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橘乡文苑
碧溪环抱中的皤滩古镇(王艳阳)
2008年09月11日 16:13 来源:《黄岩文学》(第七期) 【进入论坛】

  一阵飞扬的尘土过后,在烈日下又颠簸了近半个小时路程,面包车戛然而止将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扔在路边。半点钟,没有一丝风,空气里安静得象是没有任何物质。左侧,一个书写着四个大字的蓝色指示牌指向一片沙石的小路,两旁是垂着茂密枝叶的紧紧密密的绿树,前面,一座桥长长地在眼前延展,窄而长,绵绵地遥遥地紧连着对岸。

  走上桥的那一瞬间,眼里突然有一种湿润,宽阔的浅滩犹如一幅恢宏的画面铺展开来,浅露的滩石,一大片,一大片地在阳光下裸露着,滩石的身边,缓缓地流淌着碧绿的溪水,偶尔溅起白色的水花。而相间在滩石与溪水之间,则是一大片又一大片间或点缀的生长在泥滩上的绿草,它们在阳光下疯狂地茁壮着,长条的,椭圆的,蜿蜒着,绿得更加醒目与动人。如果将这溪滩比作海洋的话,它们就是覆盖绿树的海岛。

  齐排列的桥墩与桥栏分割着溪滩的风景,溪滩的宽度就是桥的长度,而溪滩的长度呢,我一眼望不到边,似乎在遥远的一个点,仍跳动着它绿、白、黄相间的身影。溪岸边,密密的绿色有着不同深浅的层次。有垂柳嫩嫩而飘扬的绿,有高大树木浓郁的绿,有贴在地面上小草幽幽的绿,有一小岭芋头叶油油的绿。如果没有偶尔从桥上通过的车轮,也许此处是为野渡二字可以形容。

  密密的阳光投射着眼前这条通往古镇的沙石路,密密的绿树拥挤在路的两旁,遮掩了旁边溪滩的美丽容颜。几分钟后,一整排的仿古低矮建筑齐齐地挡住了视线,飞檐的青砖石墙,层叠的灰瓦木窗,一杆挑着一串红灯笼的旗杆,让人恍若步入武侠小说描写的场景,烈日,孤独的村落, 荒凉的客栈, 寂寥的人影。似乎寓示着一场未可知的未来。

  也许是正是中午烈日高温,杨梅旅游节刚过,而且这星期一不属任何假日,这一路而来,竟只有我一个游客。所有一切都是静悄悄地,只有高温的气浪一阵阵地袭来。我戴上遮阳帽与墨镜,再撑着一把伞,一身白裙飘飘荡荡,就这样自由地行走在烈日之下。也许我最喜欢这种孤独的旅行,有一种自我张扬与极致的快乐,可以傻傻地发呆,可以自由地安排时间与行程,不必顾忌别人惊奇的目光,一种恣意的张狂象在胸中强烈地升腾,无边的自由让我尽情呼吸野外的空气,所有的一切都是喜欢与被喜欢。

