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浙江在线-黄岩支站 
您现在的位置: 黄岩新闻网  >  新闻在线  >  黄岩新闻  >  报网互动
在这里,他们像普通病人一样被救治
2013年10月25日 09:03 来源:今日黄岩 【进入论坛】

  随着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加大,精神心理类疾病的防治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我国是人口大国,精神障碍患者的数量也不容小觑。根据今年卫生部门调查数据,我国现有1亿多各类精神障碍者,其中重度精神病人大约有1600万人。也就是说,每13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患有某种精神疾病。有72.3%的人群尚不知晓自己处在抑郁症、焦虑症等各类精神心理疾病中。更让人惊讶的是,超过90%的心理障碍患者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为此,记者走进黄岩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病防治康复技术指导中心,探访目前我区精神病人的就医、生活状态。

  误区:不要给“情绪障碍”乱扣疾病帽子

  “你在三医院?生了什么病啊?难道你脑子出问题了?”在刚开始采访的时候,记者接到了一个朋友的电话,当告知对方目前正在黄岩第三人民医院时,电话的那端传来了一连串的疑问。由此可见,第三人民医院身上的“精神病”标签总是让人产生诸多联想。围绕这个话题,记者和黄岩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罗忠开始了轻松地交谈。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往往会把精神病和‘疯病’混为一谈,这是一种错误观念。由于公众对精神障碍的认知不足,人们往往不理解、害怕、不敢接近精神障碍患者。其中不少精神障碍患者往往都是到了中、重度以上才来就医,这样就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其实,一般心理问题都可以发展为严重心理问题,甚至精神障碍,在初期一定要学会自我调整。”对此,罗院长分析,出现这种情况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大家对精神疾病的知识了解得比较少,忽略了精神障碍的早期症状而耽误了看病。另一方面是多数精神疾病患者有“病耻感”,认为精神科是看“疯病”的,不愿意来精神科就医。

  罗院长介绍说,“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致病因素是多方面的: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性环境因素等。许多精神障碍患者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常见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障碍等。

  “现在不少3-7岁的小孩子都很多动、暴躁,那这是不是就有什么精神疾病?仅仅是一两次简单的沟通,加上一些患者的不配合,都不能盲目下诊断。但可以认定,存在或多或少的‘情绪障碍’,只是需要进一步诊断。”罗院长说,“情绪障碍”的范畴很广,其实,大家所熟悉的抑郁症、老年性痴呆等都属于精神障碍。因此,千万不能给患者乱扣帽子。

  探访:

  “铁将军”把守以防“飞越疯人院”事件

  精神病患者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治疗生活的?采访中,这成了记者迫切想了解的问题。在征得院方的同意后,记者获准进入精神病防治康复中心住院病房。在医院人员的陪同下,记者来到了女病区,走进病区门口抬眼一看,一扇大铁门把病区和外界隔离开来。远远站在封闭式的病区外,就能明显感觉到这里的不同——铁窗、双重铁门、随即上锁。

  罗院长看出了记者的疑虑,介绍说,“很多精神病患者都从不认为自己得了病,对他们进行正常治疗时,他们会产生被害妄想,认为医生在毒杀、残害他们,没有一个精神病人是心甘情愿走进病房的。也就是说,这些思维、行为失去自控能力的人时时刻刻想着要逃离医院,之前就发生过不少抢医护人员钥匙和撬窗等企图‘越狱’事件。因此,几乎所有的精神病医院都要用铁门将病房区隔离开来,而且,任何医护人员进出病室都要随时关闭病房的门,实行严格的封闭式管理。”

  走进大铁门,空间顿时开阔起来,一条走廊把医生、护士办公室和病房隔开。当天下午,正好是病人活动时间,记者跟在罗院长身后来到女病区的活动室。活动室的门被打开后,记者看到除了几十个病人,只有几名女护士。站在女病区的活动室外,几个病人的目光投射过来,记者不禁一阵紧张,暗自担忧:会不会遇到突然发作的病人?正忐忑不安时,身后的铁拉门快速地被锁上,记者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别紧张,没那么可怕。这个‘开放病房’收治的都是慢性精神障碍病人,病人要医院就诊后,我们要先经过初步筛选和双重评估,在确定病人没有攻击他人的倾向后,在决定是否符合住‘开放病房’的条件。”在罗院长的安慰声中,像电影中过雷区需要老兵押阵一样,罗院长在前,记者跟随其后,亦步亦趋地走进了女病区活动室。

