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说方言的人越来越少了。90后很少有人能说一口纯正的方言,00后更是成为了“不说方言的一代”。方言逐渐消亡与普通话的推广有关,但更关键的是方言赖以存在的环境基础正在消失。
“十里不同音”,在农耕社会,人被束缚在土地上,活动范围基本上是方圆十里路,人口的流动性极弱,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在封闭的环境里,方言得以形成。
近几十年来的城市化进程让人口流动性大大加强,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聚集在同一个地方。为了降低沟通成本,他们必然趋向选择说同一种语言,方言的使用环境因此被大大削弱,其逐渐消亡自然不可避免。
有学者指出,方言是一个地方思维方式的体现,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载体。目前各地都越来越重视对方言的抢救和保护。而对普通人来说,方言是我们的父辈、爷爷辈所使用的语言,承载着关于家乡的最美好记忆。“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但愿五十年后,浙江的年轻人不会只能在诗歌中寻找家乡方言的印记。
【作者】: 【编辑】:王振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