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中国式相亲鄙视链”火了。这条“中国式相亲鄙视链”,是一份大都市男女青年的“相亲价目表”。“价目表”上,相亲男女的择偶标准和条件,按照“户口”“房产”“学历”所具有的优势、劣势,被分成了“顶配”“高配”“标配”“低配”“简配”“不考虑”几个等级,从身价、职业、收入、车子、相貌等环节进行了明码标价。一些相亲者不仅因为房产、户口等硬性条件,还因为“十羊九不全”等民间说法而被淘汰,遭到歧视……
很多年前,我大学毕业刚找到工作,亲戚就张罗着介绍对象。还记得那时候,他们也先罗列出一大堆对方的“条件”,比如哪里人,房子怎么样,工作如何……在他们介绍的对象中,无外乎房子、车子、工作这些外在的条件,至于性格都以很“官方”的词汇一带而过。就我而言,对相亲这件事本身就有点排斥,两个陌生人被安排在一起吃饭或聊天,有种“尴尬症”要犯了的感觉。后来亲戚介绍了几个,见我都不感兴趣也就不了了之。
在与朋友聊天中,了解到多数媒人会把手头的单身男女“五花大绑”放上秤,称一称“份量”,再将“份量”相当的两个人撮合在一起互相认识,这种以物质为先的相亲模式,给人以筹码交换的感觉。如若相亲认识的两个人在交往过程中产生爱情,那以这种方式进入婚姻无疑是一种捷径;若没有爱情基础,当遇到问题时,双方就会计较得失,变得斤斤计较、互不相让。婚姻关系就亮起了“红灯”,这往往误了他人也害了自己,到最后谁也没有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