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不能否认,我们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风景这边独好。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更加开放的社会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就业和实现个人奋斗目标的机会。但实在是我们中国人太多了,每年新增的劳动力和从土地上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还有不少找不到工作。每年夏秋之季和春节之后,各地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每天人头攒动,他们在苦苦地寻觅,哀哀地期待。绝大多数人都有个极为贫寒的家庭背景。他们求学,他们背井离乡去打工,就是想找一份工作稍稍改善一下贫寒的家境。尽管政府也很重视老百姓的就业工作,无奈僧多鬻少,每一天人才市场上都还拥挤着那么多明知无望还在死死守候的人们。
还有许多做家长的,为了给刚从学校毕业的儿女找到一份安定一点的岗位,到处托关系找门子,烧香拜菩萨。他们低下了平时昂着的头颅,他们躬起了平时挺着的腰背,这一切对自己的收敛和委屈,都是为了表示态度的诚恳和谦卑。他们陪尽了小心,说尽了好话,俯首甘为孺子牛,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在经过无数次的奔走,恬不知耻地为求人而脸上堆满虚假的谄笑、小心翼翼地说了许多软话以后,有的始终找不到路径,有的终于如愿以偿,当然,光靠作揖打躬是不能打动人的,以好话动之以情,还必须同时晓之以利。这就是所谓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有一句老话叫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行贿送礼也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怎么送礼、送怎么重的礼,很有讲究。送不送礼是不待说的了,现在的社会风气是无礼不成事。但好多人送了礼仍然成不了事,原因往往是不懂“礼”场行情,出手不重,打动不了要津上的人物。因为这些要津上的人物阅人阅礼多矣,不自觉间养成了以礼的轻重定取舍好恶的习惯心理。即使是平时有一些关系的人,真到了要认真办事的时候,凭交情或那一张老脸是不可靠的,还要有拿得出手的东西。以把事情办成为目标,即使自己手头紧,哪怕去借钱背债也要送重礼:礼轻了送了等于没送,白费那一点钱。找工作是一件面向未来的事情,未来的日子还长着呢,只要今天去争取到这份工作,今后有的是挣钱捞本的机会。那就咬紧牙关借钱送礼吧。
找工作是一份既费钱更耗心血的过程。
这个过程当中哪怕最自尊的人也得把架子放下来:求到人家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迫不得已的屈辱经历。
《红楼梦》中的贾芸为了在与皇帝联姻的赫赫贾府谋上一份能奉亲糊口的工作,也献了多少的殷勤,费了多少的口舌。虽然他姓贾,但天下姓贾的多矣,贾府的荣华不一定天下姓贾的都能共享。贾芸就享受不到府墙之内那些姓贾的人,如贾珍、贾琏、贾宝玉们的荣华富贵,因为他仅仅是“后廊上住的五嫂子的儿子”。同样是姓贾的,也分三六九等。贾芸和她的母亲虽然靠着贾府的后廊住着,但他们穷到什么样子了呢?随便举一个例子:贾芸向他的开药铺的舅舅赊药,舅舅不肯,理由是怕外甥长赊不还。贾芸还想赖着舅舅,他说:“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鬻来,叫我怎么样呢?还亏是我呢,要是别个,死皮赖脸三日两头儿来缠着舅舅,要三升米二升豆子的,舅舅也就没有法呢。”
还好贾芸毕竟姓贾,而且是住在贾府院子边缘的“贾”——因为是住在后廊上的,所以他能到贾家内府走动,他知道内府里有个衔玉而生名叫宝玉的公子,也认识在贾府里主持的贾琏。所以,当他有一天想起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负起养家之责的时候,找一个贾家内府中熟悉的人提出申请是不太会成问题的,也就是说,比起时下那些与要津上人物搭不上关系而为儿女的工作心下干着急的父母来说,贾芸还是有些优势的。他一找就找到了贾琏,他不用为找一条能通往贾府的路而上下求索。
贾府是侯门深深深如海的显赫家族。小说开场的时候,贾府还是排场很大,钟鸣鼎食之家,有许多内府丫环和跟公子哥儿们的杂使小厮。贾府就好象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树,树上宿了很多的鸟儿。在外头饥寒交迫的雀儿们也想飞进这棵大树的密叶里,贾芸就是其中的一个。
果然贾府家大业大,随时都会有一些新的做工的机会产生,比如贾元春要来省亲,就有大观园之建,大观园建成之后,就要有人来管护花木园林。现在大观园还在建,暂时还无需人来侍弄花木,但眼前就有一个更美的差使:做小和尚、小道士的领班。这些小和尚、小道士原先住在玉皇庙、达摩庵,现在两庙庵所在都辟成了大观园,凤姐无意遣散他们,要把他们一并送到家庙铁槛寺去,应须有一个人安排他们的日常生活。贾琏回到家里把贾芸想在府内找一份工作的意思同凤姐说了,但凤姐心中已有了人,而且已经答应了人家。贾琏没想到老婆这么快就先把事情支了出去,他在外头也答应了贾芸,夫妻各领了一份人情,无奈凤姐是贾府的主事,贾琏也没有办法,眼睁睁地看着美差落入他人之手,只能发一回牢骚而已:“西廊下五嫂子的儿子芸儿来求了我两三遭,要个事情管管。我依了,叫他等着。好容易出来这件事,你又夺了去。”
可以理解贾琏的心情,作为一个大家庭中的大男人,连答应了人的事情都落实不了,自然面子上会很难看。而受打击最大的还是眼巴巴想找一份工作的贾芸,眼看着快到嘴的肉被别人抢走了,他心里本就很郁闷,他的母舅卜世仁还要刺激他:“你但凡立得起来,到你大房里,就是他们爷儿们不见,便下个气,和他们的管家或者管事的人们嬉和嬉和,也弄个事儿管管。前日我出城去,撞见了你们三房里的老四,骑着大叫驴,带着五辆车,有四五十个和尚道士,往家庙去了。他那不亏能干,这事就到他了!”
