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专题频道
丁春芳:贤德媳妇敬婆婆
2010年12月24日 14:48 来源:黄岩新闻网 【进入论坛】

  在我们北城,一些上了年纪的婆婆、公公、大婶、大伯等常常提起北城下林村丁春芳,夸她不仅是一个好妻子,而且夸她是敬老好媳妇、贤媳妇!她二十多年如一日,尊老敬老,照顾多病的老人,精心照料长期瘫痪的丈夫。1999年—2004年多次被区评为好媳妇、好妻子、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等。《黄岩报》、《台州日报》在98年11月份刊登《羸弱女人撑起一个大家庭》,2004年《台州日报》报导《十七年精心照料瘫痪丈夫》专题报导丁春芳的事迹。

  丁春芳,一九五九年六月出生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乡村淳朴,善良的民风,使她早早养成一种尊老敬老的优良品德。1983年,丁春芳经人介绍认识并相爱张小金之后,一些“好心”的姐妹们纷纷登门劝说:“春芳,他父亲患有一种俗称‘抖顺风’的病,母亲患多年的高血压,家里穷得叮铛响,你去了还是活活受罪啊?不如趁早把这门亲事退掉,另攀高枝?”对此,春芳却说:“只要人中意,勤劳能干,不怕家里穷,再说,二位老人更需要有个人待候、照顾。人都有老,有病的时候,孝敬老人是我们晚辈应该做的事。”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婚后,春芳和丈夫二人相沐以濡,相亲相爱,丈夫在外出打工挣钱,丁春芳毅然地以柔弱的双肩承担了家务活和待候二位老人重任,一直和公公、婆婆同住一座房,同吃一锅饭。二十多年来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公公、婆婆。丁春芳生孩子后,亲戚送来几篮鸡蛋、肉等,她自己总舍不得吃,每天早上,她总是做些蛋汤给丈夫和两位老人喝,婆婆说:“你更需要营养,还是你吃吧!”但春芳总是撒谎说:“我刚才在楼下已经吃过了。”每天除了一日三餐给公公、婆婆递茶送饭外,还替婆婆、公公洗衣、缝衣、梳头,不厌其烦。长年累月地服侍年迈多病的公公和婆婆。每次听到隔壁有咳嗽声,她就慌忙跑过问这问那,问寒问暖。但她对自己的身体却关心得极少。由于多年劳累,她落下一身病:慢性妇科病、慢性咽喉炎、胃病以及神经性的头痛病。人家劝她到医院去看看,可她总笑着摇摇头说:“没事的”,有时实在折磨得苦了,她就抽空到山后采些中草药,偷偷地晒干熬服。结婚二十多年来,一直尽着媳妇的一片孝心,从不与婆婆闹别扭或发生口角,有时婆婆、公公唠唠叨叨,她总是忍让求全,使家庭和睦。

  天有不测风云,她家遭到意想不到的灾难。1987年4月,他的丈夫帮助同村的一户人家造房子,在一次起吊空心板时,从二楼突然掉下来的空心板砸在张小金身上,两脚被孔心板压碎,急送黄岩医院抢救,她的丈夫性命保住了,但两脚的大腿全部锯掉,不但不能走路,而且大小便失去了知觉。特别在夏天,她的丈夫全身发臭,臭气冲天使人难受。丈夫残疾后,开始就对她说:“春芳啊,我残疾后,变成人不象人,好似植物人,连累了你,还早离婚好。”但丁春芳每天劝丈夫不要这样想,我们是患难夫妻,有难共当,有福共享。她的丈夫见软的不行,脾气变成暴躁,不吃不喝,想逼走她,好心的姐妹也劝她改嫁,但她坚决不离开这个家。她说:“我离开这个家,还像个人吗?我走了,谁还会要这个家,谁来照顾公公婆婆。”她毅然用柔弱的双肩撑起了这个沉重的家庭。

  丈夫、公公和婆婆看病需要钱,微薄的收入和巨大的开支,迫使丁春芳不得不拼命干活。田洋生活都落在丁春芳身上,柑桔喷药摘果,田里插秧割稻,地里种菜、浇水……丁春芳自己忙得团团转,过度的劳累,使她几次昏倒在田地里。有一次夏天,她独自在田洋种田,由于身体虚弱,劳累昏倒在田洋上,全身泥水,幸好过路人发现,被人抬回家里,但每次醒来后,最让她牵挂的还是那些没干完的活。

  为了能多挣几个钱来贴补家用,丁春芳白天干完田地里的活,晚上还要绣花和组装工艺品,经常忙到深夜十一、二点钟才睡。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丁春芳一直保持孝敬老人的美德。在艰难恶劣的生活环境下,春芳不忘记老人,不仅精心瞻养两位老人,而且处处关心老人,平时问寒问暖,使老人们尽力过好晚年。一九九四年秋,身患高血压的婆婆,突然身体发热、连续咳嗽,呼吸困难,送医院检查体温到38℃,患慢性气管炎,医生通知必须住院治疗。婆婆认为自己家里穷,加上儿子残疾,家里根本无钱治病,自己老了,还是回家等死好,喊着媳妇把她送回家。“不要急,病要治的,没有钱我会想办法”丁春芳千言万语劝说婆婆不要回家在医院治疗。她把自己平时攒积起来的钱全部拿出来还不够,还向亲戚东借西借,凑齐了3000元给婆婆治病。在婆婆住院期间,她忙碌不停,每天上午在医院照料婆婆,下午回家安排好公公,丈夫的生活。晚上回到医院陪婆婆,给婆婆喂药、喂饭、洗澡、洗衣服,直到婆婆身体康复,同病房的大嫂都称赞丁春芳真是好媳妇啊,比亲生女儿还要亲……

