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橘乡文苑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黄岩老年文学创作浅谈(尹小小)
2008年12月02日 11:00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橘花纷开时节,王霈林送来长篇小说《山岚》书稿,要我给提些意见,当时我急于去广州,仅草草浏览,并与他交换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王霈林笔名山陌,黄岩特产局退休干部,中国园艺学会会员,曾出版科技书籍多部,有大量科技作品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2003年出版长篇小说《人生何有尽头》。《山岚》的主人翁梅芳出身贫苦家庭,婚姻、家庭、社会对她种种的压力,她经不懈奋斗,顽强拼搏,终于获得人生与事业上的成功,作品叙事清晰,语言明快,塑造了一个善良贤惠勤劳的女子。文字比过去的更加老辣,作者直面现实,反映了五彩缤纷热腾腾的现实生活,尽管作品中女主人翁心理层面淡薄与文化复杂性开掘尚不足,但反映了当代江南民众的心理变化, 以现代形式包裹了传统的价值观念,是一部很不错的现实主义作品,当然,我的观点并不足以表明该小说的好坏与成败。

    王霈林的作品立足传统,给人一种鼓舞向上。一个70多岁的退休干部,尚能如此发奋创作,使人很为感动,也引发我写这篇文字的初衷。

    近几年来,黄岩有相当一批老年文学爱好者在创作上势头很旺,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叶廷玉是今日“九峰九老会”年纪已较大的一个,模具厂退休工人,他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写诗,他的诗从宋词中吸取营养,现代与古典交融,重视奇特的意象,在形象与语言的锤炼下功夫,谋篇布局与语言结构求出奇的变化,自然真切,节奏感强,生动精致,自成风格。

近几年来,廷玉诗歌创作势头极其旺盛,先后在《诗刊》、《星星》、《滇池》、《江南》、《西湖》、《诗歌月刊》等等报刊上发表诗近百首,经常是几首连发,《我的版图》入选《2005年度优秀诗歌选》,2006年《浙江诗典》入选叶廷玉诗三首。两年前,出版了诗集《忧伤的笛子》,计划再出版第二本诗集。叶廷玉身上还有个亮点,十多年前,他的高血压心脏病到了极其严重地步,近几年来,身体却越来越健康,他说自己是写诗治好了病,粗听这是几分玄乎怪哉,细细悟之,这也蕴纳几分科学道理,写诗舒畅情志,排除杂念,进入超然脱俗境界,心境好了,病也好了。叶廷玉说:“只要眼珠还在转动,我都要写诗。”诗成了他的生命,成了他人生的终极目标。

杨镇钦,柑桔研究所退休干部,他当过教师,当过党政领导,几十年来在各级报刊发表了不少的诗歌、散文、故事等等,2003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强盗请财神》,以作者童年被土匪绑架,羁押嵊县新昌奉化交界的大山腹地的生活经历为主线,反映了抗战时期的复杂的社会背景。作品语言明快,故事曲折,生活气息浓厚,现场实感强烈。杨镇钦是黄岩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创作上是多面手,还写了大量的科普文章。

    年纪80开外的牟笃甫,豪气十足,计划写一部8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上海黄梁梦》,该作品几年前已出版了20多万字。他又着手在写一个中篇小说。牟笃甫的长篇小说出版后,被不少人视为传奇式人物,上世纪五十年代后,他一直在黄岩城沈宝山药店门口经营修钢笔摊,给大众修理钢笔,养家糊口,培育子女,仿佛他与文学毫不沾边。世纪交替时节,他的钢笔摊在大街上消失了,大家都以为这行业已被时代淘汰出局,他却关门写起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来。正是叫人“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了。

    柯元华,黄岩百货公司退休干部,经多年多的努力,写下5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红楼再梦》,《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艺术境界达到相当的高度,尤如神圣的《喜马拉雅山》,一般人望而生畏,柯元华敢于挑战自己,向高峰冲刺,实是不容易,我们祝愿他成功。

