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全球,车辆的年检制度是普遍存在的,并不是中国这样的新兴汽车社会所独有。整个欧盟都有年检制度,只是细节各有不同。日本需要汽车年检,中国香港、澳门也都需要年检。美国大部分州有安全检查以及尾气排放年审。澳大利亚、新西兰都有年检。
大多数国家车辆年检的内容都是安全性能与污染排放两项。年检要求,大多是新车3-5年后开始需要上线检测,领取标志。不过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年检相当便捷,比如可以直接在加油站、修理厂、车店、汽车用品店等场所进行。因此就不存在专门时间在专门地点制造拥堵的现象。
具体而言,国内汽车现有保养制度并不完善,品质上难有保障,且保养和维修都靠车主自觉,无疑会留下隐患;另外,汽车保养项目也不包含尾气检测;还有就是违章和交强险都会因此失去监督手段。(《取消七座以下私家车年检可行吗?》陆仁忠·红网)
把清理违章与年检捆绑,本身确实有争议。这里存在一个上位法和下位法的冲突问题,在《机动车登记规定》的上位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里,并没有直接规定需要销完违章才能年检通过。这些年来屡次有车主因此将不发给年检标志的交警车管部门起诉到法院。据媒体统计,在裁判文书网收录的57份判决中,28起判决车主胜诉。
交强险制度如今也有争议。当前交强险的最高赔付额度是死亡伤残110000元,医疗10000元,财产2000元。以大城市的标准来看,无疑是杯水车薪,聊胜于无。当前在东部城市,死亡一人的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损害抚慰金一般也在40万元以上。修复中级车一扇车门的漆面,也接近2000元了。
这些制度挂钩说明了车管难题,背后反映的,是日常交通违章执法效果的乏力和社会公众对交通安全风险的缺乏心理准备。