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蜜橘的传说是流传在黄岩的一种以地方特产蜜橘为题材的民间口头文学。
黄岩是中外闻名的橘乡,是世界宽皮柑橘的始祖地。黄岩蜜橘始于三国,盛于唐宋,至今已有1700多年栽培历史,黄岩蜜橘品种品系多达180余个,其中本地早、早熟温州蜜橘、早橘被评定为“中华名果”。黄岩独特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和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造就了黄岩蜜橘“皮薄而味甘,食不留渣,甘逾萍实”的独特风味,故素有“果实天下第一”的美名。黄岩蜜橘唐代已被列为朝廷供品,每年进贡二三万颗。南宋高宗时,九月贡青橘,赞黄岩乳橘为“天下果实第一”。据《唐书•地黄岩乳橘理志》记载:有台州“土贡乳柑”。乳柑即黄岩出产的乳橘。南宋中叶的《赤城志》中记载当时黄岩种植的品种就有塌橘、绿橘、乳橘、朱橘等。宋末陈景沂在《全芳备祖》中更盛赞黄岩乳橘“尤天下之奇”,元代林昉的《柑子记》说乳橘“遂为天下果实第一”。黄岩柑橘起源地江田、东江(在今澄江镇,断江、新界属头陀镇,四地毗连隔江各二村,古时同属备礼乡。)所产柑橘更为佳品。黄岩《赤城志》说:“出黄岩断江者佳,他如方山下亦有之。”《柑子记》说:“而产独美于备礼之断江”,旧志亦记载:“出江田者最佳,宋元时锡贡”。
在黄岩这块盛产蜜橘的土地上,流传着相当数量的与蜜橘相关的传说。在这些口头流传的民间传说中,蜜橘不只是美味的水果,更是上苍
赐予的吉祥之物。仅仅关于蜜橘的由来就有多个不同传说版本,有的说是观音菩萨身边通了灵性的一块顽石点化成人,从天上带来金果种在澄江两岸。也有传说,是老药农从仙岛挖来,经过精心培育,才繁衍成铺天盖地的橘林。又据传说,蜜橘乃是天庭圣果,王母娘娘本想放在瑶池独自享受,不慎失落人间。她懊悔不已,遂遣猪怪下界捣乱毁橘。无奈橘农铁了心,蜜橘种后被毁,毁后又种,弄得王母娘娘毫无办法。有些传说还把蜜橘与松岩山上那块耸如人形的大岩石扯在一起,说雄伟挺拔的“石大人”就是黄岩蜜橘的保护神……
黄岩蜜橘的传说作为黄岩橘文化组成部分,反映出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他们对蜜橘的喜爱和赞美。它是宝贵的民间文学遗产,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橘乡的历史风情及民族文化意识,折射出璀璨的历史光辉。
(一)石大人与黄岩蜜橘
陈永庆/搜集整理
橘乡黄岩有座风光秀丽的松岩山,松岩山北首有座莲峰山,莲峰山上巍然挺立着一位石大人。
相传很早的时候,这位石大人是南海观世音菩萨莲花宝座前的一块顽石。因他听了菩萨三万六千年的讲经说法,通了灵性,渐渐幻化成人。
一天,观音菩萨问弟子们:“尔等功课修成之后,打算去干些什么?”
弟子们一一作了回答。石人也回答道:“我只想要南更天门外金树上的一颗金果,让它在人间繁育,以治苍生疾苦。”
菩萨听了,点头称善。
石人捧着观音菩萨赠送的那颗金果,走遍神州大地。忽一日,他来到九曲澄江环绕的莲峰山,但见这里山青水秀,林木葱郁,江河交错,湖泊棋布,夏无酷暑,冬少严寒,是一块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于是便搭了茅棚,落脚居住下来。
他到江涂上挑来360担肥沃的泥土,在澄江岸边垒起一个高高的土墩,种下了这颗金光四射的金果。
三年过去了,土墩上长出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果树,树上挂满了黄橙橙、金灿灿的金果。
石人把金果采摘下来,分送给四乡的贫苦百姓。人们吃了金果,灾消病除,就纷纷到石人那里去向他道谢。
石人一面教他们栽种的方法,一面请大家一起来给金果起个名字。
有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心直口快:“这金果吃起来比蜜还甜,就叫‘甜果’吧!”
一个鹤发童颜的老者,合着手掌,虔诚地说:“它给我们带来了吉祥的福音,还是叫‘吉果’吧!”
