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橘乡文苑
千古兴亡多少事 (尹荪 )
2008年09月23日 11:34 来源:《黄岩文学》(第七期) 【进入论坛】

 

——南宋黄岩名士谢克家祖孙三代遗事

括苍山下,澄江边上,南宋出了个宰相杜范。黄岩这片风水宝地,还有一个副宰相谢克家,在宋徽宗与钦宗被掳北去时,中原战火滚滚,破残河山一片血泪,是他肩挑重任,力挽狂澜,到前线拥立康王赵构做皇帝。拂去历史尘埃,掀起那沉重的红盖头……

谢克家,字任伯,祖籍蔡州上蔡(河南上蔡),他博通古今,聪明异常,书法诗词都很有功力。宋绍圣四年(1097),谢克家中了进士,官为吏部尚书及谏议大夫。据宋陆游的《老学庵笔记》所载:宋徽宗宠信蔡京、童贯等六位大奸贼,造成大批良臣遭残害,民不聊生,天下大乱。谢克家开列蔡京“列圣诒谋之宪度扫荡无余,一时异议之忠贤耕锄略尽。”说明谢克家反奸相蔡京十分得力。

宋宣和七年(1126)十二月二十三日,徽宗皇帝在国势衰败,外族入侵,天下一片怨气中不得已匆匆让位给太子赵桓(钦宗),改年号为靖康。同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金邦再次大举南侵,攻陷宋都城汴梁(河南开封),大肆烧杀,并于第二年四月一日,掳走大量的金银珠宝车马文物等等,还将徽宗钦宗两帝及皇后嫔妃公主和技艺工匠数千人一并被掳北去。

谢克家面对破残宫城,望天上一轮凄淡明月,昔日繁华京都变得清清冷冷凄凄戚戚;山河破碎,人事代谢,激起多少悲愤,他恨蔡京乱国,恨皇上昏庸不听忠言,把一个好端端的大宋江山推向亡国之道。他心头滴着血,感慨万千,写下了《忆君王》一词:

依依宫柳拂宫墙,楼殿无人春昼长,

燕子归来依旧忙。忆君王,月照黄昏人断肠。

国家不能一日无君,宋靖康二年(1127)四月,太后命吏部尚书谢克家与康王舅父韦渊等人为迎奉使,奉“大宋受命之宝”(国玺),往抗金前线济州(山东巨野)迎徽宗的第9子康王赵构继承大统。他们先行劝进,康王泣泪应允,并命谢克家办理礼制仪物,准备登基典礼。同年五月一日,赵构在南京(河南商丘)天治门登坛受命,即皇帝位,是谓高宗。赵构时21岁,改年号为建炎元年,历史上称“南宋”。

赵构博学强记,资质聪慧,两臂能弯得大弓,有勇气胜略,钦宗时,任他为兵马大元帅,驻扎前线,还多次出使金邦军前。民众们对高宗皇帝寄于极大的期望,希望他能象汉朝刘秀一样,成中兴之主,恢复大宋河山。

谢克家拥立有功,南宋建炎二年(1128)十二月七日,升朝奉大夫龙图阁待制及浙江台州知府。其子谢伋官升祠曹郎兼太常少卿。当时中原地区战祸频繁,谢克家带家人迁居黄岩灵石山麓。谢克家在台州任职只有半年多,但政绩显著,民众口碑很好,《嘉定赤城志》说他“吏治精明,人不敢犯”。

建炎三年正月,金兀术率大军再次南侵,想乘赵构即位未久,穷追猛打给于扑灭。商丘地处华中大平原,四周无险可守,高宗皇帝只好率臣僚南撤,他们先到扬州和建业(江苏南京),然后转到临安(浙江杭州)。

建炎三年六月六日,高宗皇帝任谢克家为“礼部尚书”。

虎狼似的金兵步步紧逼,连破徐州、沭阳、泗州,强渡瓜洲,直抵临安。高宗皇帝无奈又率众南逃,他们在明州(浙江宁波)下船,于第二年正月初三日到达台州章安,与民众一起度过元宵佳节。正月十六日,金兵攻陷明州,高宗君臣一行于十八日离开台州去温州。

