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橘乡文苑
古井(黄伟)
2008年11月27日 16:36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走在他乡,常常喝着瓶装水,在喝水的当口,不自觉地想起伴我度过童年的故乡水井,那清冽而甘甜的水久久地沉淀在我的记忆里。

    最先走进我记忆里的是家乡的一口古井,已经不晓得它的年龄。井的周围比较开阔,边上布满了青苔,古井旁是我童年当中最欢娱的地方,尤其是天气炎热的季节里,那里几乎一天到晚是热闹的处所。从早到晚,男女老少把一身疲惫在清凉的井水中卸去,提水、掏米、洗菜、挑水、闲谈、侃大山……欢声笑语伴随着古井走过了一季又一季。天蒙蒙亮,青石板路上就可看到裹脚的老太太提一桶水,倾斜着身子晃荡在小巷里,不时有水溢出木桶洒在青石板上,记录着古井新一天的生活。古井的水冬暖夏凉,井口较大,井很深。胆子小的孩子是不敢去深井中提水的,深不见底的水井似乎蕴藏着很大的秘密,神秘地冒出雾气,在太阳底下可见升腾的气层,袅娜在古井上方。莫非真如大人所说,井底住着千年神龟,在天冷的日子里,它徜徉在井底,增添了井水的活性,增加了水的温度。提一桶水上来,探手下去,没有感觉到冰凉刺骨,而是温热的感觉流过心底。

    寒冬腊月,古井以它特有的品性,吸引了我的叔伯们。火炉旁,添一碗白开水,甘甜入心。最是家乡的茶叶在瓷壶里打转的时刻,我经常看到爷爷的笑颜,爷爷在那个时候咂一口瓷杯里的茶,眯上眼睛片刻那享受劲,我坏想他老人家是不是在吸大烟。

    最让人揪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大概在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日子里,我看到了家人与邻居的慌张,隔三差五地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我在他们的闲言碎语中,也略微知道了那是关于古井的话题。古井的水质已经被破坏,原因是井旁经过翻建的两座房子的建造后,这井水就有了一股泥浆的气味。这人是一天也离不得水的,尤其是享受掼了那“神水”的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村人在心底开始埋怨起那家建房的人,可嘴上什么都没说。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件事就是得另找水源,重新建井。

    在阳光普照的冬日里,新水井开始挖土了,邻居们义务出工,施工现场架了抽水机,那浑浊的水扑腾着往外涌。经过一段时日,水泥砖头的现代井修缮完成了,水井并不深,清澈可见底。水井旁还配置了几个水槽,供村人洗刷之用。现在是新井开始喧闹了,用门庭若市来形容并不为过。就连老远的住户也挑了两个大水桶慕名而来,新井从此开始了它辉煌的旅程。我偶尔也经过古井旁,古井的人气已经逐渐衰微了,那黑黑的井似乎发着幽幽的光,无限幽怨地凝视着过往的村人。古井似乎也到了暮年,它在默默地承受着时代变迁带给它的悲凉。古井的水在冬日依然雾气升腾,可在我看来,它是那么忧伤,它是那么忧郁,可又是那么无辜。但它又拗不过现实的苍凉,优胜劣汰,这个事实它无法改变。

    其实新井的辉煌也没有持续几年,后来,村庄又兴起了家庭水泵,一按电钮白花花的水流就注入了水缸里。生活节奏的加快,除了一些老人和一些没有安装水泵的村人,人们再也不愿意去新井提水,新井从此也成了古井,在年轮的更替中,它还是被现代的文明所淘汰。

    我在参加工作之后,也曾多次经过那两眼水井旁,水井渐渐落寞,它们被没有规划的现代楼房拥挤在一个小小的角落,在一两个清晨,我又看到了花白头发的阿婆提着水桶走在水泥路的小道上,或许她们这一辈人依然用这种方式去祭奠曾经逝去的岁月。

【作者】: 黄伟 【编辑】:林海蓓
推荐阅读
最新热点+更多
区委常委会会议召开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召开
区委常委会第8次专题研究“三大牵引性抓手...
官河古道项目入选住建部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区委常委会会议召开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以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构建完整内需体系
技术水准、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等均领先全...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