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改革开放30年之“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篇
11月25日,市委书记张鸿铭赴黄岩西部调研时,充分肯定了黄岩西部山区扶贫开发取得的新成绩。他说,黄岩西部山区一年一个样,年年新变化。广大干部群众展示了新的精神状态,生态农业走出了新路子,低收入农户奔小康有了新开端,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新改善,旅游开发有了新进展,黄岩西部山区前景美好,市委、市政府对此充满信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区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五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把加快西部扶贫开发作为推进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并重,从西部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高山移民、产业化扶贫、劳动力培训、结对帮扶、旅游开发等重点工作,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各方参与,较好地完成各项任务,西部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小时公路圈”使西部变“小”了
从黄岩出发一路西行,不用一个小时就到了有“黄岩西藏”之称的屿头乡白石村,该村平均海拔600多米,常年云雾缭绕。村民老郑指着家门口的水泥路,高兴地告诉记者,自从有了这条水泥路,他们村种起了高山优质蔬菜,如今村民都因路而富了。
老郑今年近50岁,在他儿时的记忆里,去一趟城区,简直比登天还难。“那时,村里没有路,全靠双腿走,去一趟城里来回要二三天。这几年,我们这里不仅通了路,还浇上了水泥,当天来回都很方便。”为打开“山门”,五年来,我区累计投入资金15749万元,实施西部山区的县际道、乡际道、主干道,以及通往各主要景点和各类示范园区的道路建设,完成道路修建125条、326.484公里,其中道路硬化121条、309.837公里,村道硬化109条、242.837公里。道路骨架网络已经形成,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和西部山区“一小时公路圈”。
有了路就有了希望,走出大山的人们又回来了,他们在自己的家园打造新的希望。昔日白石村的茅草地成了如今的“高效蔬菜基地”,难怪村民小友一聊起此事,就笑得合不拢嘴。他说,他如今的年收入已经远远超过过去在城里打工时的年收入。
高效特色农业使农民腰包鼓了
2万亩东魁杨梅基地,1万多亩笋竹两用林基地,2000多亩优质柑橘基地,1万多亩高山蔬菜基地和10万多羽高山放养鸡基地……从黄岩驱车一路西行,簇簇灌木,丛丛青绿,不时从山边伸展出来。
黄岩西部山区地处长潭水库上游,有50万亩西部山场面积,平均海拔300米—600米,大多属低山缓坡,且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独特的自然条件,给这一地区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地方不可替代的优势:适宜各种植物种植,特别是绿色农业产业发展大有前景。
“今年夏天,屿头乡上凤村张琴顺的一篮枇杷卖了960元。”采访时,区扶贫委的同志告诉记者。上凤村种枇杷已有近30年历史,以前这里种的基本上是中低档枇杷,品质不好,价格不高。近几年,我区出台政策,凡种植优质的枇杷,一律给予补助奖励。这一政策大大调动了村民们的积极性,优质白沙枇杷越种越多,价格也一路攀升。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是西部山区“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的重头戏。通过五年努力,如今在他们手中有水果、蔬菜、药材、花卉、笋竹两用林等“五朵金花”和“长潭湖”牌柑橘、“牛路”牌冬笋、“黄岩溪”牌高山蔬菜等十几张“金名片”。
目前,西部山区已建成4个示范片、9个示范点、70多户示范户,共建成水果、蔬菜、药材、花卉、笋竹两用林等基地总面积达65000亩,形成了柑橘、笋竹两用林、东魁杨梅、高山蔬菜、高山放养鸡五大类农业产业基地。同时,充分发挥了农副产品配送中心的作用,促进农副产品与市场成功对接。到目前为止,配送中心共连接合作社28家、超市191家、酒店食堂50家,配送总量2万余吨,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超过300万元。台州西部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已被国务院扶贫办命名为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
富不富,看吃住。五年来,我区西部山区欠发达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不断加强,高山移民工程扎实推进,共完成下山移民2378户、8086人;已建在建下山移民小区(点)28个;自发外迁318户、731人。“安迁工程”顺利实施,已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移民新区6个,安置移民347户,西部“六乡一镇”已有44个村通过区级整治村验收,3个村获得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称号。区委、区政府还将西部山区作为“生态公园”整体包装,有序开展“两清两改”工作,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开展农业农村面源污染调查工作,有计划、有步骤进行面源控制试点和生态规划编制。采取有效方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在宁溪镇建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把宁溪镇列为全区第一个生态建设示范镇。此外,有重点对原有的环保、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和提高,广播电视基本实现全覆盖,电脑宽带基本实现村村联通。同时,西部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我区引进外部资金,对西部山区丰富且分散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包装和有序建设。富山大裂谷、黄岩大瀑布群景区、“浙东十八潭”景区、桐树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建成开放;启动船山峡谷农业观光园区前期工作。同时,依托旅游景点大力发展“农家乐”,吸引了不少外出经商能人回乡,开发农业旅游商品、农家旅馆、餐饮等特色旅游服务行业,部分“农家乐”已对外营业,并开始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农家乐”和旅游业两者互荣互兴,逐步成为景点村落的重要产业。
结对帮扶让爱心在这里永驻
前不久,省委宣传部外宣办党支部在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吕建楚带领下,到结对帮扶的黄岩上洋乡潘山头村开展帮扶活动,并将每年资助5万元扶贫款,为该村解决实际困难。
像省委宣传部外宣办党支部那样,五年来,由省、市、三区机关和重点乡镇、重点企业、富裕村结对帮扶我区欠发达乡镇的氛围日益浓厚,累计提供帮扶的资金达2347万元,确保了我区“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工作扎实推进。
2003年,我区富山、上郑、屿头、上洋、平田等5个乡被列入全省“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五年来,各级各单位和社会各界为黄岩西部山区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今年1月28日,受省政协机关党组的委托,省政协副秘书长叶子挺等一行8人,冒着雨雪来到地处黄岩西部大山深处的富山乡外坦村,走访慰问当地困难党员和群众,送去了5万元慰问金,还看望了省政协机关派驻的农村工作指导员。下田头、访农户,摸实情、解难题,办实事、谋发展……4月7日开始,台州高速公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员在总经理林广祥的带领下,由办公室、监察室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调研组,深入屿头乡石狮坦村蹲点调研。蹲点期间,他们走访了石狮坦村的许多农户,慰问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并与村民、党员干部、种植户代表、村班子进行多次恳谈,一起分析、破解当前村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他们根据群众反映,先后邀请水利专家、水果专家、种植大户,到村里进行现场踏看,出谋划策,并采取“集团公司支持一点,向部门筹措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用于该村的大桥、自来水工程、环村公路建设;在壮大集体经济方面,他们帮助该村实施50亩土地改溪造地,种植名特优水果,在村里的上沈洋、荷花心、峰家岙、岗后山等低山缓坡处开发千亩名特优水果基地,并落实了建设资金,增进了与村民的感情。在4月11日他们结束蹲点离村回程时,几十个村民自发地在村口夹道相送,他们握着调研人员的手,脸上写着感激,迟迟不肯离开。
我区还针对西部山区村无办公用房、特困户无住房、村无集体经济等突出问题,予以重点解决。五年来,通过新建、修理、财产转让等途径,全面解决了西部行政村的办公用房问题。为无住房的135户低收入农户新建平房28间,修理危房126间,使特困户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对集体经济“空白村”,通过政策扶持参与旅游开发、办小水电和创办其他经济实体,增强了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通过五年的扶贫开发,我区有效解决了西部群众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改善了山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受到西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广大山区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大大增强,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奔小康已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