金兵在定海遭大败,退回临安大肆掳掠后北返,当时韩世忠守镇江,他与金军大战,夫人梁红玉击鼓助威,他们以8000人在黄天荡打得10万金兵大败。

风雨过后是蓝天,高宗皇帝与臣僚从温州回到越州(浙江绍兴),取“绍祚中兴”之义,改年号为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并于绍兴二年(1132)元宵前后回到临安,后来定都临安。

谢克家升参知政事(副丞相)。当时,朝廷中主战派与主和派斗争十分激烈。高宗皇帝被金邦的铁蹄吓破了胆,他在战与和的问题上思想很是复杂。谢克家身跨两朝,亲眼看到二帝蒙尘,山河破残,生灵涂炭,誓与金贼势不两立,力求抗战。

金邦的首脑心里很明白:凭他们的武力是无法征服南宋王朝,经多方商议,改变措施,以“和议佐战”。他们经多方物色,终于在所俘人群中找到秦桧,这人狡猾奸诈,是口蜜腹剑的小人,于是将他放回,命他钻进南宋朝廷,充当金邦的代理人,破坏南宋抗金。秦桧用最迷人的色彩包装了自己,凭如簧的巧舌,博得赵构的好感,很快被任礼部尚书。秦桧善于揣摸皇帝的心思,处处迎合皇帝忍辱偏安的心理,他见风使舵,花言巧语,尽量讨赵构的欢心,秦桧也明白,伴君如伴虎,给老虎搔到最痒处,能得荣华富贵;如抓错部位,会遭丢乌纱砍脑袋的厄运。他处处小心,极力向皇上鼓吹“议和投降”的好处。

南宋绍兴二年(1132)二月,秦桧升参知政事,他以两面三刀的手法将宰相范宗尹赶下台,在相位空缺时,他又以乖巧手段逼皇上封他为相。同年八月,高宗皇帝封秦桧为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右丞相),秦桧如愿以偿登上了权力顶峰,便大树同党,排斥异己。

不久,秦桧提出耸动天下的“南人归南,北人归北”之策,要与金邦议和,此事引得群臣大笑。赵构皇帝也是北边人,朝廷中很多文武大臣与士兵都是北方人,如果按秦桧之策办,南宋政权与军队岂非都得解体?这实是背叛国家和人民之策,当时就激起了谢克家和众大臣激烈反对。谢克家多次上疏,揭露秦桧罪行,还写了《褫职告词》:“耸动四方之听,朕志为移,建明二策之谋尔材可见。”求皇上罢去秦桧相位。

谢克家善审时度势,德才兼备,办事稳健,又是拥立皇帝有功之臣,是朝廷中德高望重的人物,高宗皇帝对他也很尊重,朝廷中好多大事都征询谢克家的意见。谢克家对皇上说:“陛下明察秋毫,洞察秦桧险恶用心,英明果断,实乃普天下人民的心愿,大幸也。”

皇上听了谢克家的话,觉得秦桧任职几个月来也无政绩可言,决定罢去秦桧相位,并命翰林学士綦崇礼起草罢免诏令。綦崇礼处事谨慎,当即请皇上先在纸上写下旨意,他按圣意起草。高宗皇帝顺手抓过一张纸,在书案上写下几条御意,交给了綦崇礼,綦崇礼将这份“御笔”保存起来,常常将它取出“公示于众”,让更多人了解秦桧的内奸嘴脸。

这风声传到秦桧的耳里,秦桧恨透了綦崇礼。

綦崇礼字叔厚,原籍北海(山东高密一带),由于中原战乱,是举家南迁台州临海的望族。从临海城南东山出土的綦崇礼墓志铭看,他官至宝文阁学士,曾任绍兴府与明州府太守。

綦崇礼与谢克家是亲家,他没有儿子,将独生爱女嫁给谢克家的儿子谢伋,谢伋也象父亲一样,忠奸分明,对秦桧弄权误国恨之入骨。

谢克家病殁于高宗绍兴四年(1134),葬于黄岩灵石山下的灵石寺西北。谢克家故后不久,谢伋便将家人从灵石山下迁居到嵩岩山南面的三童岙。

 

