闹区留店小伙计,开店门营业,并组织壮年至县粮仓抬米、面粉等媚敌,大部分直抬浮桥头,卸木船运海门,贡献敌酋。27日(农历四月初一),汉奸组织的“维持会”和日寇守备队会衔张贴布告。凡墙壁有抗日救国口号标语的如城隍庙、财神殿(曾设立救亡室)和城北镇公所(悦堂小学校舍)、养性小学校舍(大寺巷灵官庙边)都纵火,幸未延殃四邻。5月1日,焚救济院(苍头街西),又纵火浮桥头澄江街一半商铺及天后宫,烈焰冲天,入夜方熄。通过汉奸抢空粮仓,巧取民间铜铁、布帛等物资抬浮桥卸木船转运椒江(海门)的数量不详。夜2时许,日军悄然乘汽艇回海门,旋下海遁去。

  1941年4月19日,日军入侵黄岩时,沈宝山药店自然也逃不过这一劫难。事先经理沈潮增带着店员和少部分高档药材,逃避乡下;平静以后,沈经理与几个店员回店。发现前后店门大开,店里除了柜台药橱等粗重木器外,其余全部被洗劫一空。制丸药用的300多斤橘花蜜被刮得罐底朝天,连煎胶用的3只大铜镬也被抢走。当时,汉奸孙荣、翁星若等组织的“维持会”,为虎作伥,替日军出谋、带路,策划抢劫黄城;更有“三报子”为首的地痞流氓,趁火打劫,大发国难财。沈宝山这样的名店,首当其冲。幸好房屋尚存,沈潮增父子派人到临海旧货摊买回大铜镬,四处回收药店专用器皿,才使这家药店得到延续。

  1945年6月21日,日军败退,从温州窜至黄岩,沿途强抓挑夫,黄城民众人心惶恐,全都往乡下逃。当时沈潮增正在沪、杭进货,店内一切事务由儿子沈钦馥主持。沈钦馥鉴于日军第一次犯境时的惨痛教训,事先作了部署,将名贵药材和贵重物品送到西门王德生药店藏放,并备足大米蔬菜。台州籍的职工每人发给银洋5元、雨伞1把、套鞋1双,全部遣散回家,以免家里人担心。宁波籍职工中,年老体弱的送到乡下避难,留几个年轻胆大的与沈钦馥一起守店。

  在日寇多次入侵黄岩期间,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除与敌激战阵亡的自卫队士兵黄子福、卢同周、陈溪清、牟锡藩、王仙根、汪保友、李昌升外,还有许多自发与敌搏斗而捐躯的英雄。最著名的有新桥、灵山两乡组织的反击战。

  1945年6月,日军8人流窜到新桥后洋管桥时,新桥乡自卫队组织设伏,他们凭手中的“老毛瑟”“套筒枪”与武器精良的日军对抗。在激战中,管汝法、蔡本立、于志学壮烈牺牲,王雪清负伤,民妇管小妹被流弹击中身亡,日军也有伤亡。在战斗激烈进行时,老人管介侯怕战士手中的土枪子弹卡壳,不怕危险主动把菜油送到战士身边,为之添油。日军流窜到灵山乡时,即遭到灵山乡15个保的保队附(副队长)与乡公所共30多名士兵的南北阻击,不料遭到伏击,当场牺牲2人,伤4人。队员们边还击边撤退,队员王子秀,右肩胛负伤,继续与敌战斗,被敌刺去了半个头颅,壮烈牺牲。南路战士遭敌伏击,3人被害,打死敌兵1人。队员罗国庆足生疮毒,听到日本人来了,立即背着枪,跛着双脚去找队伍,遭敌伏击后阵亡。这次战斗参战队员31人,阵亡7人,伤8人,敌也有伤亡。为了纪念战斗中壮烈牺牲的队士,黄岩县政府在灵山乡公所建“灵山乡六二八抗日阵亡烈士纪念塔”,以彰忠烈,以慰忠魂。那时路桥中学操场,县城横街忠烈祠都有纪念塔。除此,英雄事迹举不胜举。

