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朋友们,为上班上学人员不迟到,请大家自觉错开高峰……”只要不下雨,71岁的湖北荆州老人汪长荣准会扛起他的木牌,前往公交站,举牌两小时呼吁老年人错峰出行。他说自己也有两个正在上初中的孙子,非常理解学生出行不易,所以决定举牌呼吁。与之相对应的是近年来老年人和年轻人因为公交车座位之争频频出现的摩擦,甚至大打出手。
同样是发生在公交上的故事,汪长荣的做法无疑给大家作了一次好的示范。要缓和年轻人与老人间的摩擦,并不是禁止所有有事或者没事的老人在上班时间出门乘公交,也不是向那些没给老人让座的年轻人追责,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该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做到了将心比心。
汪长荣老人在乘坐公交的时候,由自己家人的不易想到了他人的不易,一句理解让每个看到此事的人都觉得暖意顿生,老人多为年轻人着想,把年轻人当自家孩子看待,自家孩子在外自然也会得到他人照顾。年轻人把老年人当作自己的父母善待,那么那些因为让座引发的种种冲突是否也就少很多呢?
不管社会如何变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是不能变的。我们都应该学着相互体谅,多一些同理心、耐心和温情,这样才会少一些争吵和冲突。
【作者】:
杨丽娜
【编辑】:
王振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