绍兴六年以后,宋金战争局势发生了大逆转,岳飞、韩世忠、刘錡、吴玠等一批爱国将帅打得金兵连连败北。绍兴七年(1137)十一月,金邦军事一再失利,同意与宋和议。忍辱求和的高宗皇帝听到这消息很高兴,他早就无意收复中原,只要能保住半壁江山就心满意足,说句心底话,他的心理很复杂,就是灭了金邦迎回钦宗,还有自己做皇帝的份么?“和议”在他心里已定了位,在这事上他与秦桧的利益和想法都相同。赵构认为和议就需要秦桧这样的人,天生之才,各尽其用,于是决定起用秦桧。

绍兴八年(1138)三月,高宗皇帝不顾朝野一致反对,任用秦桧为相,并把军政大权统统交给他,派他去与金邦和议。同时,还罢去好多主战派大臣的官职。皇帝是国家最高的主宰,他的意志就代表真理。历史顿时向另一面逆转,黑风恶雨便滚滚而来。

绍兴十年(1140)五月,金邦的主战派金兀术撕毁和约,又大举南侵,金兵的铁蹄渡过黄河,向南推进。高宗皇帝大惊,为解燃眉之急,他又命岳飞、张浚、韩世忠等出兵抗击。宋军的各路兵马士气都很旺,他们披坚执锐,连连胜利,还准备渡过黄河,进军幽燕,直捣黄龙府,洗雪国耻,重整大宋河山。吓得金兀术多次想把大军撤出中原,他见自己军事大失利,便对秦桧施加压力,金兀术同意与宋和议,但一个条件:“必杀飞,始可和。”这时的秦桧完全控制了南宋朝廷的政权,他对岳飞也恨之入骨,非给除掉不可,找不到岳飞的罪行,就以“莫须有”三字定罪,于绍兴十一年(1141)十二月,以十分残酷手段暗下害掉岳飞父子,给中华民族历史抹上一个千古遗恨的黑色印记。

杀了岳飞,南宋与金邦签订了和约,条款是南宋向金称臣,每年贡白银25万两,绢25万匹,割让淮水、桐柏山及秦岭以北土地给金。此外还加一项秘密条款,南宋不得无故更换丞相。这是完全赤裸裸的屈辱与卖国的和约。大批英雄的鲜血与北方万万千民众的苦难换取了南宋朝廷短暂的相安无事,高宗皇帝为此却很高兴。

秦桧撕下了假面具,编织一个从上到下的统治网,并率先罢去了张九成等7位抗金重臣的官职,将一批舔屁股拍马屁小人拉上台面。他恨谢克家,谢克家过去极力反对议和,多次当廷抨击,还曾作罢免秦桧的《褫职告词》,谢克家在世时,秦桧对这位社稷之臣尚几分顾忌,现今谢克家已经亡故,秦桧千方百计要找谢伋报复。

宋金和议达成后,赵构认为是秦桧主持有功,更加宠信他,加秦桧为太师,封魏国公,并在京都望仙桥附近赏赐他豪华府弟一座,还赐银万两和彩缎千幅,并下诏“就弟赐宴”。当时,文武官员都去庆贺,惟有谢伋不去。天地闭,贤人隐。不久,谢伋便辞官归里,辞官或许也是与邪恶势力抗衡的一种手段。

谢伋回到三童岙,这里位于黄岩城西三童山下,景色秀丽,山上有三块耸天巨石状如童子,相传古时有三个童子在这岩畔悟道修真成仙,并常为当地民众造福。谢伋在居处四周广植秀竹,开辟了一个药园,引水迭石,种有好多药材,他自号“药寮居士”,过起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小园无事日徘徊,借道月光添酒菜。”余暇之时,写诗作文,他还给自己的药寮写了一篇长长的文章。和尚了宗给谢伋的药寮画了一幅淡墨图,谢伋很是高兴,给写了一篇《药园小画记》。谢伋还写了药寮候供景伯的诗:“十月原无两日晴,小无幽事最关情。早披鹤氅看云出,晚踏海舟趁月明。夜雨洗来秀竹净,晓风吹入瘦松清。野亭花泾缘君扫,嫋嫋秋声动旗旌。”表面上,谢伋已淡出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避开了黑风恶浪,但他衷爱桑梓的一颗赤子之心毫不泛色。

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大凡奸人掌了大权,忠臣良将便到了霉。秦代的赵高如此,宋以后的严嵩、魏忠贤、贾似道等等都是如此。