“对了、对了!”一个身穿长衫知识渊博的教书先生,接过他们的话头说,“‘甜’就是‘甘’,‘吉祥’就是‘吉’,两个连起来,我看就叫‘甘果’吧!”
“好,好!”大家异口同声同,一致赞成。
因这“甘吉”是长在树上的,从“木”,就在边上加个“木”,成了“柑桔”。从此,这金果就成了举世闻名的“柑桔”,也就是以后驰名中外的黄岩蜜桔。
冬去春来,春花秋实。年复一年,石大人不辞辛苦,不避风霜雨雪,忠诚地站在莲峰山上,警惕地守卫着片片桔园,不使受到侵害,使黄岩蜜橘更加茁壮成长,迅速向各地蔓延发展,造福于人类。以后还传至国外,足迹遍及五洲四海。石大人也和太平县(即现在的温岭市)有“东方阿诗玛”之称的石夫人缔结了良缘,从此,他就日久天长,世世代代安在莲峰山上,不再回南海。
(二)柑橘的由来
连仲素/搜集整理
黄岩蜜橘的“橘”俗称“桔”,桔是怎么来的呢?
据说很久以前,东海边有一位老药农,他心地善良,体格健壮,经常去海岛采集草药,为百姓治伤医病。
有一年秋天的早晨,老药农吃过早饭,带上采药工具,驾起一叶扁舟,又去采药了。中午时分,他来到一个无名岛,离船登岸,一步一步往岛上爬。他爬上山头,一边掏出毛巾揩着脸上的汗水,一边仔细地察看着周围的地形、植物。忽然,老药农目光一亮,他被脚下山谷里的一棵绿叶树吸引住了。这棵树远看象把大雨伞,绿叶层层,金黄点点,非常奇特。已经秋天了,这棵树依然生机勃勃。老药农好生奇怪,决定下去看个明白。
他沿着嶙峋的岩石,来到谷底。原来,这里朝阳避风,水润土肥,是草木生长的好地方。老药农找到了刚才发现的那棵树。只见它的外形跟家里种植的橙差不多,枝头金果累累,枝丫上却没有刺。老药农暗下思忖:我与草木打了一辈子交道,却没见过这样的树。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这树如此少见,说不定是好药材呢。于是,他随手摘了个果子,剥开皮,顿时香气扑鼻,他又拿了一瓣黄澄澄、水晶晶的果肉塞进嘴里,一尝,哈哈,味道真好。老药农兴奋极了,他赶紧放下采药工具,张开药袋,把树上的果子统统摘下来。接着,他又拿起锄头,想把这棵奇特的树挖起来,带回家去栽培。但转念一想,不行,秋天不宜移栽。于是,他就带了一箩筐果子,回家去了。
老药农发现金果树的消息,很快地在沿海一带传开了,一连数日,许多人登门来看稀奇。老药农殷勤接待,大大方方地拿出果子让大家品尝。有几个邻居小孩,平素由于营养不良,长得面黄肌瘦,老药农更是疼爱,每天送果子给他们吃。渐渐地,这些孩子的胃口开了,脸色也红润起来。这年冬天,老药农又用果皮煎汤,替病人擦治冻疮,果然也像橙皮那样灵验。
好日子过得快。转眼间,春节到了,四方乡邻赶来向老药农拜年。庭院里人头攒动。大家发现老药农的供桌上摆着一样新时货,这就是几个月前他亲手从海岛上摘来的果子。大家看着果子,心里乐悠悠,嘴上叽呱呱。这个说:“老公公,明年也带我们去呀!”那个道:“老公公,等春天一到,我们就去把那棵金果树移来栽培!”老药农见大家七嘴八舌,高兴地挥挥手说:“别忙别忙。摘果、移栽还早着呢。今天是大年初一,先请各位喝杯茶,然后帮我办件事。”大家一听要办事,顿时安静下来,忙问是什么事?老药农笑着往供桌上一指说:“给这果子起个名字。”大家一听,是啊,这果子来到他们中间已经几个月了,应当起个名字。院子里象炸开了的锅。妇女们提议:“这果子是金黄色的,很宝贵,就叫金果吧。”孩子们嚷着:“它很甜,叫甜果。”老人们更有心思,他说:“这果子世间少有,分明是上苍所赐,应当叫吉祥果。”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闹得老药农下不了结论。幸好人群中有一位教书先生。这先生平时经常为村里的小孩取名字,于是大家就把他推了出来。教书先生也不客气,他听完人们的议论,想了想说:“金果,甜果,吉祥果,这些名字都不错。不过,金果的名字太笼统。甜么,按书上讲就是甘;吉祥,简而言之,就是吉。因为果子是长在树上的,所以,依我看,甘、吉再加木字旁,这果子就叫柑或桔,怎么样?”教书先生话音刚落,庭院里立即响起一阵掌声。当下就有好些人围着供桌“柑呀、桔呀”地叫起来。接着,老药农与众人商定:春暖以后一起上海岛,把那棵柑桔树移来栽培。
