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出现了浩如烟波的文人志士、英雄豪杰。这无疑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想象空间。近十年来,《英雄》、《夜宴》、《赤壁》、《孔子》、《赵氏孤儿》的纷纷上映,掀起了一股古装大片热,一时间鲜花与板砖齐飞,毁誉参半,过亿的票房貌似繁荣,实含隐忧。最新上映的《战国》又为处于口水战中的古装大片提供了谈资和笑料,再一次挑战群众的观影底线和智商,充分证明了“没有最烂只有更烂”的道理。
本片虽名为《战国》,其实只充当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孙膑与庞涓的故事耳熟能详,田忌赛马、围魏救赵、马陵道之战也为人津津乐道,但纵观全片,本立意为史诗大片的影片却沦为了娱乐片,造型雷人、台词搞笑、情节拖沓,在观影人群的阵阵笑声中获得板砖无数。都说编剧是前提,导演是主导,演员是保障。可是本片三大要素都没能达到要求。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是本片天雷滚滚的剧情让观众雷得里焦外嫩。按理说,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金戈铁马,挥斥方遒,该是何等豪气万丈啊。只可惜编剧的小视野局限了本片的大意境,战争与阴谋、友情与爱情的因素浅尝即止,怎么看都觉得不够感人与深刻。
金琛导演是个标准的文艺片导演,他执导的影片《凤凰》感动了无数人,可是商业片的模式与文艺片截然不同,显而易见,金琛没能深谙商业片的门道,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戏不够,情来凑,节奏拖沓,剪辑混乱,真是败走麦城啊。
孙红雷在本片中的表演让他备受诟病,他饰演的孙膑颠覆了人们心中的谋士形象,披头散发,神神叨叨,不爱战争爱和平,不爱名利爱美女,不爱奇书爱师兄。痴呆的眼神,苍白的语言,没能呈现一个立体饱满的艺术形象,与他以往塑造的刘华强、余则成、邱如白等形神兼备的表演可谓天差地别。中井贵一、吴镇宇、姜武等演技派演员也没能发挥出他们的实力,中规中矩,更别提郭德纲、徐娇等人一闪而过,打打酱油了。
看来,古装大片惯有的假、大、空,形式大于内容的毛病,《战国》是一个不少,一味追求大投资、大场面、大明星,而没能从故事本身出发。追逐皮毛,本末倒置,只会遭来观众的反感和唾弃。但愿目前已开机的不约而同反映史上最负盛名宴会的《王的盛宴》和《鸿门宴》能吸取教训,不然古装大片迟早有一天在观众的审美疲劳中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