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英语角,但相亲角还是第一次听说。近期,一篇题为《中国式相亲价目表:我儿子才33,不考虑没北京户口的姑娘,有户口残疾也行》的文章在“朋友圈”频繁转发,引起不少网友抨击。大城市的公园不知在何时变成了父母为子女相亲的场所。最近北京的相亲新闻也引起了轩然大波,在一些大城市的街道边、公园口,经常会看到一群为子女征婚的老人。这些老人将相亲变成一场物质上的比拼战,直接无视了子女婚姻最初的目的。
有北京户口吗?住在几环?家里有房吗?是海归吗?等等诸如此类的相亲条件,让人看了打冷颤,中国式相亲,怎么就发展到如此地步了。物质真的是婚姻的筹码吗?显而易见,大多数人对这种“鄙视链”是反对的,但也不排除少部分人的赞同观点。他们认为,结婚就应该门当户对,有共同语言,双方平衡,才能过得稳定。
我认为,父母的初衷并没有错,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找到好的归宿,但是他们的这种行为和观点,并不可取。在双方父母用心“算计”下,儿女硬是被凑成一对,可能会因为两个家庭的观念相差甚远,最终很难走下去,婚姻反而成了一个牢笼。周围的朋友大多都不是通过相亲在一起的,他们比较抗拒相亲,觉得太过物质化,崇尚自由恋爱。总的来说,父母操办的婚姻虽不能说不好,相亲也没有错,但更重要的还是遵从自己的意愿,拒绝以物质来衡量一切。
【作者】: 蔡超逸 【编辑】:王振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