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中华灿烂文化的一颗瑰宝,它穿越时空、跨过疆域,折射出无比绚丽的光芒。为了使其更加璀璨、更有勃勃生机,续作《红楼再梦》一卷,以供消遣。
本书以“兰桂齐芳”为线索,以叛逆传统观念为轴心。叙述黛玉香消、宝玉出家的二十年后,以薛宝钗为首,带领薛芬、周芳、梅菲、文茵、秋实、周香等一代新人。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争取婚姻自主、追求自由幸福的美丽故事。
书中主人翁之一的薛宝钗,原是传统观念的信奉者和维护者。她从亲身的经历中,深刻地体会到旧制度如洪水猛兽,吞噬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自已也成为活生生的受害者。因此不甘附庸,成为一个叛逆者的领头羊。正如她在《水调歌头》中写的:“``````但愿新桃替,窗贴再婚联。”可惜只因世俗偏见和缺少抗争的勇气,任凭她才智聪明,能说善辩,人情练达,仍冲不破世俗桎梏。最后以命丧黄泉路,魂归离恨天,香销玉殒告终!
李纨本性憨厚、心地善良、为人诚实、性格内向,是位典型的贤妻良母。是传统制度的继承者和维护者,同时也是一个受害者。《红楼梦》的判词中说到“诗后又画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据此推来,其夫早逝,只有儿子贾兰官居六部九卿,才能有此殊荣。可是她虽然封授诰命夫人,钦旨建造贞节牌坊。最后醒悟到,贞节牌坊是坑害妇女的坟墓,所以执着地坚持贞节牌坊不建,凤冠霞帔不戴。带着愧疚的心里,走进了佛门,与木鱼陪伴晚年。
贾探春远嫁海疆,“一帆风雨路三千”。本书虽然与原判词有所出入,但因前书最后既然说她已经回转京城,来过贾府。这说明其夫周京凯旋归来,所以给他官为兵部侍郎,也是合乎情理的。她生有一男一女,是最理想不过的了。
史湘云性格豪爽,天资聪慧,是位天真、可爱的女子。可惜命运对她的不公平,嫁给身患肺痨的夫婿。“`````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可叹她玉殒湘江边上、魂断九嶷山下,“湘江水逝楚云飞”了。为了寄托哀思,她留有一个性格、相貌与她相仿的漂亮女儿,给人留下好人终于有好结果的美好愿望。
巧姐儿由于“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嫁给了京郊财主人家,过着平静的田园生活。“休似俺那受贿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不幸再次遭受贾环、王仁、贾芸一伙的抢劫。“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虽然受到严重创伤,但仍得一女,生活尚且安稳。
袭人是个“温柔和顺”的女子,根据“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的推敲,本应有子为桂,只因前书定为宝钗得桂,所以给她遗腹怀有宝玉的骨肉——女儿。而后与优伶蒋玉菡结为佳偶,生有一男一女,子女孝顺,是最有福气了。
妙玉在栊翠庵“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后,冤沉大海,一直生死未卜、杳无音讯。二十二年后,宝钗在吴江县偶然破了此案,才知是贾环等伙同太湖水盗所为,妙姑仍活在世上,隐居在金陵紫金山麓,虽然成了得道高人,但也“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贾琏是个沉溺于酒色的浪荡公子,他造成尤氏两姐妹和鲍二嫂子等人的不幸身亡,应当受到惩罚。可是平儿是个善良、温柔、俏丽的女子,也是个贤妻良母。她为了保留贾琏的儿子,隐姓埋名、受尽苦涩,最后卒于太湖湖涯。以衬托出平儿高尚的品质。
薛蟠是个有命案、有前科的呆霸王,必然逃脱不了法律和道德的惩罚,不可能让他逍遥自在地活着。但是香菱是个心地善良的女子,“前书”中写道:“````遗一子于薛家,以承宗祧。”今再添一女也是情理之中。根据“平生遭际实堪伤”,“致使香魂返故乡”的判论,最后落得个栖身草棚中,玉殒姑苏城的悲惨结局!使人怆然泪下。
根据“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的意思,本书还把当年被人瞧不起的丫头,提到重要位置来写。尤其是对莺儿、雪雁、麝月、秋文和小红,她们出身贫贱,是个弱势群体,是社会的最低层。可贵的是她们本性憨厚、忠诚老实、心地善良。除丰儿、麝月外,始终热爱生活、天真无邪、忠于职守。因而重笔描写她们找到理想的归宿,使人感到“穷的不会穷到底”的美好愿望。同时也衬托出宝钗、李纨她们平等待人、不分贵贱的宽厚胸襟和善良本性,以达捐弃贵贱、共创平等和谐。
贾环虽然被人瞧不起、被人岐视。然而他不学无术、嫖赌成性,竟然发展到勾结王仁、贾芸,做出贩卖巧姐的勾当。他的本质决定了恶习不改,继续走向反面,走向为非作歹、无恶不作的深渊。
封建社会必将走向衰亡,重振红楼只是一场玄梦。当探春、黄岚再次走进贾府,走进“红楼”时,所见到的却是“衰草枯杨,蛛丝儿结满雕梁”。
根据“出一本好书”的要求,本书还注意三个着重:一是把金陵拓展到江浙一带,目的是反映以太湖为中心长江三角洲的美丽风貌,描述苏州、扬州、南京、杭州、绍兴和台州等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以此来颂扬中华的灿烂文化和美好河山。
二是着重弘扬清政、廉明、为民的好官,痛击污吏、坏官。以新编百字“护官符”和“新廉污吏赋”为当官者的宗旨和座右铭,以孙叔敖“生前私植无分毫”为榜样。书中竭力弘扬周进、贾兰等公而忘私、为国为民、造福百姓、一身正气的廉吏好官。同时揭露如贾怀、符培等一批贪官污吏。把爱国爱民贯串全书的始终,借以启迪后人而效仿之。
三是从闺阁走到民间,走到普通百姓之中,竭力改变“门当户对”的等级观念。塑造出“小姐情爱牵牛郎,”“知府千金嫁农民,”“二品闺女配商贾”的热火朝天、流金溢彩的生活场面。着重弘扬普通百姓的智慧和才能,书中的十二美女中,基本上都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其中多数爱上普通百姓。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瑰宝,尤其是格律诗,其辉煌之久、诗家之众、诗作之多,音韵之美,是任何国家无可比拟的。近年来,却被人们淡忘了。为了弘扬祖国这一瑰宝,本书着意多写些通俗易懂的格律诗词。
总之本书是一部小说,不是“红楼梦考证”,加上作者才疏学浅,谈不上对《红楼梦》的研究,更不可能与原著精神衔接无误,必有不当之处和错误的地方。敬请读者谅解和宽容!
作者简介:柯元华,浙江黄岩人。退休于黄岩百货公司,今年75岁,历时三年多完成5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红楼再梦》,现居黄岩潜心修改小说,待时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