缪绍俊,近几年来身患重病,在极恶劣的身体状况下,仍咬紧牙关,与病魔搏斗,顽强地坚持创作。先后在《人民日报》、《浙江日报》、《台州日报》、《科学24小时》等等报上发表了好多的漫画、诗歌、散文及文史类作品。2004年,漫画《小皇帝出游》发表于《人民日报》,并获《人民日报》“枫泾杯全国漫画大赛”二等奖。诗歌《永宁江母亲河》还获2007年《纪念潮起桔乡20周年》大奖赛一等奖,他说,只要有一口气在,都要奋力创作,为社会留点东西,将生命融入了创作。并把自己几十年来的作品加以整理,编有诗集两本,散文一本,漫画集两本,祈望有机会时能出版。这种挑战人生的打拼精神确使人十分感动。

还有张永生,年纪已六十开外,曾出版新闻体小说《白孽千缘录》、《江湖十二记》及旅游散文《少年旅行家》等书。今年笔锋一转,竟写起地方史话,探究黄岩史海的未知空间,并在《黄岩文学》、《今日黄岩》、《台州晚报》等报刊上发表了李清照走黄岩,谢克家祖孙三代遗事,朱熹三次到黄岩,“南水浒”岐田山寨轶事,吴朗公与黄道周等等。此外,他还对黄岩地域的道教、佛教、儒学文化等等进行探究,涉及面较广。他将挖掘黄岩传统文化作为自己人生价值取向的一部分。

张永生写地方史事,写得确实很苦,他不单单从黄岩地方志书中搜求,而从大量的外围史书及历代笔记等等书籍中淘取与黄岩相关的史迹,充实黄岩史事的新鲜血液。

    如果一一开列,足足能写上十多个名字,如出版书籍的有夏矛、叶廷玉、郑钦南、许健武,虞敏行等等,此外,还有陈壁光、王恒尧、王绍章、魏贻荪先生等等。他们有的出书后,准备出第二本或第三本书,每个人的光环背后都付出大量的汗水与艰辛。

    黄岩这批老年作家,退休后,本该过清闲的生活,或弈棋或跳舞,或玩鸟玩鱼玩石玩牌玩花草,享受人生,可是他们却自找沉重的十字架背,将自己推上“祭坛”,这就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他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些人敢于“长跑”,一出手就是长篇小说,他们在拥挤的文学小道上倾轧,失败也不怨不悔。他们大都不是科班出身,写文章一开始就洋洋几十万字,虽不是提倡的事,他们年纪大,人生阅历丰富,生活积累厚重,只要取材有思想深度,观察有深度,技巧能发挥的话,也能写出好作品来。他们大都无师自通,虽然先天不足,写得会比别人更艰苦,自古文章无定法,他们也有长处,“短笛无腔信口吹”,随心所至,各出心裁,套路多变,框框条文少,发挥自如。

    这批黄岩文学界的老将并不过多讲求小说的虎头凤尾豹肚之类,也很少考虑小说的五要领七要素之类,他们不争名,不争利,不追香逐艳,不去炒作自己作品,也不追求什么风什么流派,将生活、思想与灵魂全都溶入创作之中,他们想到一个好故事,调动自己的一切潜力给写下来,这样写的文章往往是真见真知真情真性流露。在文学世界里,古今大手笔一代不过数人,经典作品更是凤毛麟角,作品优劣层次高低是正常的事。

    黄岩老年文坛上,如能“邪”劲更足一些,狮气虎气更强一些,就更红火了,文学界很需要一点“邪”劲,过份循规蹈矩,往往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庚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黄岩文学界这批老年生力军几年来出了那么多的著作,写下了那么多的文学作品,实属不易,不说文字质量与品位高低,这追求与精神就值得我们鼓掌与欢呼,也反映了黄岩的文化底蕴丰厚与文脉兴盛。

【作者】: 尹小小 【编辑】:林海蓓
推荐阅读
最新热点+更多
坚定信心谋发展 实干笃行谱新篇 我区召开...
包顺富专题调研模塑、玩具类企业发展情况
区政府、区政协2025年度工作协商对接会召开
黄岩枇杷喜摘双项荣誉
坚定信心谋发展 实干笃行谱新篇 我区召开...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以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构建完整内需体系
技术水准、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等均领先全...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