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2岁的池日成,家在黄岩北城街道净土岙村,一间三层高的楼房。这里离火车站很近,站在门口就能看到火车呼啸而过。
池日成睡在一楼的门口边,能很清晰地听到外面大街上嘈杂的声音、动车疾驰而过的轰鸣声。他想坐起来感受外面的温暖阳光,想看看被形容为像子弹头一样的列车,但这些只有偶尔在母亲帮助下才能做到。
小时候,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池日成的世界充满了跑跑跳跳的玩耍场景,快乐的记忆只持续到8岁。后来,池日成渐渐感到双腿无力,走路开始别扭起来,上学只能由奶奶接送,小学六年级,池日成已经不能独立行走……
小学开始体力不支,躺在床上14年
小时候能行走的日子,成了池日成最美好的回忆。“每天上下学骑着自行车,和同学一起回家,有时候推着自行车,摘狗尾巴草玩。”
大约是二年级的时候,渐渐地,池日成就变得很“懒”。“懒得走路,懒得站着。整个人没有力气。”此后,体力渐渐不支的池日成只能由家人接送。
期间,家人带池日成去看过病,医生说,这个病很少见,要送到大医院去才能看。家里的经济本就拮据,没有更多的钱给池日成看病,一开始便没有系统地治疗过。
病情越来越严重,读小学的时候,在学校老师和同学帮助他完成日常的事情,比如上厕所等。尽管这样,在小学快毕业时,池日成已经完全坐不住了,没等到参加毕业考试就躺在了家里。直到现在,算下来已经整整14年。
为了方便照顾池日成,母亲周友春将他的床搬到一楼,“一楼方便出去晒太阳,白天也能照料。”躺了这么多年,池日成手脚肌肉萎缩,整个人缩在一块,身形十分瘦小,头部以下只有皮包骨。
保持一个姿势久了,身体就会钻心的疼,自己无力翻身,池日成只好让母亲帮忙。每两个小时就要翻身一次,晚上亦是如此,要是碰到下雨天或者潮湿的天气,一个小时就要翻一次身。特别是晚上的时候,50岁的周友春一听到儿子的呼喊声,她就马上下来为他翻身,“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他一喊,我就能听见。”
母亲在床前坐了14年,揽手工活维持家用
池日成在床上躺了14年,他的床边摆着一张特制的小木桌、一把凳子,母亲周友春在他的床前坐了14年。
这些是周友春平时做零工的工具,桌上还有很多未成形的塑料夹子,这些用做晾衣架上的架子需要有一个圈将两瓣固定,她一脚一脚踩下去,再配合手上的动作,将圆圈套进两瓣夹子里。桌边有一个白色圆桶,用来装已经做好的夹子。做好的夹子论斤算,每天的收入只有6元左右。这点收入实在微薄,只够买米。
家里最为重要的收入,就是作为低保户的最低保障,每月300元。
做这个手工活看似简单,但是多年下来,周友春的手指关节也有问题,常常很酸痛。池日成看在眼里,十分心疼母亲,常常劝她去医院看看。可是为了省钱,周友春几乎没有动过这个念头。
周友春说,原本自己可以去附近的工厂当工人,每个月起码也有上千元的工资。可是,丈夫去年患病去世,她要是去上班了,就没人来照顾躺床上的儿子,在家虽然只能做简单的手工活,但起码可以照顾孩子,在孩子喊疼的时候能帮他翻个身。
池日成家里十分简陋,房子是几年前从亲戚家借钱盖起来的,住了很多年,还是毛坯房。收入低,池日成看病时向亲戚借了好些钱,还欠着许多债。周友春说,亲戚都心善,知道自己家里困难,也不催着要债。
无法开源,只能节流,母子俩只能靠咸菜、馒头度日。
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池日成想过通过媒体找工作,“我做不了其他的,但是可以接电话。”但是没有用人单位愿意接受他。
什么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刚得病的时候,听说路桥博爱医院来了上海最好的骨科专家,家人忙着把池日成带到医院看病。后来,家人才知道池日成患了肌无力,是一种叫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病症,这是一种由遗传因素所致的原发性骨骼肌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缓慢进行的肌肉萎缩、肌无力及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
医生说,这种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采取对症疗法、一般支持疗法以及适当的功能锻炼,进行各关节充分被动运动,针灸、推拿、按摩等均可延缓更严重的肌无力、肌萎缩和关节挛缩的发生。
这么多年,池日成去临海、杭州等地看过病,但病情没有丝毫好转。
医生们说,这种病并没有有效的能治愈的方法。但是,池日成不甘心,年仅22岁的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治好病,帮母亲分担家庭重担。“最近,我在电视里看到有两个人得了和我一样的病,被北京的一家医院医治好了,我想去北京。”看了电视节目,池日成很激动,但是,现实里窘迫的经济环境让他不得不却步。
采访结束后,池日成还不忘给记者打电话,他说这段时间收到了很多好心人的捐款,市、区的一些部门,黄岩区残联、黄岩北城街道以及附近一些好心人送来了共计1万多元的慰问金,他希望通过本报感谢下他们。如果您对小池的这种病情有研究,欢迎拨打我们的热线8851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