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屿头乡白石村大学生村官王金熙忙着农副产品的收购等外部业务,沙滩村大学生村官王依负责在网上销售,一“主内”,一“主外”。
据了解,该乡现共有10名大学生村官,他们一起在沙滩村合作开设了农民电商服务中心。除了王金熙和王依这两个主力军,其他8名村官则在所驻的村里负责登记农民的诉求。网店的运营、农副产品的展示与营销都在该中心进行。
“屿头土特产经营部·农民电商服务中心”是他们新开设的网店,主要经营笋干、番薯干、紫莳药、高山生态米、手工面等具有本地特色的农副产品。
电商为媒不出大山也能赚钱
屿头位于黄岩区西部山区,山清水秀,空气质量好,这里的农产品绿色、健康、无污染。但因为区位上没有优势,这些农产品很难走出大山,有些偏远的村庄甚至到乡政府所在地都要1小时车程。
看到现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上购物,王金熙首先提出构想:“我们村官可以开个网店,把农产品收购起来放到网上卖,一方面解决了山区本地农产品难卖的问题,另一方面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让他们不出大山也能赚钱。”
其他村官纷纷表示赞同,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屿头乡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专门在沙滩村设立“服务中心”工作室。说干就干,村官们分工合作,一部分人负责电商服务中心的建设,一部分人则负责土特产的收购与网店的开设。在10名村官的共同努力下,电商服务中心实体店和土特产经营网店终于正式投入运行。
买卖为农大学生当起农民“参谋”
走进农民电商服务中心的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帮农民卖,帮农民买”8个醒目的红字,这几个字也就是屿头乡大学生村官开设电商服务中心的真实目的。“我们会不定期到农民家中收购农产品,尤其是部分交通不便的偏远村庄。当然,附近村庄的农民如果有想卖的农产品也可以拿到我们电商服务中心来,由我们帮他们卖。”王依说,“由于山区交通不便,农民往往买不到一些生活必需品,而很多人又不会操作电脑,我们服务中心可以为他们代买物品。”
据介绍,屿头有非常多的特色农产品,比如紫薯干、绿豆面、菜干、红桃K果、溪鱼干、土酒等几十种,都是农民自家种植、自己晒制和加工的,保证绝对的天然、无污染。目前,屿头土特产网店共经营二十来种土特产,“我们下阶段将会逐渐完善网站,增加种类,更大程度地推广本地农产品。”王依认为,这种电子商务模式,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到屿头的土特产,让他们不出家门就能吃到绿色、健康的农产品,而且让农民们不必到处奔波就能赚到钱。
农民电商服务中心主要以线上经营为主,线下作为展示土特产的实体店以及货物自提点,也可进行现场预定。很多消费者会有疑问,农民那收购的农产品如何能保证质量?如何确定没有农药残留?记者了解到,所有的农产品在流入市场前都有一道至关重要的工序——必须要经过屿头乡农办的检测,只有检测通过的农产品才允许销售,从而保证了农产品的安全、健康。
“我们不仅要让消费者吃得放心,而且在为农民办事上也力求周到。在帮农民买东西时,所买物品必须要经过农民本人满意后,我们才接受所买物品的费用,但绝不收取额外代买费。”田料村大学生村官杨婷婷说。
品牌为先让土特产进千家万户
电商服务中心实行轮班制,即10名大学生村官轮流值班,每天值班的村官都会详细记录产品的进销存情况及游客接待情况,而进货和发货则由其他村官负责,“我们的货源主要是从每个村官各自所驻村的农民那最先开始收购。”
据了解,农产品的收购价均以区市场价为标准,王金熙说:“我们从来没想过要赚多少钱,只是为了让本地的优质农产品能推广到外地,让农民们赚更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