  抗日战争时期,黄岩人口伤亡总计2491人,其中直接伤亡1189人,其中,死亡799人,受伤390人。间接伤亡共计28人,失踪41人,无法分清伤亡类型的1233人。抗战期间,黄岩财产损失总计243.3万元。

  二、抗日救亡:县委领导开展挽救危亡运动

  抗战时期黄岩县委机关旧址之一——茅畲小学

  中共黄岩县委于1928年5月成立。1932年10月由于黄岩县委书记被捕,黄岩党组织遭到破坏。“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8年5月,黄岩县委重建。林泗斋任县委书记,因林泗斋在茅畲小学教书,因此,县委重建后的一年左右时间,县委机关设在茅畲小学内。林泗斋在茅畲小学成立茅小“救国会”,组建“儿童参观团”,开展抗日救亡宣传等革命工作。

  为了开展抗日,遵照特委的指示,黄岩县委书记林泗斋将在西乡山区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任务交给了郏国森。

  1938年初,郏国森与解若冰等3人到福溪,在当地办起农民夜校,帮助农民学习文化,向他们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并对青年农民进行军事训练。同时,与活动在永乐黄三县边界的陈继岳等5股群众武装时常接触,晓之以理,动员他们参加抗日,不要侵犯群众利益,为今后创建武装队伍打下了群众基础。

  7月,中共台属特委军委书记陈阜、军委委员丁学精一同进山,和叶季荪等人具体研究后,决定将这些群众武装联合起来,整编为黄乐边抗日游击队,号称有500条枪。队伍整编后,先后由郏国森、丁学精负责,下辖3个大队,分别由赵楚、陈继岳、李云负责。特委还派军委工作人员鲁林杰、周象元进山协助工作,将队伍集中起来,接受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待机开赴抗日前线。

  黄乐边抗日游击队的成立,曾得到比较开明的国民党台州专员邢震南的支持。他答应给游击队补充武器,解决给养,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兑现。于是,队伍的经费出现了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黄乐边抗日游击队决定在福溪的谷湾开设盐店,收购私盐转卖,并设卡保护私盐贩运,从中收取过境税,从而解决了部分经费来源。可是,国民党当局以“妨碍战时经济”为由,下令黄岩等县的缉私队、自卫队上山“进剿”。中共台属临时特委书记宿士平通过国民党黄岩县政府教育科长郭人全的关系,说服黄岩县长张宝琛,取消了“进剿”计划。但国民党浙江省当局仍视这支武装为“非法武装”,1939年9月,国民党黄岩、乐清两县地方武装与国民党正规军第107师一个团联合“围剿”,黄乐边抗日游击队寡不敌众,被迫解散。

  黄岩县委还利用政工队、救亡室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8年3月,国民党浙江省政府通过《浙江省战时各县政治工作队组织通则》。5月,黄岩县政工队成立,编制定额48人。县长蔡竹屏公开招考部分队员。中共黄岩县委决定利用这个公开合法的组织,指派党员周思远、陈庭槐、陈依法、林卓和进步教师陈伦、陈禔前去报考,结果全部被录取。由黄岩县委直接领导。这样,政工队领导全为共产党员,队内有党员一二十人,政工队完全控制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政工队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为共产党的活动提供便利。

  1938年8月,黄岩新任县长张宝琛接受中共台属临时特委书记宿士平的建议,在城隍庙设立黄岩救亡室。10月,中共台属特委指派乌岩共产党员祁崇孝任救亡室专职干事,不久,又派党员罗汉到救亡室工作。此时,救亡室共有3名工作人员。

  救亡室以宣传抗日救国大计,讲解抗日时事形势为宗旨,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黄岩的一个重要公开宣传窗口。救亡室设立阅览室,陈列《论持久战》《西行漫记》《政治经济学》《大众哲学》等进步书刊,这些书刊,是国民党政府所查禁或阻止展览的,别处不容易看到,很受群众欢迎。祁崇孝、罗汉还经常以评讲报刊内容为由,在读者中进行宣传,推荐或贬斥某一书刊,并从读者中发现积极分子,挑选党员发展对象。