光阴似箭。立春洒雨水,惊蛰响雷声,江南万物生机旺盛的季节到了。在一个和风吹拂,丽日融融的日子里,老药农挑选了十几名青壮男子,带着工具,驾船扬帆,向无名岛进发。这天傍晚,那棵飘挂着大红稠的柑桔树运来了!当它在老药农家门口落户时,房前屋后鼓乐齐鸣,一片欢腾。
但是,一棵柑桔树培育得最好,结的果子也是有限的,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了得到更多的果子,老药农和乡亲们又煞费苦心,用果核种、枝条插等多种形式方法进行人工培植,都失败了。但是他们并不灰心,最后找到了桔芽在橙树上嫁接的办法,获得了成功。就这样,一枝发千棵,柑桔在东海之滨一代一代地繁衍生长起来了,成了铺天盖地的桔林。
(三)石大人守橘
尹荪/搜集整理
据说桔子从前是仙界百果之王,能治百病,奉为圣果。王母娘娘要将它囚禁瑶池,独自享用,它得到消息,逃到人间。王母一赌气,封蟠桃为百果之王,并派猪怪到下界去毁灭桔子。
黄岩种桔起初在岱石山下面的澄江边。桔农们种上桔子,马上就被海底爬上来的乌猪破坏掉。桔农们铁了心,定要让桔子在黄岩开花、结果。桔苗种了被毁,毁了他们又种,父父子子、子子孙孙,坚持了七七四十九年。这种顽强精神感动了天帝,天帝派来石将军。
这一夜,乌猪刚刚窜出江面,山上巨石突然裂开,跳出一石大人,手举神杖,一杖击毙乌猪。石大人这一杖有万钧之力,江水都被击断了。后人就叫这地方为“断江”。乌猪顺流飘到海门关外,成了椒江口的一座小岛。
从此,澄江两岸人民安居乐业,桔树成林,成了著名的蜜桔之乡。
石大人也忠于自己的职守,屹立在岱石山上,顶风冒雨,守卫着美丽的桔乡。它当年守橘时穿在脚上的两靴子,一只陷落在松兴堂附近的田间(今已毁),另一只至今依然遗留在莲尖坪旁边的山上。
(四)橘郎
尹荪/搜集整理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九峰山下住着一个勤劳勇敢的少年,名字叫吉郎。有一年,洪潮泛滥,庄稼、房屋都被冲毁,九峰山只剩一个脑顶儿。
吉郎抱着娘,娘抱着吉郎,坐在木桶里;吉郎爸抱着木头,挽着桶沿,一家人随着波浪,飘呀飘呀,飘了七日七夜,才算脱了险。
洪水退去后,活着的人都回到村里,村里房屋没有了,庄稼没有了,……吉郎和大人们一块塔茅棚、种庄稼。大水后,瘟疫四起,村里每日都有勿少人离开人世,没多久,吉郎的阿爸也死去了。爸死后勿久,娘也生起重病。吉郎终日忧愁,他对娘说:“娘,你等着,我去采药来,一定救活你。”
吉郎上岱石山找石公公求药。
石公公问:“给谁治病?”
吉郎说:“为村里人,也为我娘。”
石公公说:“怕你吃勿得苦。”
吉郎坚定地说:“石公公,只要我娘和村里人的病能治好,我骨头碾粉也心甘情愿。”
“有志气!”石公公笑了,“告诉你,黄山天都峰,有株灵芝树,树上结宝果,能治天下病。”
吉郎听了很高兴,谢过石公公,便向黄山走去。他翻过了九九八十一座大山,跨过了九九八十一条大溪,这一日,他到了一座高高的山前,这座山的主峰钻进云里,四面都是危崖峭壁,十分奇险。一个牧童告诉他:“这就是黄山天都峰。”
吉郎在山下找了好久好久,只听上面飘下阵阵的仙乐,就是找勿着上去的路。他向一个老樵夫问路,老樵夫摇着头:
“天都峰是天上都会,神仙住的地方,那能上得?年轻人,还是回去吧!”
