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学知识可去哪里?去文化俱乐部;如何减少邻里纠纷?去文化俱乐部;怎样才能学到更多致富门路?去文化俱乐部……
2009年,文化俱乐部已成了浙江广大农村村民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还是来此打工的新浙江人,闲暇时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文化天地。
4148家,这是目前浙江台州市农村基层文化俱乐部的总量。作为浙江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样本”,台州市从建设社区文化俱乐部入手,让居民群众参与共享“文化大餐”。截至2009年底,文化俱乐部的建成率已达80.02%。
坐进敞亮的多媒体教室,用满是老茧的手握笔认真记着笔记……这是记者在台州市黄岩区繁荣村农民学习会馆所目睹到的一幕场景。“连附近村庄的人也跑来听课呢。”村党总支书记郑兴池说到学习会馆的热闹景象,喜不自禁。
与繁荣村相似,黄岩区的51家农民学习会馆均按农民所需开设课程,功能多种多样。江永军是会馆里的常客,他有事没事总喜欢往会馆跑。“现在咱泥腿子也成文化人了。”根据实际情况,不少村党支部把文化俱乐部办成了村民就业技能培训学校,请老师、设课程……几年下来,根植于村民心中的文化因子悄然发挥作用,如涓涓细流改变着村民们的习惯思维。
文化俱乐部不仅是村民们学习文化的“催化剂”,还是凝聚民心的“黏合剂”。在被称为“移民村”的仙居县三溪村文化俱乐部,常常能看到一幅幅和谐村居图:一群小伙子热热闹闹地打篮球,同村的大爷、大妈使劲加油助威,或者村民们一起敲腰鼓、看电影……说起文化俱乐部,村民们都觉得这是促进交流交融的好平台。而时光倘若倒流至2002年,贫困、落后、民心涣散是这个移民村给外界最深的印象。
从棋牌室到学习会馆,从舞蹈房到篮球场,文化俱乐部的内容不断完善。2009年,文化俱乐部又添“新丁”。http://cc.576tv.com”,是台州网络文化俱乐部的网址。随着网络文化俱乐部的开通,基层文化俱乐部从实体走向虚拟,由现实迈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