  “我跟你说哦,我明天要出院了。医生说了,我明天就要出院了。”“老同学,你是来看我的吧!”“你有带吃的给我吗?我要吃香蕉。”看见有陌生人进来,有些病人显得很兴奋,几个女病人就快速凑了过来。罗院长一边像安抚孩童一样微笑着一一回答病人的问题,一边告诉记者,大多数病人对开门敏感,有的觉得自己是正常人,总是想出去;有的觉得自己家里人或朋友来看自己了,这是很多精神患者的特点。

  现状:“无法出院、无人接手”的尴尬

  自今年5月1日《精神卫生法》正式实施后,新的法律最大亮点就是强调和保护了精神障碍患者的权益,尊重患者的自主意愿,从“送诊”、“诊断”、“治疗”、“出院”四个环节进行了完善。那么,目前的实施情况又如何呢?

  “现在随着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认识到及早治疗的重要性。有许多都是家属先来咨询,再带患者来就诊的。这在早些年是很难看到的,以前都是家属连哄带骗带过来看。”罗院长说,但尽管如此,依然难以消除精神病患者的“病耻感”,能够及时就诊的精神障碍患者只是冰山一角。目前,我区精神障碍患者数量的逐年上升,但精神卫生机构的资源却难以跟上。加上对抑郁、焦虑和老年痴呆等精神障碍认识不足,导致延误治疗、误诊甚至讳疾忌医等情况经常发生。“三不足”共同造成了精神障碍高发病率、低治愈率的现状。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新的法律在住院流程方面做出很多改变,避免了“被精神病”的可能,但是在出院方面却遭遇瓶颈,不少患者“自愿出院”的事不像听上去那样简单,有的患者在出院的时候,医生跟患者家属沟通了近N年都没能让其成功出院。目前,黄岩第三人民医院仍有20多名精神障碍患者,处于“无法出院、无人接手”的尴尬境地。

  “有的患者想出院,我们已经跟他的家属协调好多年,但是到现在还没有结果。”对此罗院长显得忧心忡忡,“有名患者已经60岁左右了,20年前住进来的,来的时候有比较严重的兴奋躁动症状,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目前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已经好多了,经过评估,达到了可以出院的标准,而且患者也有回家的意愿,可是家里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来接他出院。”

  据了解,新的法律实施之后,应该出院的患者,如果已经具备自主决定的能力,可以考虑医疗机构通过内部的规章制度,让这些病人自主办理出院手续。但是由于一些家属不愿接收、无人照管、社区防治体系尚不健全等现实问题,实施起来还是有些难度。“我们让患者出院之后还要考虑社会问题。”罗院长说,患者出院之后需要服药,在没有经过家人同意就让他们出院,出院后谁来照顾他们定时服药,需要复查的时候谁来监督,这些都是隐患。有的患者出院之后就只能在家待着,自己连门都出不了。家人也很无奈,患者回家之后只好把他锁在家里,无法回归社会。

【作者】: 吴荧渊 【编辑】:王振珍
推荐阅读

高温,对于很多室内工作的人而言,或许只是一个数...【详细】

近日,北洋镇康山村的村民牟永胜,种的南瓜大丰收了...【详细】

在橘乡,“全民健身日”这天,城区的大街小巷也...【详细】

最新热点+更多
市下控股:从制造到智造 向“新”而行的32...
台州市域铁路S2线黄岩站全面进入主体围护...
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入选2024年浙江省未...
市下控股:从制造到智造 向“新”而行的32...
台州市域铁路S2线黄岩站全面进入主体围护...
上垟乡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
2011年03月01日 黄岩新闻
城南派出所:实字当头全力推进禁毒工作新局面
禁毒宣传进文化礼堂
以党的全面领导“把舵定向” ——“三化...
黄岩:甜蜜的古城
黄岩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34号 浙ICP备08109618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6-8476507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黄岩新闻网版权所有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