吉郎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就是要上天都峰。”说着,他抓住岩石间的野藤,艰难地向上攀登。从日出到日落,从月升到月沉,爬了三日三夜,眼看快到山顶上了,突然脚底一滑,“哟——”地一声,他从万丈悬崖上倒滚下来。幸好坠在一棚野藤上,他挣了好久,坐起来,望了望上面,搓了搓手脚,又一寸一寸地向上爬。
吉郎上了山岗,但这山岗还不是顶峰,顶峰在南面的一个峰上,两座山峰的中间隔着一道刀口般的山脊,两边是望勿到底的绝谷。他望了好久,牙齿一咬,伏下身子,肚皮紧贴石脊一点一点向对面扒去。
皇天不负有心人,吉郎终于上了天都峰。彩雾间,果然有一株灵芝形的常绿树,树头结着不少金色果子,射出道道金光。他小心地摘下一只宝果,含在嘴里,又慢慢地扒过刀脊梁,从绝壁上扒下来。
吉郎回到家里,老娘快要没气了。他将宝果在娘的嘴边一放,娘的病就好了。这消息一传开,每日从四面八方抬来许多病人,请吉郎医病。
这件事传到皇帝耳朵里,他派了两千名卫兵来抓吉郎,要他交出宝果。
吉郎想:宝果进了皇宫,就没百姓的份了。他哪里肯交,偷偷地将宝果含在嘴里,装聋作哑。
狼虎一样的卫兵,将吉郎绑了起来,满村搜查,尽管地皮掘下三尺,怎么也找勿到宝果。他们剥去吉郎的衣服,把他按在地上,狠狠地拷打。
有个卫兵发现宝果在吉郎的嘴里,就举刀来挖,吉郎头颈一伸,便将宝果吞进肚里去了。
抢也来不及了,卫兵们举刀向吉郎的肚皮刺去。只见平空闪起一道金光,吉郎不见了,地上长起一株灵芝模样的绿树。这树见风大,一转眼就成了大树。
卫兵们用锄头来挖,谁知泥土挖了又满;他们又用刀吹,树枝砍掉又长出来。卫兵们无计可施,只好回京都复命。
村里的人们珍爱这株宝树,因为它是吉郎的化身,就叫它“桔树”。大家挑来东海的潮水,扛来括苍山的清泉,精心浇灌。到了春天,满树银花,天上人间喷喷香;到了秋天,树头结满金光耀眼的果子。
从此,括苍山下的桔子便慢慢地扩种开了……
(五)石陀人和黄岩桔
陈顺利 胡元福/搜集整理
很久很久以前观音菩萨的莲花宝座前边有一块顽石,吮日月甘露,吸天地精华,听过三万六千年佛经以后,逐渐通了灵性,成了观音菩萨身边的童子。一天,观音菩萨问身边童子:“尔等功果修成之后,各行什么善选?”石人说:“我别的都不要,只想把南天门外金树上的金果带到人间去,培植起来,治疗民间疾苦。”观音菩萨点头称善。
石人便化作一个穷苦的青年下凡,自名“石陀”。他带着金果走遍神州大地。这天,到了观音菩萨曾经落座的黄岩莲峰山。只见山前一条清翠碧绿的九曲澄江,环境幽美,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真是一个栽种金果的好地方。于是,他在莲峰山边搭了个草棚,安下身来。到江边挑了三百六十担涂泥,垒起三丈六尺高的土墩,浇上三十六担田壅,然后,从怀里取出金光四射的金果,把它种在土墩上。
过了三年零六个月,墩上长出一株青翠的树。到了秋天,树上结满累累的金果,把澄江水都照亮了。
石陀把一只只金果分送给江边的贫苦百姓,请他们品尝,教他们培植。百姓们高兴极了,把金果栽种在自己的园地里。没过几年,澄江两岸金果树郁郁葱葱,芳香四溢,吃了金果,百病不生,延年益寿。人们便把它奉为吉祥之果,称为杏果。
后来,黄岩县来了一个贪官,想把全县桔果占为己有。便在全县张贴文告,禁止私人种桔。然后带着兵丁,气势汹汹到各处圈地夺杏。一些不断改进棍流氓也趁机打劫,闹得鸡犬不宁。
石陀看到这情景,心里难受极了,便跑到钱塘江,向钱塘君借来三分六厘浪潮。在贪官带领兵丁路过江边的时候,平平静静的澄江忽然掀起了惊涛骇浪三丈六尺高的浪头直扑江岸,把贪管的兵丁全都淹死了。