  救亡室还举办民众讲座、民众夜校,出版《教战》周刊。民众讲座每晚举行,邀请叶中、林泗斋、林珂等中共党员来救亡室,结合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亡主张,宣讲时事形势、抗日救国大计,每次都吸引了众多的听众。这个讲座,从救亡室成立之日起,一直维持了近两年时间。当时,救亡室还建立剧团和歌咏队。剧团的骨干是汪宗荣、王力、林珂和吴守信等人。每逢春节、五四、九一八等节日和纪念性日子,剧团就演出《放下你的鞭子》《九一八之夜》《死里求生》《流寇队长》和自编的一些剧本。歌咏队向群众教唱《我们在太行山上》《延安颂》《流亡三部曲》《救亡进行曲》《游击队之歌》《歌八百壮士》等抗战歌曲。1941年4月,日寇侵入黄城,城隍庙被烧毁,救亡室不复存在。

  春野救亡社社员合影

  抗战爆发,当地文化界也开展救亡活动。1937年10月,海门文化界进步人士和知识青年感到时局危急,决定以宣传抗日救国为宗旨,发起和组织抗日团体“春野救亡剧社”,推选林谦、张燕、方正中、贺鸣声、应普汉、丁野士为理事,林谦为理事长,聘请上海业余剧人协会的林秋富为导演。春野救亡剧社向国民党临海县抗敌后援会办了登记,经费由各理事和社员自动捐助,同时向社会各界募捐。由于张燕和部分社员是东山中学师生,剧社在事务上得到东山中学校方的帮助,在政治上接受东山中学校长林尧的指导,因此这个自发成立的组织逐渐与地下党发生联系,成为党领导的抗日救亡团体。

  当时,黄岩县城关后巷人林尧担任海门东山中学校长。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私立东山初级中学(简称东山中学)广大师生在中共的领导下,轰轰烈烈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为全国抗战输送了大批骨干力量,把东山中学办成了“台州的抗大”,成为抗战初期中共台属特委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活动基地。

  1938年2月,在海门特支领导下成立海门“民先队”(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简称),为党培养革命后备力量。在一个多月时间里,东山中学学生参加“民先队”组织的就有30余人。同月在东中成立台州学生联合会。4月底东中又成立抗日救亡化装宣传队,排练话剧《太阳旗下》进行街头演出。

  中共黄岩县委十分重视和关心妇女工作,积极教育和培养妇女干部。1938年下半年,县委书记林泗斋在茅畲浦洋发展了章益坚、章学英等妇女入党,建立了黄岩历史上第一个妇女党支部,章益坚担任女支部的书记,同时负责党的交通站工作。

  广大妇女的抗日救亡活动,迎来了黄岩妇女运动的高潮。1938年3月8日,是黄岩抗战后的第一个国际妇女节,为了扩大抗日宣传,深入发动妇女,县委书记林泗斋和妇委王琳芳在茅畲尼姑堂召开了黄岩有史以来第一次妇女节纪念大会,有100多名妇女参加。广大妇女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支持丈夫、儿子参军,做军鞋、缝棉衣、搞义卖、募捐,支援前线抗日将士,掩护革命同志,支援难民。在抗日烽火中,章益坚、牟仲娥、蔡香、牟桂芳、牟瑞兰、牟彩云、於伯琴、林云峰等参加了新四军,茅畲牟菊明奔赴延安参加了革命,后来在周恩来、董必武身边工作,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

  三、浴血奋战:黄岩人在战场上与日寇作战

  除了中共黄岩县委领导抗日救亡外,黄岩军人在抗战战场上,如淞沪、南昌等与日寇英勇作战,也值得一写。其中,代表人物有王禹九、王天祥等。

  王禹九是原黄岩县乌岩区联岭乡(今属黄岩区宁溪镇)王家店村人。1920年,他考入浙江陆军干部学校,后参加北伐,历任国民革命军第30军、第4军及第18军11师、第52师等部队的排长、连长、营长、团附、参谋主任等职。

