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降临》《血战钢锯岭》《隐藏人物》《雄狮》《月光男孩》《藩篱》《爱乐之城》《赴汤蹈火》《海边的曼彻斯特》在选择电影的时候,往往跟自己的喜好或者某一时刻的情绪有关。《爱乐之城》太火,画面优美,长镜头充分展示了高端的摄像技术以及精湛的场面调度,音乐更是千挑万选。不过目前还没有特别的欲望去看这片子,一来它有明显的炫技成分,二来对歌舞类的片本来就不怎么感兴趣。《月光男孩》讲述的是黑人同性恋的题材,不喜。《海边的曼彻斯特》一个关于悲伤的故事,也许有一天,想体悟悲伤的时候就会去看。这些提名影片中,《降临》《血战钢锯岭》已经看过,《隐藏人物》《藩篱》《赴汤蹈火》还看不到,所以剩下就是一部《雄狮》。影片根据畅销书《漫漫寻家路》改编,故事源于作者萨罗·布莱尔利的一段真实经历。作者在5岁的时候走失,被澳大利亚夫妇领养,25年后寻找家人的故事。为什么选这部电影,也许是近期关于儿童走失、被拐、死亡等报道影响,觉得应该看一看这样的片子。中国这两年关于儿童失踪的电影有两部,《亲爱的》(2014)和《失孤》(2015)都关注了被儿童被人贩子拐卖走的题材。当然,两者还是有区别的,《雄狮》是意外走失,关注的是走失之后的儿童对亲人的思念,凭借记忆找寻家的漫漫回家路,有目标,有希望。《亲爱的》和《失孤》则是被人贩子拐走,家人亲人疯狂找寻,结果是希望渺茫,遥遥无归期。不得不说,人贩子是真该死的那种人。半部好片:前半部满分,后半部良好首先整体评价下这个片子,不少网评说它是半部好片,也算是比较准确的点评。个人觉得,前半部满分,后半部良好,不乏亮点。尤其是上半部小saroo走失到被领养的那段故事,非常真实,剪辑十分流畅,情感处理也很细腻。而下半部,长大后的saroo寻找自我,寻找回家之路,一边是亲情,一边是养育之情,又有男女感情,又有兄弟感情,男主与回忆中的妈妈和哥哥、男主和养父母、男主和女朋友、男主和后来被领养的弟弟等四条主情感线,处理比较凌乱,也许是导演想法太多,想面面俱到,却失去了流畅性。当然,下半部也不算差,只能说相比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处理的还不够好,刨去穿插的养父母以及领养的弟弟的部分,细节和情感表达还是很细腻到位的,比如根据一点点记忆、一点点线索,汇集成回家之路,最终找到了家,这段还是精彩的,但也免不了下半部总体表达的凌乱。由此看,导演是擅长讲述单线的故事,对多线的群戏缺乏掌控力。如果把养父母以及领养的弟弟的部分不要通过穿插来表现,集中与养父母及领养的弟弟之间的情感矛盾冲突然后化解,也许这部片子的水准会更高一些。电影开篇以一系列的航拍镜头开始。尽管不能明确判断这是哪里,不过看完整个电影后回头看这段开篇的航拍,一个镜头接一个镜头,我猜应该是从澳大利亚,然后跨过印度洋,然后再到印度,再到小saroo居住的小村落,这就是他的回家之路。
Saroo出场。一开始,小saroo跟着哥哥guddu去扒煤车偷煤换牛奶喝。虽然还小,但是很能干,跟着哥哥一起也很开心,能为家里做点事。小孩子也有对零食的渴望,比如说想吃糖耳朵。家里还有个靠搬石头工作养家的妈妈和一个比他还小的妹妹。saroo是个很懂事的小男孩,为了生存在不停努力着。所以,才有了saroo坚持跟哥哥出去夜班打工赚钱,然后走失……
看到他一个人被空空的火车带走,跨过大半个印度来到不知道是哪里的地方,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那种孤独感和无助感,看了就很揪心。后来,刚刚融入同是流浪儿群体,结果一觉醒来这群流浪儿都被人贩子抓走,只有saroo逃脱;路上被一个漂亮的女人带回家,第一次喝上了汽水,以为遇到了好人,结果又是一个人贩子,打算把他卖给一个有恋童癖的男人;逃出后,靠吃供奉,捡垃圾为生,终于遇上了好人,帮他进了孤儿院;然后办理收养的老太太,帮他找了来自澳洲的好心夫妇领养他。拿着澳洲夫妇的照片,他还是回头问那个帮他办理收养的老太太,你真的帮我找妈妈了吗?是啊,妈妈这么爱我,哥哥这么爱我,如果能找到家人,我为什么要去别人家当孩子呢。
电影中发生在印度的前半部分拍得实在太好了。后来,小saroo就长大了。
然后就一直有这个心结,想找到家,找到哥哥和妈妈。
我觉这段镜头剪辑应该说,得还是很棒的。现实和过去的真实(走失后,妈妈一直在找saroo)、现实和回忆(小时候回家的路),现实和想象(哥哥陪着他走,指引他的回家路),这三层次的意向,都算是为后来的故事发展做好了铺垫。最后,母子终于相见,与妹妹也终于重逢,哥哥却在saroo走失的那晚在火车站找寻saroo的时候被火车撞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