秦桧的政治地位稳定后,大力诛锄异己,杀尽所有的政敌,他要将南宋朝廷变成一座大地狱。秦桧第一件事便找綦崇礼报仇,派心腹到台州临海多方查找那份不利自己的“御笔”。这时綦崇礼已经亡故,当秦桧查出这份“御笔”藏在綦的女婿谢伋家里,他立即写了奏本,求皇上降旨将綦崇礼所受的御笔缴回,这份奏本还未送出,他又改变了主意,假传圣旨,派手下到台州黄岩谢家搜剿“御笔”。这件事《宋史》、《三朝北盟会编》、《挥鏖后录》等书都有记载。

绍兴二十五年十月,秦桧特意选有名的酷吏任台州太守,命他象武则天年代的来俊臣一样残酷,将谢伋押到府城,伺机置对方于死地。正当这位府太爷将谢伋从水路押到府城时节,上边传来秦桧病死的讯息,这府太爷眼珠一转,觉出大奸大恶的秦桧一死,政局会有变化,他连忙转了风向,便对谢伋十分热情和敬重,并派人护送谢伋回了家。后朝廷召回谢伋,官放处州(浙江丽水)。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谢伋故于任上。

谢克家与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关系非同一般,谢克家的母亲与李清照丈夫赵明诚的母亲是亲姐妹,谢克家与赵明诚是表兄弟,他年纪长于明诚。

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在宋徽宗时曾官至宰相,是反奸相蔡京很得力的人物。赵明诚与谢克家的弟弟谢克明又是同窗好友,两人关系十分亲密,山东益都仰天山摩崖题刻中,谢克明与赵明诚同题的就达四处之多。

从李清照写的《金石录后序》能看出她当年避乱南逃的行踪,建炎三年,金兵再次大举南侵,李清照认为洪州(江西南昌)是个大后方,她的妹夫李耀是兵部侍郎驻扎洪州,李清照本想去妹夫处避乱,她还没有动身,洪州已经沦陷,她只好改道南下台州,去找在皇帝身边任敕局删定官的弟弟李迒。李清照历尽千难万苦赶到台州时,皇帝一行于正月十八日已南去温州,这时台州守臣晁公武闻明州沦陷,也已逃走,府城一片混乱,于是李清照去黄岩找谢克家的家属,并在他家住了不少时日。

后来谢克家升参知政事,居于京城,李清照也被弟弟从绍兴接去临安居住,据《李清照传》所写,她经常到谢府,与谢克家谈诗论画谈时局。

绍兴四年七月的一天,谢伋来请李清照,说父亲病重,想找你谈件心事,李清照忙赶去谢府,谢克家告诉李清照:你在绍兴被盗贼所窃的“蔡氏帖”,年前有个和尚请我给题跋,他说是受人所托的,我思考再三还是着墨给题写:“姨弟赵德甫,昔年屡以相示。今下世未几,已不能保有之,览之凄然。汝南谢克家。癸丑九月十一日,临安法慧寺。”谢克家又说:“我已不久人世,这件宝物去向大事让你明白为好,望你能想开点。”

这“蔡氏帖“是蔡襄《进谢御赐书诗卷》,是李清照夫妇最珍爱的藏品,上边有书画家米芾题跋:“米芾于旧翰林院曾观石刻,今四十矣,于大丞相天水公府,始目真迹。书写博士米芾。”宋时,蔡襄、米芾、苏轼、黄庭坚合称“四大家”,当代就很出名,米芾与蔡襄都有墨宝送给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赵家都当传家宝珍藏。

战乱开始后,赵明诚收藏的金石书画等在青州丢了十几房,李清照想去洪州又白白给丢了十几车,后来她在剡县(浙江嵊州)又丢了大半,难得几件极心爱的精品带在身边,在绍兴又被盗贼偷走。说起这件事,李清照浑身割肉般苦痛。但在病人面前,她尽量控制自己,苦苦一笑:“我能活到今日,天坍地陷的事都经历过了,还有什么想不开?”谢克家耸了耸头,浅浅一笑说:“人生应如此。唉,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愿足矣。”

谢家与大理学家朱熹的关系也非一般,朱熹的父亲朱从,当年是綦崇礼与谢克家的举荐下,官拜秘书省正学,吏部侍郎。后来,朱从上书皇上,极力反对秦桧议和,得罪了秦桧,被罢了官。

