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对儿女情长自然不懂,所谓的“孟姜女哭长城”,“梁祝化蝶”,“牛郎织女”,这些民间传说,听得再三,也只感觉故事悲切,爱情的美却如梦幻,浮于脑际也缥缈。
后来,情窦初开,懵懵懂懂中,迷上了武侠小说里的爱情。那为情所困一夜青丝化白发的白发魔女练霓裳,那宁困活死人墓愿终生陪伴小龙女的杨过,成了爱情标本铭记于心。虽然知道那一切是小说的虚构,以为人间不会存在,但总幻想人生中有一天自己也有这样的交遇,有这样刻骨铭心的一辈子或一段的爱情。
再后来,周边的人事听得多了,知道了一夜白发的事还真不少,才知人间自有真情在。这些年中,读的书,见的事多了,亲身经历的情感也复杂了,许多时候,也会静下来,认真思考爱情,思考“爱情”这个词里的内容有多丰富,有多复杂。
“爱情”,“爱”在前,“情”在后,是说感情的前提条件是爱;是由爱心而起——爱心是无私,是付出,不是获取。这“爱”又是“恋爱”的意思,所以有较多的“依恋”情分的爱,不是亲情之付出的无私的纯粹的爱。
这种心灵之爱与心灵之倾慕不同。心灵之爱,是无条件的愿为对方付出;心灵之倾慕,夹杂了太多因爱慕而想拥有的心理成份。前者可以普通,可以发生在平常人身上,但那是纯净的,真正的可称为“爱情”,因此,也是最伟大的爱情。后者次之,但常发生在大人物身上,所以,在世俗中,人们为了歌颂大人物之伟大,就给这种爱情抹上崇高的光芒。
心灵之爱与心灵之怜也不同。“怜”是一种同情,一种施舍。虽然“怜”可以称为伟大,但对于要发展出感情,发生成爱情,就不纯净了。
而那些因美色、金钱、地位、政治(包括国家利益)等等杂七杂八为条件的爱之情,只能算是“爱情”的变异了。实际上,因为太多的功利,绝大部分被宣传的爱情早已被我们搞糊了。
我自用心去理解爱情,感受爱情起,一直认为,爱情就是一宗信仰,一门宗教。并且,是信仰中的信仰,是宗教中的宗教。因为它是最纯洁的信仰,最真实的宗教。它超越了世界上一切功利性的信仰,它超越了人间一切渴望回报而又虚无的宗教。
记得十七年前,听乔榛与丁建华朗诵的《茶花女》片段时,玛格丽特病危中,有这样一段话:“------要是阿芒回来还不能救我,那就没有什么能救我了。人为何而生,也该为何而死,不过迟早而已。我是为爱情而生的,我也要为爱情而死了。”
在玛格丽特眼中,爱情就是生存的目标,就是生命的追逐,就是她的全部。如果说人一定要有信仰,那爱情就是她的信仰,是从灵魂和身体同时出发的最虔诚的信仰。
随后,我听到《战争与和平》中,安德烈临死前,对伴在他身边的娜塔莎说:“------没有人像您这样给我这种柔和的寂静------给我光明。我高兴得简直要流泪了。”
临终前,“柔和的寂静”是什么?能给死者“光明”的是什么?是一种慰藉,是一门宗教。它让死者面对死亡不再恐惧。我曾听说不少虔诚的基督教徒在临终前,即使是会产生剧痛的肝癌,也会因宗教信仰而无知觉疼痛,安然死去。我也亲眼目睹过这样的病人,这样的事实。这就是宗教的力量。而对于安德烈,这份“宗教”的力量就是爱情。
所以,我有时候也想,从抛弃人性,只从人情的角度看,那些殉情的人,其实与殉教、殉国的人一样崇高。这就是为什么少年维特对绿蒂的疯狂爱情,最后导致开枪自杀,也催人泪下,令人感叹的原因。
我没有宗教信仰,所以,会有这样的理解:爱情就是信仰,就是宗教。
前不久,读到“爱情天梯”的故事,应该算是报道吧,我更加坚信爱情就是宗教,是最真实最纯洁的宗教。它不像有些教义里渴求回报那么赤裸裸,更不像那些宗教的虚无。它只属于二个人,或是一个人,它比任何宗教都具体、真实。
“爱情天梯”说的是,重庆江津区中山镇,那对互称“老妈子”和“小伙子”的姐弟恋,徐朝清和刘国江的故事。50年前,19岁的刘国江,爱上了育有四个孩子的29岁的寡妇徐朝清。他图的是什么?他也不是为了施舍与怜悯,却突破家庭阻挠,携妻儿隐居深山。50年来的相濡以沫,艰苦度日,实在难以想像,实在令人动容。
50年里,“小伙子”刘国江倾尽全力——及到
我不禁又想起诗人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故事。诗人是为爱情,为付出,才奔波异地求职。我相信他对小曼的爱,自始至终是真正的爱情。也许,小曼开始对诗人的爱,只是一种浪漫和狂热,但当诗人去世后,她清守一生,清醒处世,积极人生。不管是不是志摩的死感化了他,我同样相信她对志摩的爱,在后来是真正的爱情。
童话里,安徒生也为我们讲述了真正的爱情。那小人鱼最后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杀死所爱的又得不到的王子。她的爱一开始就不是为了获取,只是爱心,只是付出。
在这些令人肃然起敬的爱情里,当初有没有起誓,就像在信仰、在宗教前起誓一样,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罗密欧在月夜对朱丽叶有过爱的起誓,电视里常常也为爱信誓旦旦——这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所以,我觉得爱情的形式也与信仰与宗教相同。
我不为众人的信仰存在,也不为众人的宗教活着。虽然我现在就知道,有一天我会“祈祷已经没用——因为我蔑视所有的宗教”,但我相信爱情。虽然,我似乎从没对爱情有过起誓,还是借用丁玲一句话:“我在爱情中生长”。我在爱情中生长,我就没有恐慌,没有痛苦——因为痛苦也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