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从低龄做起,从生活出发
新加坡对低龄儿童的性别教育,不仅由老师在校园内进行,而且由家长从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提示。
比如说,孩子上学前,妈妈们会精心地带孩子一同挑选男生用品或女生用品。购买时,为了让孩子了解男装与女装的区别,妈妈会特意向营业员询问,让孩子也听到回答。有些年龄很小、还抱在手上的男婴,尽管还裹着尿布,却也穿着正式的男装三角裤。这是因为妈妈认为,从小就应该让孩子明确自己的性别。
进入幼儿园后,认识男女厕所是第一课。老师会带着孩子一同查看厕所门上贴着的男女标志,这个标志与公共场所的不完全一样,但也清晰地区分了男生和女生的形象。里面的如厕设施则完全按正规男女厕所设立,只是适当地缩小比例。
老师鼓励孩子们回家后将这“开学第一课”讲述给父母听,在心中巩固自己应该进入哪一间厕所,这样,哪怕之后单独跟随爸爸或妈妈去其他公共场所,孩子心里也会有自己的判断。
进入幼儿园后,男孩不仅要做到不进错厕所,还要培养男子汉气概和绅士风度。比如,在上学时,就算再依恋妈妈,也不能当着众人哭哭啼啼“耍赖”。在与女同学、女老师一起等电梯时,男孩也会留到最后一个进去,因为他知道自己是男生,必须遵守“女士优先”。
日本:学会游泳,也学会认知性别
日本幼师认为,抓住日常生活的时机,可以让幼儿适当地理解男女的不同,学会尊重自己与他人的身体,获得充实感和安定感,对孩子健康性意识的形成至关重要。
在日本的托儿所,孩子从1岁半开始就进行使用便器的训练。在如厕后清洁身体的时候,老师会悉心地教孩子们手纸的使用方法、擦屁股的方法、内衣的清洁等。
比如,女孩子擦屁股必须从前往后擦,不能弄反了,否则有可能会引起炎症。放学时,保育员会特别提醒孩子的父母为孩子勤换内衣,避免让不干净的衣物影响孩子的生理健康。
了解生命的由来也是日本性别教育的一项内容。在孩子过生日时,老师会预先与孩子的父母联系,询问名字的由来,还借来孩子自出生以来的照片在班上展览。此外,老师会请孩子的母亲写信谈谈孩子出生时的情况,然后在班里当众朗读母亲对生孩子时难以忍受的痛楚的回忆。
在日本,幼儿园通常要开设游泳课,男孩女孩都在一起。老师们会在此时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让他们观察两个性别的不同。经过专门教育后,从那时起,男孩便不会主动进入女更衣室,父母更不会贪图方便,带异性孩子随意出入更衣室。
瑞典:家庭为先,教育跟进
瑞典在性别教育方面走在全球前列。他们率先认识到,孩子的社会化过程,首先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有着各自的重要作用,家庭性别教育更有其特殊的意义。
瑞典提倡父母在孩子沐浴、穿衣、如厕时应该给以正确的性别引导。例如,坦然自若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认识动物、植物及人类的生物进化和繁殖过程,使孩子从小形成正确的性观念;对幼儿性别角色的心理行为进行训练,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性别认知。
同时,瑞典特别重视学校的性别教育,早在1933年就成立了瑞典性别教育联合会,专门负责在学校指导性别教育。目前,瑞典不仅在中小学开展性别教育,而且在学前教育中也设置了性别教育的课程内容。在其20世纪80年代末颁布的《学前教育指南》中指出,学前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让孩子们认识性别差异,尊重性别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