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从来不仅仅是单纯的教育问题,涉及到人口素质、社会公平和国家发展等诸多因素,即便要改,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多彩贵州网”认为,劳动力市场的承载容量是有限的,“缩短学制”要充分考虑就业问题,找好出生率和老龄化的平衡点。另外,“缩短学制”要考虑到教育方式问题、学生心理问题、科技发展问题等。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需要有关部门慎重考虑,在合适的时间推出合适的改革办法。
“中国之声”也认为,教育问题事关个人和国家,学制是否应该缩短需要认真研究,应试教育要改革,学生负担要减轻,是当务之急。
“澎湃新闻”提出了另一个新颖的观点:“知识之外,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完成孩子的社会化。这一阶段也是不可跨越的。任何一个人最终都要成为社会人,都需要与他者、与外部实现互动。”
由此可见,基础教育肩负着更重的社会责任。因此,文章建议,任何一种完备的制度设计,都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比如,在学制稳定的前提下,是不是可以多一些弹性与灵活?允许跳级、允许提前毕业?
这一建议也得到了梁建章的支持。梁建章说:“以美国为例,美国看似还是12年的高中,但是实际上他们的高中生,很多在中学阶段就选了5-10门左右AP课程(Advanced Placement,美国大学预修课程)。实际就已经学了大学1-2年的课程。”这种先修课程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六三三”学制的补充。
@爱喝维维豆奶建议中小学也可参考大学的学分制:“小学多少学分,初中多少学分,高中多少,能多久读完学分就多久毕业。这样能有弹性,毕竟人与人有差异,有些接受慢点,有些小朋友4-5年就可以毕业了。”
学制的调整涉及因素太多,仅仅是舆论场上的只言片语,还远远不够。既然有代表、委员提出了这一建议,相关部门不妨开展一场学者、公众均可参与的大讨论,权衡一番利弊,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教育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