  1932年,王禹九进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任98师中校团副、上校团长,因购买大批进步书籍并与中共上海党组织有联系而被撤职关押。抗日战争爆发后,前线战况不断吃紧,王禹九被羁押4个月后才获释放,重获起用,再任团长。在国难当头之际,王禹九曾一再请缨抗战,8月,他收到一份电报,奉命率部奔赴上海嘉定抗日前线。在路过南京时,为家人立下遗书,决心拼死疆场,不打败日寇决不生还。遗书曰:远清吾妻:分别有年,因军务在身,戎马倥偬,失为问候,甚为之歉!值此强邻压境,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凡我国人,皆有抗战保土之责。我身为军人,为国捐躯,份所应是。沙场干戈,生死未卜,若吾身亡,请汝务必节哀,望择人更适……

  廖廖数语,肝胆相照,充分表达了一个爱国军人的豪情壮志。在立下遗书的同时,他还立下了遗嘱,内有“强邻压境,国步艰难。余以待罪之身,为国捐躯,分所应尔……”等句子。

  不久,王禹九奉命至抗日前线接任第79军76师226旅副旅长。淞沪会战3个月,王禹九屡建战功。上海失守后,王禹九率部坚守常熟,保卫南京。1938年,他升79军少将参谋处长,转战苏浙皖及江西南浔。1939年3月20日,79军参加南昌会战。激战3天,79军伤亡过半,军部在虬岭陷入重围。27日晨,王禹九率特务连突围,浴血苦战至中午,未能成功,王禹九多处中弹,因伤重于下午牺牲。年仅38岁。次日夜,部下丁保良等抬遗体突围后,安葬于高安县伍桥乡。随后,国民政府追晋为中将。

  王禹九将军

  1984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王禹九为革命烈士。1998年清明节,王禹九烈士的遗骸从江西省高安市伍桥乡迁葬至黄岩九峰烈士陵园,萧克上将亲笔题词“抗日烈士王禹九将军之墓”。2014年9月1日,王禹九名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王天祥是原黄岩县乌岩区宁溪乡人。1923年,他考入黄岩县立中学。中学毕业后,先后考入浙江省军官团和黄埔军校第6期。

  1929年6月,中央航空学校成立,他转入成为第1期学员,1931年6月毕业,被美国顾问团选为中国10名教员之一,后任航空第3大队副大队长、代理第4大队上尉大队长,获七等云麾勋章。

  “八一三”上海抗战开始的次日,王天祥率领强击机大队为轰炸机护航,袭击黄浦江日军舰船及杨树浦码头登陆日军,首战告捷。1937年8月20日,在返航途中击落1架日机,自己机身布满弹孔,却安全降落。《中央日报》发号外新闻,空军司令部发布嘉奖令予以嘉奖。8月24日,王天祥率驱逐机群掩护轰炸机飞抵上海郊区,遭到潜伏在高空云层中日军机群的偷袭。王天祥率先迎战,击落2架日机,日机集中对其进行攻击,他的战机不幸被击中坠落海中,王天祥身负重伤,不幸捐躯,时年32岁。有个姓戚的老乡在沙滩上发现了其尸体,手上戴有“王天祥”的名牌,由于他家穷,把王天祥的手表变卖后,买来棺材予以埋葬,并在烈士坟头刻上“王天祥”三字。

  1946年,烈士遗骨移葬于杭州览桥空军烈士公墓。1984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2015年8月24日,王天祥名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许思廉是黄岩沙埠人。1916年开始先后就学于启明小学、樊川学校、黄岩县立中学校。毕业后曾进入浙江大学就读,1930年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8期学习,1931年转入中央航空学校第2期,许思廉因此成为中国空军最早一批飞行员之一。航空学校毕业后,许思廉从飞行教官、中队长、大队长到航空委员会教育处科长、航空委员会第三处处长。1949年以后,先后任金门防卫司令部副司令、联勤总司令部中将副参谋长、台湾空军指挥参谋学院校长。退役后,发起成立台湾黄岩同乡会,为首任理事长。

