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俗话说:农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拥有一套坚固、宽敞、明亮的住房一直是我区广大农民朋友的愿望。“十一五”期间,区委、区政府相继制定出一系列改善农民住房条件的措施。如今,5年过去了,农民住新房的愿望是否实现?近日,记者来到屿头乡上凤村,试图通过对这一普通村的走访,来展现全区广大农民朋友住房的变迁。
这是一组有关农民住房变化的数据:近年来,全区投入农房改造资金11.72亿元,其中直接财政补助1.88亿元,拆除危旧房70多万平方米,新建农房179万平方米,8287户农民搬入新居。
“这是农民住的房子吗?”当外乡人看到上凤村那一幢幢整齐漂亮的别墅式新颖农民住宅时,也许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时,村民会高兴地告诉你:“不错,这就是我们的新房子,我们期盼已久的家。”从破旧的瓦房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这是上凤村834位村民的愿望,如今,他们的愿望实现了。
“一直以来,种出口感香甜的枇杷是上凤人引以自豪的事,如今,让上凤人值得骄傲的,还有住房。”
虽然搬进新房已经一年之久,但是村民黄福荣的喜悦之情依然溢于言表。在与记者的交谈中,他心里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从日常起居的芝麻绿豆小事,到去年儿子娶媳妇的大喜事,只要是跟新房子有关的,他都能如数家珍般一一罗列出来。
看到丈夫在记者面前如此“滔滔不绝”,一旁的妻子不由地插话:“他这人就这样,平时话不多,但每次说到自家的新房子,他就特别能‘唠叨’,也不知道人家爱不爱听。”
妻子的“提醒”似乎并没有让黄福荣的“喜悦之举”有所“收敛”,他告诉记者:“在我们村,我家里的条件算不上好,要是换做其他条件好点的村民,光说新房子的装修这件事就能讲上好半天。”说完这话,老黄笑了,他妻子也笑了。
显然,这是一位普通农民搬进新房,亲身感受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后,发自内心的最为朴实的感慨。此时此刻,一边看着自家崭新的房子,一边接受记者的采访,对黄福荣来说,只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拉家常,然而,回到几年前,黄福荣似乎没有这样一种“心情”与外人分享内心的喜悦。
乱石堆积成的墙面、破碎瓦片和稻草搭的屋顶、报纸糊的窗门……
在农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房子大多是这样的“特殊”结构,农村人喜欢称它们为“土窝”。在黄福荣印象中,他家最早的房子就是这种“土窝”结构,遇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的情景对黄福荣一家人来说习以为常。后来,随着农村生活条件逐渐改善,黄福荣家的房子几乎每年都要进行好几次如房梁加固、墙体粉刷这类的“室内装修”。“房子虽然夏不挡雨、冬不御寒,但再怎么差,总比没地方住好。”黄福荣说。
房子再怎么“装修”,总体构造始终是土墙面和木房梁,在台风面前,“土窝”就更显得“飘摇”。2004年的云娜台风,让黄福荣第一次亲身体会到自然灾害的强大威力,也激发出他内心“住上钢筋水泥房”的强烈愿望。
“当时我正在屋里做饭,只听‘哐当’一声,抬头一看,整个屋顶被大风掀翻了,雨水直往屋里灌,真是吓死人了。”回想起来,黄福荣依然心有余悸,当时他就在想,这辈子即使再苦再累,也要住上可以挡风避雨的房子。在上凤村,有这种想法的村民何止黄福荣,如今,他们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用黄福荣的话说,以前村里来客人,村民总喜欢向他们炫耀当地种的枇杷,现在,最让村民们值得骄傲的,还有村里的房子。
“住老房子的那段日子,村民们除了干活,跑得最多的是银行。搬进新房后,更多的人喜欢跑装潢市场。”
几年前,上凤村的村民几乎都有这样一种“癖好”:只要干活一赚到钱,不管手里有面值多大的纸币,第一个想去的地方就是银行,因为放在家里,着实让人“担心”。难道是村里的治安不好?其实不然,村民怕的不是小偷,而是家里的老鼠。
“以前,住房条件差,卫生状况不尽人意,家里老鼠很多,往自家放东西,就怕被老鼠咬。尤其是钱,好多村民平时干活忙,没时间去银行,就把钱存放在家里,结果辛辛苦苦赚来的钱都被老鼠咬了,让人心疼。之后,村民都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一赚到钱,不管面值多大,都会抽出时间存到银行。”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搬进新房后,仍有不少村民依然有着这种特殊“癖好”,然而更多的人不会刻意地抽时间去存钱,因为,住进新房后,老鼠早已不见踪影,往家里放些日常开支所需的散钱,他们放心。
在谈到黄福荣新房装修这一话题时,记者用“挑剔”这个词汇来形容眼前这位普通的农民。
“你看,这两块玻璃,我跑了路桥等很多地方都没有,后来还是我特地从广州订购的。”指着阳台栏杆上的两块崭新的玻璃,老黄有些“沾沾自喜”,他说:“买这两块玻璃的时候,家里人很不理解,认为没有必要,但是我觉得,在我们农村,不期望家里装修得多么豪华,但毕竟是自己的新房子,总想有些装饰跟别人的不一样,很有必要。”说完,老黄开心地笑了。
在上凤村,记者看到,仍有不少村民忙着对新房进行装修。现在只要一有空,他们都会去装潢市场挑选材料,毕竟,对村民们来说,现在没有比搬进新房更让他们开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