从此,新任的黄岩县官,再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横行霸道,恶棍流氓也不敢明火执仗行劫了。人们把这个惊涛骤起的地方叫断江。这一带桔果的味道特别甘美,比蜜还甜三分,人们称它为“蜜桔”。
这年深秋,稻黄桔熟,观音菩萨告诉石陀:比行目的已达,可以回天上去了。但石陀流连着自己亲手培植的桔林,临走的前夜,趁着朦胧月色,他驾着朵云,飞进桔园,再看一遍蜜桔。
突然,守园的人惊叫:“云中有妖!”远近种桔人家听到声音,纷纷追过来看。
为了不惊动大家,石陀一跺脚,祥云飞上了高高的天空。因为这一脚踩得太重,把一只草鞋掉落桔园里了。
种桔人追了一程,猛见云中掉落了一只石陀常穿的草鞋,再爷望云中熟悉的身影,才知石陀不是凡人,此刻要回天上去了。他们起起石陀的恩德,便向着天空大喊:“石陀,你回来!石陀,你回来!我们离不开你呀!”桔乡人的深情厚意深深感动了石陀。他含着热泪,降落在山顶上说:“乡亲们!我领受大伙的情意,不回天上去了!就住在这儿,为大伙看守桔林吧!”大伙听了十分高兴,纷纷送柜、送甑、送床上山,还帮石陀搭起了住房。
从此,石陀长住在山顶。年长月久,他变成了一座突兀凌空的千仞巨石。人们称为“石陀人峰”。今天你如果到“石陀人峰”去看,那里的石鞋、石甑、石柜、石床,还都完好地存在着哩!
(六)金孔雀与蜜橘
相传,很久以前,一只金孔雀被恶鹰啄伤了,翻落在黄岩城北的翠屏山上,一位年轻的樵夫救起了金孔雀,把它抱回家,为它敷药医伤。孔雀的伤好后,身体也强壮了。它为了报答善良的樵夫,就从很远的地方衔来了一粒金色的种子,埋在樵夫的屋门前。它还从自己身上啄下几根金色的羽毛,覆盖在种子上。
过了几天,年轻的樵夫看到在几根金色羽毛的下面长出了一颗小嫩苗。他不认得这是什么苗,但因为这是金孔雀羽毛下长出来的,他就精心地培育,给小苗浇水、松土。到了春天,小苗长成了一颗大树,树上绽开了雪白的花朵,散发出一股清香。花开后,就结出了一个个小果子。秋天,果子长大了,由青变黄,黄澄澄一树,煞是喜人。樵夫摘下几个成熟的,自己没舍得吃,就把它送给了年老多病的乡亲。奇怪的是,吃了这种果子的人都感到荡气回肠,筋健神清。由于这种果子甜蜜、多汁,外形又像橘子,人们就给它取名“蜜橘”。
(七)宋高宗放桔灯
顺利远阜/搜集整理
南宋初年,金兀术大举南侵,相继攻下杭州、宁波。建炎四年(公元1103年),宋高宗赵构从舟山乘楼船逃到临海章安镇,登金鳌山南眺,见椒江浩浩荡荡,枫山耸峙掬翠,想是风景秀丽之地,遂命楼船连夜渡过椒江,向海门枫山进发。
是夜,正值正月十五元宵节,月明如昼,水天一色。如此良夜,高宗想起昔日汴梁盛况,不禁黯然神伤。那时家家灯火,户户管弦,游人玩赏嬉耍,金吾不禁,一连三天,竟夕不眠。如今却逃奔海隅,凄凉寂寞,正有不胜今昔之慨。
这时,椒江上游驶来两只帆船,也许是因为不知道楼船里坐着皇帝,没有回避,顺流乘风而下,直逼御舟。楼船头禁卫忙横矛喝问,方知是贩卖柑桔的黄岩船。
桔者,吉也,在这上元天官赐福之良辰,遇上如此多的桔(吉),真是个好兆头。高宗大喜,命人把两船柑桔全买下来,分赏给臣僚、禁卫。
到底皇帝是最善于吃喝玩乐的,虽然在这穷蹙之际,也想出个海上庆元宵的主意来。他吩咐臣僚吃柑桔须把下半截桔皮完整地保存下来,取桔皮当碗,贮上油,点起火,一盏一盏放到海上去。这时,风平浪静,海面上一片灯火,恰似银河移落海上,君臣饱览佳景,在椒江口同赏桔乡元宵。
现在,黄岩和椒江一带再也没有人点放桔灯了,但八百年前,赵构在元宵节放桔灯的故事却载入了地方史册,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