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彻、法涵、莱俱,三个男孩是印度一所工程学院的学生,他们从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考上了这所著名的工科院校。兰彻是花匠的儿子,从小聪明好学,善良调皮,他代替小主人来这里上大学,任务是四年以后为主人拿回一张光宗耀祖的文凭。法涵是贫困人家的孩子,他来这里上学的目的就是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由于压力太重,他胆小而谨慎。而莱俱喜欢野外摄影,由于惧怕父亲的权威,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工程专业。三个年轻人,各有自己的生活,各有自己的无奈,却有缘相逢在一所大学的屋檐下,过着单纯而快乐的大学生活。
影片中的主人公兰彻拥有智慧非凡的头脑,虽然出身卑微,可是却从来没有放弃梦想!他不喜欢大学的“填鸭式”教育,屡屡搞些恶作剧,捉弄被他们称为“病毒”的刻板、严谨、守旧的校长,希望改变他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法涵因为考试不及格而跳楼自杀变成植物人后,兰彻和莱俱不离不弃,悉心照顾,用各种方式唤回了朋友的记忆。当病床上的法涵睁开眼睛,陪同他落泪的还有屏幕前被这份友情感动得泪水涟涟的观众。看完影片,我从中得到很多的启示:
关于朋友,片中三个人的友情令人感动。
关于教育,电影主要讲述了他们在学校的生活。“填鸭式”的教育,不仅存在于印度,同样也存在于中国。从小我们都是接受“填鸭式”的教育,现在当然也相差无几,很少有人为了学习而去学习,都是为了分数。电影里说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静下心来思考,一张文凭是否值得你搭上梦想?
关于心态,遇到问题,告诉自己“一切顺利”,心态决定成败,简单的一句话,虽解决不了问题,却可以给人解决问题的勇气。
关于爱情与成就,追求自己的幸福,做自己喜欢的事,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