卜世仁是那壶不开偏提那壶。他所说的三房里的老四的那些风光本是他贾芸的,现在他正为职事被人所夺懊恼着,舅舅还要拿这事来说他。贾芸并不是个没有志气、不想自立的人。在《红楼梦》众人物中,我对贾芸寄予了深深的同情。他既不像府内一些公子一样纨绔,又不像府外一些少年一样顽劣。他是个意识到家庭责任的年轻人,在书中他到处低三下四陪着小心,目的就是想找一份工作,通过自己的劳动让自己和家庭都能立起来。现在听母舅还要责他不用心,自然更感委屈,气恼之下连母舅喊他吃饭他也掉头不顾了。
好在贾芸是个非常聪明、非常乖觉、也懂得些人情世故的人。初试的失败并没有让他灰心,他很有悟性,马上悟到了所以失败的原因所在。他马上调整了工作思路。在新的工作思路中,他的目标非常明确:找凤姐去。有一次他好不容易在路上迎着了凤姐,不失时机地上前奉承:“早知这样,我竟一起头求婶子,这会子也早完了,谁承望叔叔竟不能的。”贾芸的这番觉悟也给后世所有想钻营投机的人提了个醒:如果找不准主事的人,所有费的力都是白费力,所有费的钱都是冤枉钱,不但办不成事,反而更误事。
目标找准以后,贾芸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千方百计打动凤姐。应该说,他的这些工作做得有板有眼。
首先他想到要送一份重礼给凤姐。虽然他家贫如洗,但他也认识到凤姐什么珍奇没见过?自己送的东西一定要贵重得让凤姐动心才行。前文提到他向母舅卜世仁赊药,就是想送给凤姐的。没想到舅舅不但用合股人的约定为理由拒绝赊货,还抢白了他一番,根本不理解他的心思。好在一次偶遇,醉金刚倪二慷慨解囊,赠与他十五两三钱四分二厘银子。他到药铺里买了冰片和麝香。这两样东西是凤姐心中所愿的。
但凤姐主持着贾府这样的豪门,哪里会有什么东西轻易打动得了她的?尤其是她明知贾芸生于寒门,她是不会接受来自于同族寒门的重礼的。所以,贾芸必须要撒一个弥天大谎,才能骗得过精明泼辣的王熙凤。他说他送的东西是一个开香铺的朋友送的。这位朋友近日被选派到云南做官,把家小都带着去,所以就收了香铺。这些冰片和麝香在铺上是“细贵的货”,但一般人既接受不了,朋友干脆分送给亲朋。贾芸平白得了这么细贵的货,“因此我就想起婶子来。往年间我还见婶子大包的银子买这些东西呢,别说今年贵妃宫中,就是明儿端阳节,不用说这些香料是比往常加上十倍去的用呢。因此想来想去,只有孝顺婶子一个人才合式,方不算遭塌这东西。”
我想我们后世的所有读者都会打心眼儿佩服贾芸说谎的功夫和态度。尽管这是个弥天大谎,但他说得是如此的不慌不忙,入情入理,滴水不漏,既把这些名贵的东西轻描淡写成人家送上门来的贱货,又表达了他和他母亲对凤姐的牵挂和敬爱之情。既然是人家白送给贾芸的东西,而且贾芸又说得如此恳切,如果不收礼的话,倒是凤姐心里过意不去了。所以凤姐非常爽快地命令丫环平儿:“接过芸哥儿的来,送了家去,交给平儿。”
写到这里我且搁下凤姐说贾芸。贾芸才只有十七、八岁的年纪,可他的机心多深啊。可能送出去的这份礼重得是他和老母两个人一年的生计,他不但眉头都不皱,而且他还要因为凤姐终于接受了他的礼而在脸上表现出虔诚的欢悦。但凤姐虽然早一位伟人几百年,但她在见物眼开的时候也知道“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世上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番道理。与自己素昧的贾芸及其母亲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向她送冰片和麝香的。她马上想起了丈夫贾琏对她说过的贾芸的请托。本来收人之礼须成人之美,凤姐本想当场表态让贾芸马上进大观园上班。但凤姐毕竟是大户人家的当家的,她把收过礼后的心思暂且收起来,“我如今要告诉他那话,倒叫他看着我见不得东西似的,为得了这点子香,就混许他做事了。”
但任何人,包括贾芸都不是王熙凤肚子里的蛔虫。王熙凤收了重礼却象受理所应当的孝敬一样,对贾芸的请托一言不发就走了,当然让贾芸心里闷闷的。
这在王熙凤,是得了“礼”还装傻,而在贾芸,意味着又一次希望的破灭。他的找工路面临着又一次的山重水复。
还是俗语说的好:“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贾芸不知道,虽然凤姐没有当场答应他的事,但她这时已经成了上了钩的鱼。
