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了,也降温了,思思寒意从窗外飘进来。
这样一个台州特色的初秋下午,天有些阴。看完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电影——《走出非洲》。就在这个小空间和有限时间里,包容下了整个非洲大地,这片在原著作者口中,如此苍凉、神秘的土地。
初看片名《走出非洲》,咋以为是部纪录片。猜想,也许是关于非洲陆地的故事,原来与一段哀婉的爱情有关。故事开篇,女主人娓娓道来:我在非洲有一个农场,就在贡嘎山下,一开始的一件礼物开始了我们的友谊……他又送了我一件礼物,用上帝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我想是的……
非洲大地,从残阳下映照的黄土,到傲然独立的树,会让人想起<乱世佳人>结尾。那个不甘就此被生活击跨的女主人公,巍然屹立于自己的土地之上以及她坚韧的话语。是的,凯伦也如此,摒弃自己在北欧的荣华,一个人乐此不彼的踏上望不到边的非洲大陆,她是一个拓荒者。
识字的人不一定都是文明人,勇敢的人不一定能俘获爱情。在晴天也握着伞的土著长老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凯伦通过对自己最美好时光的追忆诉说着后一个道理。凯伦无疑成了我心中崇拜偶像,坚强着,勇敢着,但并不失女性的阴柔之美。那原本自以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丹尼斯也最终被这个女人折服,并说了这样一句,是你破坏了我孤独的自由。丹尼斯,有着如风一般的浪人情怀。他曾说过,我不想有一天突然发现,我在为别人而活 。
有些东西,并不是如“凯伦的坚毅”或者“丹尼斯的热爱自由”这样简单的语句就所能传递。这种力量,应该是源于非洲大地的热量和广袤、坦阔……当音乐响起起,男女主人公在滑翔机上俯瞰辽阔的草原和那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非洲生灵,这实在是一种极至的浪漫。直至凯伦即将非洲,她独自留恋在草原上,依依不舍地低声说,如果我知道一首属于非洲,属于长颈鹿,属于非洲新月的歌,属于田地的犁头,和采咖啡工人的歌;那么非洲是否也知道属于我的歌,颤动的平原上空,是否正有我的色彩……
电影从画面至情节,无一处不在发光。它就是一部如此闪耀光芒的电影,带着非洲的炽热与不羁。
……I have a farm in Af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