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临近,春节将要来到,新年气氛渐渐浓郁,家家户户都开始了过年的准备,谢年的爆竹声更是此起彼伏,此时,我不禁又想起了儿时家乡的谢年。
过去,谢年是人家必不可少的一个习俗,而且要赶在立春前进行,仪式还较“隆重”。人们把八仙桌抬出来,端端正正放在天井中央,桌子中间摆放供品,然后全家人一起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保佑大家身体健康,合家平安。
谢年,大多是选择在晚上五更时进行的,为的是夜晚宁静或涨潮之时图个吉利。有些大院里,几户人家一起摆案谢年很是热闹。每当那时,孩子们都兴奋得睡不着觉,早早起来后就屁颠屁颠地跟着父母亲转,说是帮忙,其实是在添乱。大人们惟恐孩子们乱窜,冒冒失失弄破盆碗,怕给新的一年带来不吉利,因此,常常被父母警告不许乱说乱动。这边大人话音未落,那边孩子们又紧围着供桌,对盘中诱人的祭品好奇地观看并指指戳戳。
就这样,谢年的风俗一直流传至今,富裕人家有钱谢年用的是全猪羊、鸡鸭鱼肉。贫困人家无钱谢年,几杯清水代酒,用年糕做出几只大元宝,年糕猪头、年糕鸡来代替祭拜,有的更甚,我家就是属于无钱的谢年。小时候,我常“趴”在那些富裕人家的祭桌旁,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丰盛的祭品馋得流口水,直至父母亲连哄带拽将我拉回。
记得那一年困难时期,年关脚步渐渐逼近。奶奶、父亲和母亲三人每天都为“谢年”的祭品一筹莫展而发愁。
谢年祭祀酒上三巡,最后,父亲代表家人放鞭炮以欢送年神,这样,整个谢年仪式也随之结束。这时天已拂晓,我们孩子都拿着香去屋前的空地上兴高采烈地燃放鞭炮。
谢完年后的早餐必吃年糕,这叫“谢年糕”,那是过年的第一顿美餐。父亲把那些年糕块头拿来,那祭过的鱼、肉较多地放到了锅里煮。因而这一顿饭菜最有油水,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算是极为好吃的美味佳肴。因此,儿时好吃好玩的“谢年”就深深地铭记在脑海,谢年也成了我们孩子久久期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