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测试
浩荡春风乐农家
2008年12月22日 08:11 来源: 【进入论坛】

——黄岩改革开放30年之农业农村篇

  春华秋实,岁月如歌。30年来,改革的春风吹拂黄城,开放的号角在橘乡大地奏出了时代最强音。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我区农业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发展新高潮,在这片古老而孕育着希望的热土上频传着一个又一个的捷报。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给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30年间,黄岩走出了一条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农业连年增效繁荣的发展路子。

  粮食生产掀高潮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一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关注的头等大事。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面对连年战争留下的满目疮痍,把解决广大农民吃饭穿衣问题当成了头等大事。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全国各地掀起了粮食生产的高潮,当时的黄岩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县领导带头,农技人员落户田间地头,吃住在田里,黄岩各地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

  粮农章化明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仍感慨万分:“当时政府号召农民要以粮食为纲,发动男女老少齐种粮,驻村干部也天天到田头指导,所以每个人的种粮积极性都很高。”

  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1957年黄岩的粮食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令每位黄岩人都感到自豪的消息传来:全县粮食平均亩产超过800斤,提前10年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指标,成为浙江第一个上纲要的县。

  1978年,是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黄岩再次迎来了粮食生产的又一个高潮,全县粮食亩产达到1632斤,进入全国第一批粮食亩产超“双纲”行列,居全省之首。

  在改革开放30年里,为了进一步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鼓励广大农民多种粮,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支农惠农政策。“最低收购价格制度、‘订单粮食’价外补贴政策、良种补贴、种粮大户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让我尝到了做农民的幸福。有政府给咱农民撑腰,我的心里踏实多了。”院桥种粮大户金桂平说,“以前种田靠经验,现在浇水、施肥、打药样样都讲科技。农技专家经常来田头指导,农资部门为我送来免费农资,粮食收购部门的服务态度也越来越好了。”

  今年11月9日下午,省农业厅组织省、市、区农技专家来到院桥镇,对该镇前宅村科技示范户章高勇的“甬优6号”高产攻关田块进行了现场验收,实割结果显示,1.082亩“甬优6号”单季晚稻亩产高达738.38公斤,创台州市单季晚稻亩产量最高纪录。

  “现在种稻也非常讲究科学,区、镇农业部门经常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指导我搞生产。”章高勇高兴地说。

  章高勇在科技种粮的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他及时汲取科学知识,结合自身丰富经验,不断改革创新,成为名符其实的“高产农民”。在2006年,他曾获得全省全田晚稻实割第一。

  多年来,黄岩人民始终紧紧抓住“科教兴农”的主线,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粮食生产的新高潮。黄岩粮食生产的辉煌,是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成果,也是国家粮食发展政策在基层的最好体现。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位于黄岩西部海拔700多米的屿头乡白石村有一个“世外菜园”———白石高山蔬菜基地,在“天然氧吧”里健康成长起来的蔬菜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钱袋子不断鼓起来的白石村农民都高兴地说:“如今村里的土地通过合作社统一承包,根据不同季节,分别种起了红茄、紫莳药、番薯等特色蔬菜。村民用土地入股年底拿分红,平时还能在家门口的基地里打工赚工资,大家都成了‘农业工人’,月月按时领取工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目前正值紫莳药上市季节,记者在白石村紫莳药生产基地里看到农民忙碌的身影。提起今年紫莳药的收成情况,每个人的脸上都笑开了花:“今年我们白石的紫莳药平均亩产高达3500斤,而且薯块外观品质也明显好于往年,因此卖出了高价。今年可是个大丰收年呦!紫莳药平均亩产值近万元,总产值达200万元。”

  “今年紫莳药生产情况能明显好于往年,得益于技术创新。”今年56岁的农民朱冬友告诉记者,“自去年开始,合作社组织群众进行技术创新试验。现在产出的紫莳药表皮光滑,品质明显提高,每亩可增收3000元以上。”