后来朱熹到黄岩时,去三童岙走访谢家,谢伋已去世,他参观了谢家药园,给写了一首诗:“谢公种药地,窈窕青山泪。青山因不群,花药亦婆娑。一掇召冲气,二掇散沉疴。先生澹无事,端居味天和。老木百年姿,对立方嵯峨。持此供日夕,不乐复如何?”朱熹还在药园不远的地方题了“天然”两字,这处摩崖石刻至今尚存。

谢伋的孙子谢希孟,字古民,生于绍兴二十五年(1156),后来因避宋宁宗讳,改名谢直。他为人聪明豁达,擅长文辞,诗文写得都很好,人称他的文章是“八斗文学”,“八斗高才”是古人对三国曹植文才的美誉,说明当时人对谢希孟的才学是很看重的。他是理学家陆象山(九渊)门下的弟子。

谢希孟于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中进士,当时年仅28岁,后官至大理寺卿,奉议郎,嘉兴府通判。他博学多才,年轻时在黄岩就文名蔚起,人称“逸气如太阿之出匣”,是当时台州出名的风流才子。

谢希孟虽名列儒学宗师门下,却鄙视奸邪,清超豪放,生活放浪不羁,他在官场上朋友很多,与黄岩名士杜范、戴昺、项先、赵师端等等交往都很深,与浙江学派的陈亮,叶适都是好朋友,和台州知府唐仲友也深有交往。

谢希孟从师陆象山,在理学上很有造诣,他常说:“行事不法周公,无志也;立言不法孔子,无学也。”

谢希孟年轻时生活在南宋孝宗时代,孝宗是个聪明刚毅有抱负的帝王,曾一度怀有立志抗金锐意恢复之志。他于隆兴元年(1162)六月即皇帝位,七月便为岳飞平反,追复岳飞与岳云的官爵,并依官礼改葬,还给岳飞的子孙授以官职,起用主战派张浚,以表皇上抗金的决心,当时举国民众都很高兴,对他寄于很大的厚望。

孝宗即位不久,金邦完颜亮弑帝自立,他撕毁与宋的和约,要“立马吴山第一峰”,灭掉南宋。完颜亮选调60万大军发动大规模南侵,南宋虞允文率军抗击,在采石矶打得敌军大败。完颜亮移兵扬州,想从瓜洲渡江,又被虞允文击败。气得完颜亮暴跳如雷,拼命残杀部将,激起了兵变,被部下杀死,这也使宋王朝转危为安。

后来张浚北伐,开初打了几次胜仗,由于准备不够充分,遭符离兵败。秦桧的党羽汤思退乘机逼张浚下野,汤思退登上了右丞相高位,他残忍诡谲挟巧诈之心,济倾邪之术,所作所为与秦桧相同,他主张与金和议,加上太上皇赵构的支持,孝宗在抗金事上便摇摆不定了。宋王朝的特点自始至终都贯串“和”与“战”之争,建国初,面临辽的威胁,北宋末与南宋初又遭金的威胁,南宋末年又遭蒙古族的威胁,朝廷内部主和派与主战派也一直争斗不息。

孝宗八年(1164)四月,汤思退去与金邦议和,同时将朝廷中的主战派大臣大都给罢了官。

谢希孟登上仕途时,正值韩侘胄执掌朝政,大权独揽,打击异已,定“程朱理学”为伪学,赵汝愚与朱熹为逆党之首,举国上下一片腥风血雨。

谢希孟仕途多舛 ,对政局很是悲观,他对尔虞我诈的政坛争斗厌烦极了,效法周公效法孔子的壮志也渐渐被磨去,他满目是雾,迷迷茫茫,自己是大河中的一点浪花,无法在激流与漩涡中倾轧,他要寻找自己的一方天地,情寄风月,常常沉缅于秦楼楚馆。

