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不少企业、餐饮、服务业等陷入“用人荒”的尴尬场景,许多放假的学生流成为“短期工”市场的“生力军”。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很多学生普遍难从正规的平台、渠道获得“寒假工”的招工信息,难以享受到劳动者应有的保障和待遇。
招工信息“雌雄难辨”
“黄岩×××酒店大量招收棋牌服务员和收银员,‘寒假工’也可以,端茶送水工作轻松还有提成,包吃住,急需。请拨打以下电话……”近日,记者在一个旅游的群里看到了此类招聘的信息。
不仅仅是服务行业,还有一些外贸公司,过年期间,需大量雇佣“寒假工”。“大过年的,农民工基本上都回家了,但是我们厂子还有一些外国的订单,客户急用,需要加紧完成。这不,我从椒江到黄岩看看,还能不能多招几个人手。”位于椒江一家外贸公司的老板蒋学明跟记者说道。春节期间,各行各业都会出现用工荒。一些学生看中春节的三倍工资,或者是为了体验生活,滋生出打工的想法。
近年来,“学生流”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在节假日的用工荒。但是与之相伴的是寒假就业信息交流平台的不正规,监管体系的缺失,让一些学生的打工之路变得坎坷。
2014年1月15日,宁波大学商学院金融系大四的学生吴晓晨一放假,便回到黄城开始寻找工作。没过几天就和一家企业谈好了条件:包吃住,每天8点半到工作的地方,工作8-10个小时,工资在3000-3500元,但是不签订合同。她介绍说,之前自己寻找的工作都不尽如人意,现在的这个“寒假工”是经熟人介绍过去的。“万一出现什么纠纷,也有保障,不会太坑人。”吴晓晨说。
学生打工“路途坎坷”
陈倚往年节假日都会出去打工,赚点零花钱充实自己的生活,但是她也有被“坑”的经历:前年,她在中介所寻得一份工作,还没过去,便给了中介所200元的中介费。
本以为交了钱后就可以顺顺利利地开始自己的“寒假工”日程,可是好景不长,刚做了一个礼拜,她便辞职了,和她一起离开的还有同事小黄。当记者问及为何辞职时,小陈无奈地说道:“不是我们不想做了,是因为老板娘一直刁难我们。当初说好的条件一个都没有落实,反而变本加厉地苛责我们。那会儿我们工作了一个礼拜辞职的时候,上门索要工资,反而被她恶言相向。”
当陈倚回去和中介所反馈此事时,中介所却说已经介绍过工作给她,而那时她对这个工作也没有不满意的。介绍后被用人方“开”了或者是自己不想干了,就不关他们中介所的事情了。
“为什么不去找相关部门寻求帮助呢?”小陈露出了苦笑:“因为去私人的工艺品厂里帮工,也没有签订什么有效合同,很难得到帮助。”
劳动合同“工前必备”
记者拨打了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的电话84225857。一名工作人员听了记者的询问后说道,对于这些中介所和招聘市场,他们也在检查。但是像记者所说的情况,则需当事人打进电话来举报,不然的话,查处的范围广、难度大。工作人员提醒广大求职人员:在进行劳工之前,双方要签订劳动合同,口头协议容易产生纠纷。求职人员必须提高自我防范的意识,保障自己的合法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