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玫晓摄
每天早上,西城街道新堂村村民彭宾花都会准时来到新堂菜市场,选购新鲜的蔬菜。在彭宾花眼中,现在的菜市场与改造前相比完全变了个样:干净卫生,超市般的购物环境,蔬菜、肉类价格较为公道,分量足。
新堂菜市场地处黄长线新堂村路段附近,已经营了13个年头。改造前,菜场的脏、乱、差一直困扰着经营户和周边居民。今年7月,该村投入160余万元,对整个菜场进行改造,于9月27日改造完成重新开业。改造后的菜场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能容纳52个摊位。
近日,记者来到新堂菜市场实地走访。在市场管理员林玉冬的带领下,记者看到改造后的菜市场干净整洁,功能区区分明显,蔬菜区和凉菜区的设计独具匠心,菜摊采用阶梯式设计,便于摊主展示和顾客挑选。凉菜区采用“封闭式”销售,只在店面的透明玻璃窗上设置了两个销售纱窗和一个付款纱窗。林玉冬告诉记者:“凉菜区可以销售凉菜、熟食等食物,其设计主要是防止苍蝇等来袭,保证食物的卫生安全。”
水产区同样“脱胎换骨”,在每个宽敞的摊位前都设置了一块玻璃挡板,且在其周围摆放着垃圾桶,地面上也有深挖的两条宽约30厘米的排污管。这些玻璃挡板有什么用?林玉冬笑着向记者介绍:“水产区排放污水较多,易造成污染。设置这个玻璃挡板一方面是为了规范每个摊位货物摆放,防止销售者超长、超宽随意霸占过道。另一方面,也是防止污水四溅,确保菜市场整洁卫生。”
今年已63岁的金岩友老人在菜市场的自产自销区销售着农家蔬菜,老人告诉记者,虽然自家的商品销售量还不是很好,但他这个摊位是无成本经营,没有任何租金、管理费,总收入比之前有所提高,日子过得也比以前舒服了。
据林玉冬介绍,在传统的蔬菜销售模式里,蔬菜要走上餐桌,至少得经历3个环节,包括收购、批发、零售。这些环节直接推高了成本,菜价也在这样的过程中涨了好几倍。现在他们在积极筹划菜市场与蔬菜种植户、合作社进行产销对接,缩短供应链,降低成本,让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