  白石高山蔬菜基地建设的成功是我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以“示范园区”、“示范基地”为依托,全力推进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优化种植业和农产品品种结构,培育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使主导产业在生产规模、品质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凸现。目前,我区已初步形成了多条特色鲜明、专业化程度高的农业产业带:以新前、头陀为中心的3万亩双季茭白产业带;以江口、南城、平田为中心的2万亩东魁杨梅产业带;以富山、长潭水库库区为中心的西部山区5万亩高山蔬菜产业带;以院桥为中心的1.5万亩番茄果蔗产业带。这些特色明显的专业产业带,已成为我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从事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我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的同时,如何及时地把农副产品卖出去,并且卖个好价钱也非常重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副产品产销环节中发挥了突出作用,许多合作社都通过市场联结和农民信箱网上销售等形式,推销自己的产品。

  “在杨梅上市时节,我的手机就响个不停。果子还在树上的时候,超过2.5万公斤的精品杨梅就已被订购一空了。”黄岩东岙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邱庆福乐滋滋地说,“合作社成立后,对杨梅实行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六统一’标准化生产经营,产品质量大大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强。”

  近日,在院桥镇浦口杨村的番茄种植基地,社员们正忙着给植株打杈。一只只圆滚滚的小番茄挂在藤蔓上,煞是惹人喜爱。黄岩院桥番茄合作社理事长杨崇森告诉记者,近几年参加合作社的农户收入都不错,一般年收入都有六七万元。农户能种出“万元田”,最主要得益于合作社这个“靠山”。

  看到合作社发挥的巨大作用后,很多地方纷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自2002年以来,截至今年10月底,我区已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64家,其中达到市级规范化建设标准的36家、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省级优秀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全区共有4204户农民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达5016万元,合作社拥有资产7036万元,联结基地16余万亩,带动周边农户7.5万人。今年共有14家合作社接受市级规范化考核验收,12家骨干合作社达到年销售收入500万元的考核目标。

  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

  30年前,黄岩西部山区几乎没有一条水泥公路。“那时候,建一条能够让拖拉机可以进出的村道,是我们村民梦寐以求的大事。”平田乡牛游塘村村民牟金香说。

  “富民惠民,路要先行。”于是,黄岩实施了“村村通”工程,在西部开始了旷日持久而又艰苦卓绝的道路建设工程。目前,除个别高山深山人口稀少的小村外,全区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道路骨架网络已经形成。

  交通便捷后,当地旅游业也迅猛发展起来。在上郑大瀑布和富山大裂谷景区,游人日渐增多,一些新开发的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过去因交通不便而藏在深山的美景,终于成为当地农民的“聚宝盆”。

  生活水平提高了,山区人民更加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在有关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纷纷在竹木花草之间建起了一排排、一幢幢崭新的小洋房。这些房子与当地优美的生态环境相映成趣,凸显出西部山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山川秀美的面貌。

  同时,我区各地的新农村建设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一条条平坦笔直的水泥道路、一只只摆放整齐的垃圾箱、一幢幢整洁靓丽的“别墅”……置身于北城街道后庄村,才切身体会到我区首个“省级绿化示范村”的魅力。2003年,后庄村投资2500多万元进行村内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村民纷纷兴办实业和从事二、三产业,村集体经济飞速发展,由2001年的15万元增长到2007年的200万元。

  “村里帮我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我与老伴可以领到不少养老保障金,再加上村里每月发的养老补贴,老两口的基本生活根本不用愁……”李阿婆道出了后庄村很多老年人的心声。后庄村组织村民参加社保,同时实行养老补贴制度,凡男满60周岁以上,女满55周岁以上者,每人每月可享受村里100—150元不等的养老补贴,解决了失土农民的后顾之忧。

  回首30年农村改革洪流,这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改革未有穷期,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途中,在黄岩大地广阔的田野和山林间,一定还会上演更多的精彩大戏!

【作者】:  【编辑】:吴荧渊
推荐阅读

高温,对于很多室内工作的人而言,或许只是一个数...【详细】

近日,北洋镇康山村的村民牟永胜,种的南瓜大丰收了...【详细】

在橘乡,“全民健身日”这天,城区的大街小巷也...【详细】

最新热点+更多
人间最美四月天 最是书香能致远 打造“书...
爱玛电动车产业园区周边道路建设涉拆房屋...
民科工贸生产基地项目获评省水库移民共同...
民科工贸生产基地项目获评省水库移民共同...
人间最美四月天 最是书香能致远 打造“书...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抓好招大引强这件头等大事
头雁领航 雁阵齐飞 ——黄岩东城街道以“...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