  坐在池边木屋的栏边小憩片刻,终于开始进入真正的皤滩古镇了。(原先的所有建筑都是现代的仿古建筑)从一片现今修葺一个高墙门洞入内。一条铺满鹅卵小石的老街出现在眼前。首先看到的是陈氏宗祠,据门厅内悬挂的简介得知:皤滩陈氏,为仙居历史上的望族,历代人才辈出,声名远扬,陈氏宗祠系陈氏后裔为奉祀历代先贤、启迪后人而建,为古街内一座著名的公共性建筑,修建于清代,历史上曾是陈氏宗族文化的主要传播地。该宗祠由门厅、天井、大殿(正厅)、两厢组成,布局精巧、气势宏伟。大殿五开间,粗壮高大的石柱上镌刻楹联多副,文字高雅,内容丰富,底蕴深厚,书法风格遒劲稳健,是陈氏宗族光辉历史的生动写照。在那宽大的四合院中,除了镂空的木窗、半立体似的精巧木雕、院内图案精致鹅卵石空地外,印象最为深刻的无非就是那木制匾额和石刻楹联。数量之多是它的特色之一,其二,精巧对工与苍劲书法是另一特色。如“今胜古照”、“栉风沐雨”、“手之情深”、“千秋昌盛”、“谟烈常照”、“典源维新”“状元及第”、“敬祖爱宗”、“祖德渊源”……“祥占鸣凤得流长”、“登堂宜禀祖宗心”、“名扬宋史曾传宗刻衣冠”、“香皤水南昭北穆蔚人文”……我们仍然能在斑驳剥落的片片痕迹里捡拾到金色与红色的辉映中雕龙画凤的纹饰,透视出当年陈氏家族那些光宗耀祖的内心祈愿及精神世界。我想,这一处宗祠在那个家族里是占有重要地位的精神家园,他们在祭祀祖宗中还有一个昌盛千年的内心愿望,他们愿意在这里精雕细琢,从门口的栩栩如生的亲子石狮子、立柱上精美雕刻的仕官人物、麒麟、花鸟图案。以及大殿内供奉先祖灵牌牌台处造型不一的半立体木雕花瓶,所有的缜密与精细,似乎都能在历经多年风雨却依然让人回味的陈年旧物里寻找到答案。

  走出陈氏宗祠,又穿过一道拱形石门,鹅卵石依旧在脚下铺展开来,石砌的基脚,长条的木门,条石的侧墙,屋沿下挂着贴有福字的红色灯笼,门前一个长条形石板柜台、几乎同样类型的凹凸有致的老屋就这样随“龙形”老街延伸而去,于是,我走进了胡公殿、何氏里学士府、无骨花灯展厅、赌局、八大碗、当铺、春花院、大明堂。阳光明晃晃地照在这条寂寂的古街,除了偶尔看到一两个老人坐在房内,古街寂寂无声,在阳光下透出一种沉旧的烟云。飞檐挑角、楹联匾额、官报等随处可见,曾经的梁坊、布庄、酒肆、青楼、赌场、寺庙、宗祠鳞次栉比,店名牌匾象一处淡然沧桑划过,密布着斑驳着在每家每户门前,淡漠的笔墨渗透着往昔的繁华景象。据悉,皤滩古街是古代繁华商埠——皤滩古镇的商贸中心。历史上的古镇得益于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发育于唐宋、成熟于元代,鼎盛于明清,其时八方商贾云集。现在,古街作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十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以“九曲龙形古街”为中心的周围五万平方米的范围内,至今保存着许多历史文物古迹。针刺无骨花灯、古民乐、说大书、古家具等民间艺术依然闪耀着动人的光华,特别是针刺无骨花灯,被誉为“中华第一灯”。大碗米酒、八大碗、红烧薯条等传统风味小吃脍炙人口。

  皤滩古镇也许跟明清时几乎所有的古镇一样,也依托着不可或缺的水源,从那碧玉般水池倾泻而下的水潺潺环绕小镇,被称为环镇溪流。溪流两侧都是用鹅卵石堆砌而成,与古街形成相对应,形状也是曲折如“龙形古街”溪岸上依然杨柳青青、水埠石级、石桥一应俱全,窄小的溪道,溪水却依然绿得可爱,犹如那原野上一望无迹,层层叠叠的绵绵绿意。藏身于山野、田埂深处的皤滩古镇似乎早已淡去那曾有的熙攘市井、繁华商埠,如今的它透着一份幽静、一份古朴。

作者简介:王艳阳,浙江路桥人,现为《东部》散文编辑。

【作者】: 王艳阳 【编辑】:林海蓓
推荐阅读
最新热点+更多
区委常委会会议召开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第8次专题研究“三大牵引性抓手...
官河古道项目入选住建部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区委常委会会议召开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以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构建完整内需体系
技术水准、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等均领先全...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