据宋庞之英《谈薮》记载:谢希孟在临安与妓女交好,陆象山斥责他:“士君子朝夕与贱娼女居,独不愧于名教乎?谢希孟面对老师,当时没有说什么,背地仍是我行我素,与一位姓陆的女子卿卿我我,还为这女子造了一座“鸳鸯楼”。陆象山听到这风声,再次严肃地训斥谢希孟。这位理学门生却嬉皮笑脸地对老师说:“我不但给她造了楼,还给写了一篇《鸳鸯楼记》哩。”陆象山有些不信,要他背几句听听,谢希孟不慌不忙地念了起来:“自逊、抗、机、云之死,而天地英灵之气,不钟于世之男子,而钟于妇人……”三国东吴名将陆逊、陆抗,西晋文士陆机、陆云都是陆氏的先祖,谢希孟借此贬低理学。陆象山听了,心里明白这门生在转弯抹角笑弄自己,但对谢希孟这种放浪的生活状态又无可奈何,只是淡淡一笑而已。

谢希孟回乡时节,那姓陆的青楼女子得知后追到江边,拉住谢希孟恋恋不舍地痛哭。谢希孟掏出手帕,在上面写了一首《卜算子》赠给她:

     双浆浪花平,夹岸青山锁。你自归家我自归,说着如何过。                                我断不思量,你莫思量我。将你从前与我心,付与他人可。

这女子见了这词,知道已无法挽留谢希孟,往日自称“只羡鸳鸯不慕仙”的风流才子,关键时节一颗心竟比石头还硬,她便大哭而去。这事上说明谢希孟并非本性的沉沦,封建理学家的铁索也绑不了人性的七情六欲。

有则笔记小品说谢希孟是很幽默的人,常喜欢与人开玩笑。有一天,他到朋友陈伯益家作客,见壁上挂着伯益的画像,他望着伯益那狭长又多胡子的面孔,便拿起笔在上边题:“伯益之面,大无两指,髭须不仁,扰扰乎其旁而不已,于是伯益之面所余无几。”伯益看了,明白是嘲戏自己,只是淡淡一笑。后来,谢希孟因避讳改名谢直,伯益也写了两句诗回敬他:“炊饼担头挑取去,估衣铺上唱将来。”听到的人都呵呵大笑。当然,这些都是文人的笔墨游戏而已。

谢希孟还有不少红粉知已,他与台州营妓严蕊关系也很好。严蕊本名周幼芳,浙江黄岩人,年幼时沦为艺妓,她极富才气,诗词写得都很好,色艺冠于一时,《全宋词》选录严蕊的词有多首。谢希孟钦佩她的才华,他也与严蕊一样,不是爱风尘,人生尽管意志消沉,活得仍该潇潇洒洒。明初凌蒙初小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所写的谢元卿这个人物,有位名家推断是按谢希孟为原型塑造的。谢希孟的风流韵事,在宋明时期的野史笔记中,东麟西爪能找出好多好多。

谢希孟晚年辞官归里,隐居家里,整理祖父的《药寮丛稿》。

 

谢克家留下的著作不多,《全宋词》选录他的《忆君王》词一首,这首词被后人评为忧君忧国的佳作。谢克家在南宋绍兴三年(1133)写的《克家致秦发知府书》,现今还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这件36×45(公分)的墨宝,在1936年曾选送英国伦敦“国际中国艺术品展览”展出,国际友人给予很高的评价。除了这件尺牍外,赵明诚与李清照的珍藏品蔡襄《进谢御赐书诗卷》的题跋,是谢克家在谢世前一年于杭州所书,上海古籍书店尚有影印本。

谢伋自号“药寮居士”,浙江青田石门洞还留有他的摩崖诗。谢伋著的《四六谈麈》一书,议论切中时弊,社会评价极高。此外,他还著有《药寮丛稿》20卷,永嘉学派的巨擘叶适为之作序。《中国历史大辞典》为谢伋列有专项词条。

谢希孟写的诗词较多,大都散佚,《全宋词》选录他的《赠妓》一词。

自古台州多傲骨,谢门丹心凛千秋。给台州黄岩的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 尹荪 【编辑】:林海蓓
推荐阅读
最新热点+更多
坚定信心谋发展 实干笃行谱新篇 我区召开...
包顺富专题调研模塑、玩具类企业发展情况
区政府、区政协2025年度工作协商对接会召开
黄岩枇杷喜摘双项荣誉
坚定信心谋发展 实干笃行谱新篇 我区召开...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以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构建完整内需体系
技术水准、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等均领先全...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