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作品数量不巨而质量上乘,篇篇闪光,
他的笔下,有食色,有男女,有民风,有民俗。
每每读而得乐甚多。 ___凯凯书单
有人说:“汪曾祺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最后一位作家。”他的语言是一种很自然朴素的,很少用长长的定语来修饰他所描写的事物,只是按照它原本的样子来表现,却优美含蓄。
有评论家曾经这么说过:“汪曾祺的语言很奇怪,拆开来看没有什么,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按他自己来说,他的小说里都是“普通人,平常事”,可是那些短而平白的对白,总是有那么一种特殊的味道,读来有趣。能够把平白的类似日常生活中的话写出雅趣来,先生的文字功力可见一斑。
明海喜欢小英子,
小英子也喜欢明海,
明海爱小英子的聪明和美丽,
小英子爱明海的聪明和英俊。
明海的经历很简单,他先天条件很好,面如朗月,有副好嗓子,为了当个合格的和尚他还读了几天书,写过一些仿,村里人都夸奖说:写的很好,很黑----瞧瞧,他们村儿这么夸人呢。
除了在庙里学会的那些种田的本事,明海的特别之处来于他读书时得到的《芥子园画谱》和画画的天分,他不是艺术家,不过是给小英子的姐姐画了许多绣花用的样子,而且大多取材于河里的莲花,岸上的栀子。
小英子生的漂亮,
但并不是我们现在认同的漂亮,
汪曾祺这样描写她的样貌:
白眼珠鸭蛋青,
黑眼珠棋子黑,
定神时如清水,
闪动时像星星。
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
头发滑滴滴的,衣服格挣挣的。
小英子的家挨着“荸荠庵”,
于是和年纪相仿的明海成了好朋友,
这就叫青梅竹马。
他们之间的故事不多,但都很浪漫。
他们初次见面的情形,是这样的:
“是你要到荸荠庵当和尚吗?”
明子点点头
“当和尚要烧戒疤呕,你怕不怕?”
明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含含糊糊的摇了摇头。
“你叫什么?”
“明海”
“在家的时候?”
“明子”
“明子!我叫小英子!我们是邻居,我家挨着荸荠庵”
小英子把吃剩下的半个莲蓬扔给明海,
小明子就剥开莲蓬壳,一颗一颗吃起来。
明海帮小英子姐姐画了绣花的样子,小英子就给他做点好吃的,煮两个鸡蛋,蒸一碗芋头,煎几个藕团子。白天他们一起踩水车上水,晚上一起看场,并肩坐在一个石磙子上,听青蛙打鼓,听寒蛇唱歌,---这个地方以为蝼蛄叫是蚯蚓叫,而且叫蚯蚓寒蛇,听纺纱婆子不停的纺纱,“沙---”,看萤火虫飞来飞去,看天上的流星。
他们一起去崴荸荠,小英子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
明子第一次感受到爱就是在崴完荸荠。
“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下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晚上,他们一起看场。——荸荠庵收来的租稻也晒在场上。他们并肩坐在一个石磙子上,听青蛙打鼓,听寒蛇唱歌,——这个地方以为蝼蛄叫是蚯蚓叫,而且叫蚯蚓叫“寒蛇”,听纺纱婆子不停地纺纱,“XX——”,看萤火虫飞来飞去,看天上的流星。
“呀!我忘了在裤带上打一个结!”小英子说。
这里的人相信,
在流星掉下来的时候在裤带上打一个结,
心里想什么好事,就能如愿。
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
写作颇勤奋,人间送小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