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大街上就热闹起来了。平时是空地的,现在也见缝插针的摆上了摊儿,吸引了很多的平民百姓观看、驻足、问价、购买。来来往往的人多了,街道就显小了,异常的拥挤。大商场里又翻出了打折、买多少送多少等一些老旧而又新鲜的花样,都是些换汤不换药的把戏。但骨子里就潜藏着购物欲的人们,还是会很冲动的跌入商家的圈套。空气中都有些沸腾的味道!让寒冷的冬天骤然暖和起来。
在乡村,人们开始榨红塘、做年糕、包粽子、捣麻糍--------这些事是分阶段完成的,当你闻到了红塘那浓浓的甜味,也就开始闻到了年的味道;随着做年糕机器的轰鸣声;灯下包粽子的祥气;院子里,大人小孩围着捣麻糍的热闹场景--------年的味道也就越来越浓郁,几乎碰着它的脸了。红灯笼挂气来了,贪图喜气的老人们早早的点亮了它,让乡村变的异常的温暖和明亮,还在他乡的游子也肯定看到了这光亮,这燃烧的灯芯,这红辣辣的祈盼!压岁钱也准备好了,一张张钱,仿佛还闻得到汗水的味儿,配上崭新的红纸或红纸包,包起的是祝福,是爱怜,是心意。除夕夜,交给孩子们,他们可有的乐了,脸上绽开的笑容,象烟花一样绚烂!鞭炮响起来了,在天空中炸出了一个个靓丽的坑,星星被吓跑了,躲进了云妈妈的怀里,有几个胆大的缩头缩脑地探出了身子;嫦娥的耳朵恐怕也受不了了,关起了月宫的大门,抱着兔子就寝吧。东边的关门炮刚刚停歇(在除夕夜零时前,关起了旧年的大门,)西边的开门炮就响了,(打开了新年的大门)。这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搅得人心安乐!正月里,串门开始了。你来我往。年轻人打打牌,老人们搓搓麻将,妇女们坐在一起,以难得的轻松姿态,一边唠嗑着,一边吃着点心-------多年未见的亲人们,举杯吧!欢笑吧!握手吧!尽情的,畅快的,紧紧的。城里的人也赶到乡村里来了,体会这丝丝缕缕、缠缠绕绕、酐洌醇厚的年味!这是广大群众的年味!这是百姓的年味!这是民间的年味!这才是真正的年味!
元旦过了也是新年,但我更推崇更喜欢春节,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过年,才能闻到年经久不息的香味;才能化入年的轮转中;才能跨过从旧到新的那道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