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改革开放30年”征文选登:
《如萍》中,我这样写道:
“人生如浮萍,行踪总不定,
时来运转好,落户东海滨。”
这里所说的“落户东海滨”,指的就是我现在所住的大环家园寓所。
大环家园是黄岩区较早崛起的高楼群,被誉为新世纪高级公寓,它高耸、雄伟、气派,而且错落有致,又由于它融入永宁江畔和永宁公园,因此构成了一幅又一幅无须舍取的天然画面。它不知多少次地被印制成贺年卡、明信片、封面、册页以及名目繁多的广告,用以作为黄岩对外宣传的窗口,赞颂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展示新兴城市的雄姿风貌,当然也宣扬了居住于斯的大环人人生享用的幸福。
我是2004年4月迁居到这里来的。当时因拆迁急迫,又囊中羞涩,于是选择了很少人会选择的朝北的房子,当时还犹豫过,但想想自己在黄岩的头20年间,住的还不是乞丐住过的破庙吗。在那个时候,我豁达乐观,随遇而安,20年如一日地生活下来了。如今有这样的高楼大厦供我棲憩,不去比人家,就是比和自己从前相比,已经是很不错了。经过反来复去的考虑之后,我就这样定下了这套房子。
我家门前,有个偌大的空中花园。凡初来我家的亲朋,总要先站在门口打量几眼,或者索性走到花园看过仔细,然后啧啧赞道。这时我也会应和说:因为有这个花园,我才要下这套房子。
这个花园除了许多人来晾衣物外,来活动的人极少。可于我来说,它简直成了我这套房子分不开的设施,我看书、写字、家务之后,疲劳了,到这里舒展一下,活络活络筋骨;遇到不愉快的事或者与老伴拌起嘴来,我会在这里徘徊数圈,籍以荡涤心胸,释放心中的烦闷;心境愉快安闲时,举步投足在这里溜达溜达,或者驻足远望蓝天白云青山碧水,还有那改革开放30年来改天换地的城乡面貌,这无不使我驰目骋怀,赏心悦目。
然而这套房子我要来之后,还曾后悔过,总觉得住朝北屋,会影响我的健康与生活,但随着居住时间的增加,这样的想法慢慢地改变了。
原来的房子虽为朝南新屋,但它是底层,霉季非常潮湿;地势低,还要涨进潮水。一经比较,现在这套房子远远胜过原来的朝南房子。更何况,这套房子经过简单的装璜,分隔成一厅三室,间间采光明亮柔和,早晚变化不大,很适宜于起居作息,针黹女红,读书写字,甚至拍照摄像,确是适宜于城里人生活的好居室。而且住进“大环”后,我这望八(十)老人体质与精神自我感觉甚好;写作热情比过去旺盛,4年间撰写拙作30余篇6万多字。我要趁我现在较好的体魄与优越的学习环境,一如既往地坚持耕读,除继续搞搞文学创作、练练毛笔字和把玩把玩古董之外,还要在有生之年认真阅读一点文史哲方面的古典著作。
住在“大环”,还有个优势,就是距获得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居环境示范奖”和美国一家权威机构誉之为“漂浮花园”的永宁公园仅一、二肩之隔,是我和老伴常去光顾的好去处。我老伴一般是在清晨疾走到公园西端,又从西端疾走回家。我则是选择在天气晴朗、阳光和煦的辰光,兼带着其他的目的,踯躅徘徊其中。或有白鹭在江上飞翔,看它寻觅与能否攫取到小鱼;或有渔夫驾叶小舟捕鱼,期望与祝福他捕到大鱼与高价的鳗鱼,能换取一天应得的报酬;或看柳枝抽芽,是从顶端开始还是从枝条的基部开始。我把去永宁公园散步所获得的感受,常常记录下来,算作达到我所说的其他目的。
4年的生活中,我认识了“大环”并热爱了“大环”。我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安居新楼房欢度晚年;
信步后花园益发身健。”
社区主任王女士看到我的这副对联时说:老杨,这是你对我们“大环”的赞美呢!是啊,正是由于我对“大环”的满意与知足,才会有出发自内心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