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岩县城西23公里处的永宁江上游,有一个以灌溉为主,兼防洪、发电的大型水利工程--长潭水库。水库四面青山环绕,风光秀丽,是一个美丽的风景区。
长潭水库的建成,对黄岩及其邻县的工农业生产有着极大的影响,“春风难过括苍山,纱筛麦磨担乌岩”的历史随着乌岩镇的消失,一去不复返了。熟悉长潭水库历史的人无不感喟:长潭水库这么大的工程,在当时的条件下,建得那么好,这是共产党领导人民战胜自然的一个明证。是的,在长潭水库的建设中,当地党政领导,当地人民群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作出了很大牺牲,他们为造福子孙后代,改变穷山恶水所表现的大智大勇和艰苦奋斗精神,永远值得人们学习。
由于限于水平和所掌握的有限资料,本文先着重介绍修筑长潭水库的动机、过程和效益。
一、修筑动机
解放前,在距黄岩县城二十三公里的永宁江上游,有一个长约八百米,深约三十米的叫“长潭”的深潭,它处于长潭山与伏虎山之间的深长峡谷中,两岸树木茂盛,杂草丛生。波澜汹涌的永宁江穿谷而过,地势阴森而险恶。
永宁江又名澄江,发源于黄岩、永嘉、仙居三县交界的大寺基和白峰尖群山中,东流经黄岩县宁溪镇、乌岩镇、长潭村而至潮济,水行山谷之中,有小坑溪、柔极溪等汇入,河床坡度大,由砂砾石组成。永宁江是灵江的支流,全长42公里,流域面积906.3平方公里,原先江宽35至300米,水深4至6米,30吨客货轮从县城可达潮济。潮济以上一公里为永宁江的潮界区,在潮济处潮差为1~3米。由于受咸潮的影响,永宁江不但遍无灌溉之利,且经常泛滥成灾。每当汛期或台风季节,海潮上涨,山洪暴发,永宁江滚滚西来,又滔滔东去,这一来一去,一西一东,不知有多少肥沃土地被吞蚀,它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至今,老人们回忆起当年长潭发大水的情景,无不谈“水”色变,心有余悸。长潭附近如此,永宁江下游平原及沿海地区更是遭难。那里灌溉的是咸水,吃用的也是咸水。二、三十天不下雨,河道就干枯了,土地也开裂了;连续下几天大雨,却又要泛滥成灾。严重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永宁江的治理。浙江省水利厅沈石如厅长带勘察队在温岭、黄岩查勘期间,认为温黄平原水利条件极差,必须建造—座较大的水库,才能解决温黄平原一百二—卜万亩农田(包括未开垦的二十万亩海涂)的灌溉,消除旱涝的威胁,保证农业丰收,同时解决温岭、黄岩、临海地区一百三十万亩农田电力灌溉、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问题。
根据统计资料,永宁江流域位于台风雨区域,雨量充沛,年平均雨量在一千六百五十毫米以上,八、九月份常受台风侵袭,降雨量最多,将近—千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七百七十七毫米,而七、八两月蒸发量最大,每月达—百四十五毫米。具备修造水库的先决条件。另外,永宁江下游南北两岸有农田108,7万亩(黄岩59.7万亩,温岭49万亩),是当时浙江省粮食高产区之一,其灌溉用水主要来自原河网及部分小型水库。其·蓄水远远不能保证该地区丰产所需用水。尚需补充水源情况可分下列三区分述之:
1、永宁江北岸 水田4,5万亩,抗旱能力不足40天,常受旱害,急需补充水源;
2、西江灌区 包括西江流域及临古乡一带农田共10.3万亩,地势平坦,河流多,略微缺水,但农田排水受永宁江潮水顶托,有5万亩田易受涝害;
3、金清灌区 水旱田93.9万亩(黄岩39,9万亩水田, 5万亩海涂,温岭“万亩水田,8万亩旱地),河流密布,抗旱能力46天。
根据浙江省灌溉试验资料计算,要保证108。7万亩农田不受旱(保证率90%)。需要总灌溉水量7.59亿立米。灌区现有内河与小型水库在灌溉期共可供水3.87亿立米,可以由新建成或扩建中小型水库来解决的计0.82亿立米,由引放潮水补充的计0.3亿立米,尚差2.6亿立米必须由水库来解决。因此,在温岭、黄岩两县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一一永宁江上筑水库,成为非常迫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