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芋飘香,又到一年丰收时。眼下,上垟乡近500亩红花芋头喜获丰收,新鲜上市。
在上垟乡西洋村的百亩红花芋头基地,连片的芋田绿意盎然,肥厚叶片随风翻涌,掀起滚滚“荷浪”。眼下正是采收季,数十个农户手持锄头穿梭其间,动作麻利地砍掉茎叶,挖出一个个大小不一的芋头。
新鲜出土的芋头刚运到地头大棚,便有七八个村民围了过来。有人蹲在“小山”旁,麻利地剪掉残留的须根;有人伸手翻看,把个头不均的芋头按大小分拣成堆;还有人拿起麻袋,将筛选好的芋头整齐码放、封袋打包,整个流程衔接紧密,忙得热火朝天。
一旁等候的采购商们也早已按捺不住,他们纷纷凑到采收现场,想争先抢下头茬订单。“这边芋头品质好,肯定要赶早订!”芋头采购商周小康喜滋滋地说,他刚一次性收购了一万多公斤新鲜芋头,打算把它们运输到上海、天津、北京、山东、江苏等地销售。
据了解,红花芋头是西洋村特色种植产业之一。因临近长潭水库上游,水源、土壤条件优越,产出的芋头个头饱满、口感粉糯,深受市场欢迎。芋头种植大户周德才今年共种植芋头80多亩,预计亩产2500多公斤,每亩收入近万元,产量和效益都十分可观。
“我们把农户零散的土地统一流转到集体来,由集体统一流转给种田大户,进行规模化、科学化的种植管理,扩大产业效益。”上垟乡西洋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许建伟告诉记者,这片土地上的芋头收掉后,还能再继续种植小麦,循环轮作,既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又能实现芋头和小麦增产增收,实现“一田双收”。
近年来,上垟乡通过土地流转和科学轮作,将芋头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近500亩,年产值约450万元。除去销售芋头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还能为村民带来土地租金、产业分红以及100多个家门口就业机会,成为当地增收致富的一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