  著名的“八一四”上海空战就发生在其任中国空军暂编大队35中队队长期间。1937年8月14日凌晨,华东沿海一带正值台风过境,这一天的上海大雨倾盆,风速竟达每秒22米。就是在这样的恶劣天气里,位于南京的中国空军指挥部在12个小时内连发两道作战命令:13日下午2点,令驻扎在华北地区的中国空军各大队南下参加淞沪会战;14日凌晨2点,令中国空军各轰炸大队对敌在上海及附近水域的重要目标据点实施连续轰炸。8月14日早晨7点,中国空军暂编大队35中队队长许思廉率领的5架“可塞”轰炸机,是最早出现在上海上空的中国战机。这支由笕桥航校飞行教官组成的突击队,从杭州起飞,在云隙和日军高射炮火网中,袭击了设在上海日商公大纱厂内的日军军械库。14时20分,许思廉再率3架“可塞”轰炸机,轰炸公大纱厂,投弹后安然飞返笕桥。中国空军在这一天共出动轰炸飞机76架次,分8批集中轰炸了上海日军司令部、弹药库、登陆码头,以及停泊在黄浦江的日舰。

  年轻的中国空军由此勇敢地成为淞沪会战的揭幕者。中国空军竟然将木更津、鹿屋两个闻名于世的主力航空队装备最新式的轰炸机消灭过半,在日本引起震惊,联队长石井义剖腹自杀。国民政府为纪念这一次辉煌战史,1939年将8月14日定为“空军节”。

  陈荣楫是黄岩上郑人。先后就学于南渠小学堂、清献中学堂,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因愤于军阀当局丧权辱国,遂投笔从戎,改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8期步兵科,毕业后分发至浙江陆军服务。1926年10月参加北伐战争。1934年7月,考入南京陆军大学深造。抗战期间,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军务处、副官处处长。1939年3月,充任天水行营主任少将总务处长。4月,日军飞机轰炸驻地,陈荣楫身受重伤,一度昏迷,造成严重脑震荡,被迫调任中将高参专门疗养。

  为了扭转山西抗日战局,打通白晋公路,蒋介石指派朱怀冰、马鸿宾、李家钰、彭炳勋、孙殿英等5个军归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统一指挥。陈荣楫受命率行营参谋人员赴太行山八路军总部担任高级联络,与左权副总参谋长商议作战计划,协调各军。国共军队苦战半年,扭转山西危局。陈荣楫与朱德终日相聚,受到教诲。他后来回首往事,曾这样记述道:“在这半年里,我和朱总日日聚谈,归纳起来,就谈两个问题。一是游击战的重要性,二是消除摩擦、真诚团结的问题。”次年秋到重庆任军令部中将附员,1941年7月,调回重庆任第六战区作战训练班教官。1942年2月,陈荣楫辞去职务,返回故乡黄岩,一直从事工商业活动。

  抗战期间,许多优秀儿女奔赴抗战前线,有的为国立功、有的为国捐躯,陈安宝将军、王禹九将军、王天祥等576人阵亡于抗战前线。为支援抗战,全县人民节衣缩食,捐物捐钱为“实现一县一机”活动,为购买“妇女号”飞机出力,购买抗敌公债、派募应变经费等等,为抗战胜利作出贡献。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硝烟散去,但历史的记忆不可磨灭。我们要以史为鉴,缅怀先烈,让后人铭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深刻领悟和平的珍贵,激发爱国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作者单位:区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 陈献之 【编辑】:朱慧益
推荐阅读
最新热点+更多
共叙协作情谊 共商发展大计 新龙县党政代...
区人民政府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办学签约仪...
2025“村BA”球王争霸赛浙江赛区暨第二届...
共叙协作情谊 共商发展大计 新龙县党政代...
区人民政府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办学签约仪...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黄岩区新前街道:模具之乡的人才密码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