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着伟大祖国六十年的光辉历程,寻觅着先烈们走过的苦难岁月……无论是战火纷飞日子,还是和平年代环境,队伍在战斗间隙,生活之余,行径之中,歌声嘹亮,军人因军歌而精彩。
那年初冬,我应征入伍。记得分到新兵连的当天晚上,排长说,上级首长指示,人人学会唱《战友之歌》,周未全营拉歌,看哪个单位唱得响。接下来,先由一班长教大家唱。
接着,一班长教一句“预备唱”,我们就跟着学一句:“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你来自边疆,他来自内地”、“我们都是人民的子弟”、“战友战友,这亲切的称呼,这崇高的荣誉”……
一曲歌,诠释了战友二字沉甸甸的份量,我注定是革命大家庭中的一员,大伙儿同吃一锅饭,同举一杆旗。这是我当兵第一天学会唱的第一首歌,也是接受部队教育的第一堂课。渐渐地,我懂得什么叫团结友爱,亲如兄弟,“钢铁集体”?那就是战友间心连心,同命运,共患难的深厚情谊,对祖国和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战士的歌声最嘹亮。
“一连的,来一个!”“二连的,来一个!”……在军营,常常以连队为单位,干脆用歌声作回应。军歌,犹如战士的政治生命,歌声象征着军人的作风。既鼓舞士气,激发集体荣誉感;又丰富业余生活,带来精神慰藉。
军歌声回荡,时刻伴随着战士们的健康成长。新兵的共同课目训练,完全与“每周一歌”结合在一起,同步进行。譬如:
第二周,白天进行队列分列式训练,晚上学唱《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大阳……”
第三周,开始投掷手榴弹、操枪瞄靶训练,又学唱起了《走向练兵场》:“彩霞飞舞红旗扬/风吹树叶哗哗响/我们的步伐多雄壮/歌声那个嘹亮走向练兵场……”
第四周,当准备实弹射击,初次检验瞄靶训练成果时,又学会了《打靶归来》:“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风展红旗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短暂的新兵生活过后,我下到老兵连队,没过几天又被推荐到部队新闻报道组,整天忙于学习写新闻、投稿,再也没有机会像在新兵连那样,学唱更多的军旅歌曲。好在吹军号的间隙,军歌嘹亮,广播里常常播放《骏马奔驰保边疆》、《十五的月亮》、《军港之夜》、《松花江上》、《南泥湾》、《歌唱祖国》……
其实,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过程,我个人的命运与部队建设、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失误和成功,一些出操、训练、立功、评衔的小片段,都将见证着我军营生活的经历。即便几首军歌,同样勾起我对部队历史的认同感、归属感。
我所在部队也有自创自编的“军歌”,从一句“炮声隆隆跟贺龙”的歌词中了解到,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建国后,部队屡次调防,番号几经变更,如:步兵第二师炮兵团、陆军第二师炮兵团、第一集团军第二师炮兵团……
岁月无情,军歌有痕。
对我来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四年的军旅生活就这样匆匆而过。直到走出军营,向军旗告别,我会唱的军歌仍没几首。一次,有位年近花甲的老兵对我说,有位部队作者,坐船去舟山海岛时突发灵感,创作了《战士的第二个故乡》。他随之哼起:“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陡峭的悬崖/凶涌的海浪/高高的山峰/宽阔的海洋/啊祖国,亲爱的祖国……”
军旅之歌,乃是多元性军营文化之精髓,军营生活之灵魂,震撼人心。如今,我心中的军歌,战士们嘹亮的歌声,仿佛在耳边久久回荡,难以忘却,那是我对军旅生涯、对伟大祖国的热爱情怀,最值得珍贵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