  婆婆看到自己病,是媳妇节省钱和借来钱给她治病。在出院之后,婆婆觉得自己高血压和气管炎病是无法治断根,还要经常吃药,会造成家庭背债过渡日子,为了不连累春芳,产生曾经托人买农药自杀念头。春芳知道后,总是好言好语劝慰、开导。生活虽然艰苦,但一家人能在一起也是一种福。春芳的品行终于感动了老人,两位老人发出肺腑地称赞“春芳与亲生囡没有两样,就是新生囡也没有这么好”。1999年她的公公亡故后,年迈的婆婆身体也更差了,婆婆没有女儿,春芳便把自己当成老人的亲生女儿,每天花在婆婆身上的时间占了大部分,经常为婆婆擦洗身子,洗换衣服,为婆婆梳理头发,还准备一年四季的衣服,如冬天冷了买来棉袄、棉裤、鞋袜,夏天买来电风扇,有好吃的让儿子端给婆婆先尝。有时婆婆身体不舒服,而性格也变得暴燥,因而会无缘无故骂她,春芳从不还口,尽心服侍。婆婆病了是她亲自送医院治疗,婆婆有时大小便失禁搞得臭脏不堪,她不嫌脏累浆洗干净。二十多年来,春芳为婆婆、丈夫付出了她的所能,使这个家庭里有着金钱买不到的和睦和温暖。

  台风无情,人却有情。近几年,每年台风登陆频繁,强烈的风雨把丁春芳家的两间老屋打得狼狈不堪,甚至房屋倒塌。每年台风来临,丁春芳做好防台全家人员转移工作,首先转移老人,把婆婆转到安全地带,然后背丈夫全家人转移。2004年“云娜”台风全家人转移后,房屋虽然损坏了一些,但房屋古旧还未倒塌。在2005年“卡努”台风来临季节,婆婆不肯转移,认为去年这样大的台风房屋未倒塌,今年没有必要转移。丁春芳流着眼泪说:“你独人留在老屋我们不放心,还是听政府和干部话早转移好……”在转移的第二天,婆婆回到家,发现自家房屋被台风刮倒,就满面挂腮地对村干部说:“全靠媳妇把我转移到村部,否则我这条老命就没有了”。台风过后,在政府和当地群众干部的帮助支持下,丁春芳终于建成了二间楼房,高高兴兴地把婆婆接进新房,让婆婆过好晚年。

  这样不幸的家庭,也给她的女儿带来了磨难。在女儿八岁送她到学校读书,女儿看到别的同学读书有新书包,衣服新的,而自己读书背别人讨来的旧书包,衣服是旧衣服。不想在校读书,丁春芳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我们家穷,因爸爸遭到不幸事故,全靠党和政府照顾。今后我们要富起来,希望寄托在你身上,现在只有好好读书,好好争气。”在她的言教身传下,女儿很懂事,从8岁开始经常帮助母亲照顾公公、婆婆、父亲。她的女儿非常争气,在焦坑中学毕业,成绩优良,生活俭朴,成为一个品德兼优的好学生,并当年考上温州师范学校。

  在春芳二十多年的苦心经营下,这个不幸的家庭渐渐有了一些转机,丈夫的上半身日益强壮起来,平时还能帮春芳组装一些工艺品;女儿在苦难中健康成长;婆婆的病情也大有好转,身体也胖起来,老人逢人就说:“我们老人和儿子全靠春芳精心照料,如果没有春芳,我们早就没命了。春芳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媳妇。”

  为了这个家春芳身心疲惫,付出了一切。她也曾经哭过,但在流过泪后,还是坚强地撑起了这个家。在这二十多年中,生活困难遇过不少,但婆媳之间你敬我让,从没为了钱,为了生活锁事红过脸,吵过架,无论多大的困难,她都艰难地挺过来了,为家人、为生活她付出了许多许多,但从不奢求一份回报。她的行为不仅影响了家人,更感动了旁人,周边的邻居都说,婆婆福气真好,拥有这么一位好媳妇,没有春芳,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早就跨了,她的感人事迹永远被人们所美谈。

【作者】:  【编辑】:王力
推荐阅读
最新热点+更多
坚定信心谋发展 实干笃行谱新篇 我区召开...
包顺富专题调研模塑、玩具类企业发展情况
区政府、区政协2025年度工作协商对接会召开
黄岩枇杷喜摘双项荣誉
坚定信心谋发展 实干笃行谱新篇 我区召开...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以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构建完整内需体系
技术水准、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等均领先全...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