其实,按书上的情节,当丈夫贾琏告诉她远房戚属中有个叫贾芸的青年的请托后,虽然当时手头没有现成差使,但她已经向丈夫表过态了,大观园建成之后,园子里的那些松柏花草种上,“等这件事出来,我管保叫芸儿管这件工程。”可能贾琏没有将凤姐的这些话转告贾芸,让贾芸枉费了那么多钱银和心思,而凤姐自己也拿腔捏调着不表态,让贾芸破了财还要一再地经受挫败感。
但是,一再经受挫败的贾芸并没有怨天尤人。我想主要的原因有两项:一是出身于寒门细户的贾芸习惯了贵族的强取豪夺,何况他的送礼是自己送上门去的,即使竹篮打水一场空,他也认为是命中注定,并无不妥。二是他低姿态的做人哲学。不管怎么说,他也姓贾,跟贾府沾亲带故,在外人眼里,他还是令人羡慕的“贾二爷”,但是他很清楚他在贾府的地位。在第二十四回,比他年轻好几岁的贾宝玉笑他比以前更加出息,“倒象我的儿子。”旁边的贾琏倒听不下去,说宝玉真不害臊,“人家比你大四五岁呢,就替你作儿子了?”你听这时的贾芸是怎么说的:“虽然岁数大,山高高不过太阳。只从我父亲没了,这几年也无人照管教导,如若宝叔不嫌侄儿蠢笨,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贾芸如此的机伶和谦卑,难怪宝玉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他,还让他到怡红院来玩。贾芸的机伶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这是以作践自己的人格为代价的。我相信贾芸并不是天生就贱,要糟踏自己,这也是窘迫的生活逼得他扭曲了本应自尊的脾性。我们应该体谅到,这就是弱者的生存哲学。为了生存,脸面和自尊可以扔到一边去。也就是说,一个人在生计无着的时候,如果不学会厚颜无耻,还书呆子气地坚持他的清高,他在现实社会中只能活活饿死。因此,除了送礼,无耻就成了贾芸实现其在贾府工作梦想的重要武器。前面引文中提到他为向凤姐贿赂冰片、麝香说的一番话,就是非常典型的乖觉和无耻。书中还有一例,还是在第二十四回,那天一早,凤姐正要往贾母、王夫人那边去请安,路上碰到了贾芸,已经收过了贾芸重礼的凤姐笑着责备贾芸,说他送礼并不是出于诚心,而是有事求她:
(凤姐)隔窗子笑道:“芸儿,你竟有胆子在我的跟前弄鬼。怪道你送东西给我,原来你有事求我。昨儿你叔叔才告诉我说你求他。”……贾芸道:“婶子辜负了我的孝心,我并没有这个意思。若有这个意思,昨儿还不求婶子?如今婶子既知道了,我倒要把叔叔丢下,少不得求婶子好歹疼我一点儿。”
听听贾芸说这些话的口气,他已经不是在恳求,简直是在撒娇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竟然如此可爱地撒娇、恭维,本来就好胜心强、爱面子的王熙凤怎么不被恭维得晕晕乎乎呢?贾芸的谦卑和恭维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凤姐终于开口了:“……那园子里还要种花,我只想不出一个人来,你早来不早完了。”
这时凤姐也说了谎话,其实她心里老早就想好了要把大观园里的花木交给贾芸管护,但她非得等贾芸把她马屁拍到了家、拍得她忘乎所以才开了金口,由此也可见有权的人是怎样善待他手中的权的。经常我们看到很好办、很理所当然的事情,却被有关人员硬拖着不办。他也不说不办,就这么委婉而又蛮横地拖着。他用手中的权力来跟求托人玩起了猫戏鼠的把戏,猫把老鼠尽情地玩弄过以后,才亮出了最后的底牌。现代人弄权的艺术登峰造极,颇有当年王熙凤的风采,或许是他们在认真研读《红楼梦》后得了王熙凤的真传?
总而言之,有权不用,过期即作废。而如何用权,视各人的聪明而定。有的蠢人,有权也不会用,而那些绝顶聪明的人,很懂得开发权力的最大价值。明明可办、该办的事情,他有法子让它一波三折,而在这一波三折之中,他不仅可以攫取权力带给他的无边无际的物质利益,而且能让他如痴如醉地体会权力至高无上的尊荣。
拥有公共权力的人往往要在社会上寻租。我们已经在凤姐和贾芸身上看到权力寻租的方式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